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 名
護膝遵循七要素
文佚 名

人在中年以后,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減少,人體的所有器官都進入一個維持期,并開始走向老化。所以,每個人都可能是骨關節炎患者的“后備力量”。尤其是,部分中老年人的體重也增加了,膝關節在人體行走等負重的壓力下有點“不堪承受”。研究證明,人在走路時每走一步,對關節的壓力,相當于4倍于本身的重量。所以體重越大,對關節的壓力也越大,肥胖是損害關節的一大殺手。
年齡的增長還會導致肌肉無力,膝關節承重的能力下降,這也會引發膝蓋疼痛。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骼發生變化,膝關節間隙內側變窄,膝關節面的咬合向一側傾斜,內側肌肉群承受更大的壓力,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時間長了就造成肌肉勞損,最終導致“O”形腿的出現。
不注意生活細節也會讓關節勞損加快。比如,中老年人喜歡鍛煉,選擇爬樓梯等運動,膝關節長期承受這樣的壓力,很易患膝關節炎,對膝關節已經有疾患的人來說,上下樓梯會對膝關節軟骨造成進一步損害。
有些老人覺得身體很好,就疏于防范,不去做檢查,還像年輕時一樣走路、跑步,甚至徒步旅行。還有些老年人不注意保護自己的膝蓋,不帶護膝,天氣冷也不給它保暖等。殊不知,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自己膝蓋的負擔,加重磨損。
要保護好自己的膝蓋,減緩膝蓋的勞損,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對膝蓋的使用,減少由于不正確的活動方式對膝蓋帶來的威脅。以下七點可以算是提醒:
1.要關注自己是否有骨質疏松,可到醫院骨科進行骨密度的檢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鈣劑,延緩骨關節退行性老化的進展速度。
2.建議中老年朋友走長路前,準備好護膝戴上,用于保護膝關節和周圍韌帶。
3.做下蹲動作或準備站立時,請借助周圍物體,如桌子或者椅子等物體扶著“撐一把”,以減少膝關節的壓力,同時還應避免長時間站立。
4.要避免做對膝關節沖擊力大的運動,如跳繩、打排球等運動跳躍性大,盡量避免,建議選擇騎自行車、游泳為健身項目,這兩項活動對膝關節的影響較小。
5.已經患有骨關節炎的老人,居住房間應該向陽、通風,溫度和濕度適宜,避免關節受涼。座椅的高矮應以站起、坐下不負重為宜,床鋪也最好以硬木床代替軟床。
6.肥胖者要減肥。
7.當膝關節疼痛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到醫院接受理療康復治療,也可以在家里進行熱敷,有效緩解疼痛。
編后小語:老年人如果走路受限,那么想干什么事都不方便了。所以,文中說的這七點,確是保護膝關節的“法寶”,應該引起老年人的重視。其中第六條“肥胖者要減肥”,意義尤其重大。你想啊,作為胖人,你每天都要背負著比別人多許多的重量去行走,膝關節肯定容易受傷。所以,不減肥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