文_武 銳
關于民間借貸你不能不知道的那些事
文_武 銳
武銳,自1997年以來一直從事電網企業法律服務工作,作為省電力公司立法配合小組主要成員,全程參與了河南省電力地方法規《河南省供用電條例》長達三年的立法過程。
在近20年的電網企業法律服務中,獨立或主持辦理訴訟案件逾百起。2013年入選省電力公司優秀專家人才庫,2016年被授予公司“專業領軍人才”榮譽稱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家的經濟生活日益豐富多樣。作為企業法律顧問,筆者近十年來接受的職工個人咨詢中,如何收回個人借款是最集中的問題。3月下旬,關于于歡刺死辱母者被判無期徒刑的刑事案件引起了全面范圍內的廣泛討論,但很少有人關注到,涉案人員一死二重傷一輕傷以及無期徒刑都源自一起100余萬元的民間借貸。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印發了《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了民間借貸的基本規則。下面依據《規定》,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民間借貸不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所謂民間借貸,按照《規定》的定義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簡言之,民間借貸是指金融機構為出借方之外的借貸關系。金融機構是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批準設立并監管的機構,比如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而小額貸款公司作為省級政府的金融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屬于民間借貸主體。因此,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的借貸屬于民間借貸范疇。
從借款人的角度來說,2015年印發的《規定》取消了關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貸因違反國家金融監管而一概無效的規定,允許企業間因生產經營需要訂立民間借貸合同。除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從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轉貸牟利,明知借款人用于違法犯罪活動仍提供借款等幾種法定情形外,都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個人、企業,包括法人和非法人企業,都是合法的民間借貸借款人。
借條是認定借款行為的最重要證據。但需要關注的是借款合同的生效是以借款實際發生為前提的,因此借款條中一般應寫明“今借到××元”,以明確借貸款項已完成支付。如果進入訴訟,法院在借條存在的情形下一般仍會審查借款實際支付的相關證據,因此出借人應當通過銀行或其他電子支付平臺工具完成支付,避免面對面直接現金支付,以留下支付痕跡。
2015年印發的《規定》適應法院實施立案登記制的新形勢,對于“借條”的外延作出了擴大解釋。出借人只要提供了“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均可以立案成功。進入訴訟程序后,如果借款人提出該字據不是借款憑證而是雙方另有其他經濟往來,則需要雙方各自舉證,最終由法院判斷借貸關系是否存在。
如果沒有“借條”也沒有“收據”等,可以以銀行匯款憑證、電子轉賬憑證為依據起訴。如果任何憑證都沒有,可以向借款人討賬時錄音“制作”證據。我國承認錄音證據的合法性。但錄音制作與使用需要注意三點:一是錄音人必須是合法的現場記錄人,不得使用竊聽裝置;二是錄音要事先計劃,引導對話完整反映借款行為的全貌;三是錄音不得進行任何剪輯和后期處理,必須原貌保存。

《規定》對于民間借貸的利息明確了“兩線三區”。兩條線是指年息24%和36%;由這兩條線而劃分出的三個區域法律后果各不相同:24%以內受法律保護;24%~36%之間不受法律支持,屬自然之債;36%以上部分無效。也就是說,如果借款人對于24%以內的利息到期不還,法院會判決借款人向出借人償還。如果借款人按照約定支付了高于36%的利息,法律會判決出借人將超過36%的部分返還借款人。至于約定利息為24%~36%之間的,如果尚未支付,法院會判決借款人按年利息24%向出借人支付利息,如果發生糾紛之前已經支付,法院不支持借款人予以返還的請求。
受法律保護的年息24%是指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即如果約定利息高于24%,借款人已按照約定取得約定利息,后期發生本息欠付時,法院判決支持的利息將低于24%。
一些民間借貸會在借款時預先在本金中扣除首期利息,此種情形下,法院將按照借款人實際收到的借款金額認定本金。
如果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借款人支付利息的請求將得不到法院支持。如果有利息約定,但約定不明的,則個人之間的借貸視為沒有利息;除個人之外的借貸,即企業之間或者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借貸則一般根據同期市場利率或雙方交易習慣確定。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除了朋友之間的救急,個人的民間借貸更多表現為投資行為,并且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普遍。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寫好、保存好借款條非常重要。但比這更重要的是選擇好把錢借給誰。給朋友救急的,最好是在借之前就判斷是不是“真”朋友,而不是通過一筆借貸來驗證,到最后借出的錢收不回來又失去朋友;投資借款的,一定要遠離高息誘惑,遠離非法集資,更要遠離非法討債。謹記,投資有風險,討債須合法。
(作者單位:省電力公司經濟法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