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中師范大學主任醫師 何芳珍
血脂異常,用藥須達標
文/華中師范大學主任醫師 何芳珍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營養過剩、缺少運動,致使心腦血管病患者數量快速增長,其罪魁禍首是血脂異常。早在2012年,我國血脂異常患病率就高達40.40%,近幾年有增無減,而且患病人群日漸年輕化。為國民健康計,我國在2016年又重新發布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強調從生活方式干預入手,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堅持預防為主的基礎防治措施,強調長期用調脂藥的重要性。
血脂異常主要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被稱為血管的清道夫)降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H)都增高。由于早期無自覺癥狀,患者往往忽視,而一旦發病,經常猝不及防,非死即殘,故稱為“沉默的殺手”。
需要指出的是,瘦人也可能患血脂異常。人們往往誤認為只有體脂多的肥胖者才會發生血脂異常,殊不知肥胖是皮下脂肪堆積,屬于體脂,體脂不等于血脂,血脂異常可以發生于任何人,所以即使瘦人也不可毫無顧忌地吃含膽固醇高的動物脂肪和內臟、油炸食物(含反式脂肪酸,易致動脈硬化),否則,其血膽固醇水平也會飆升。
血脂異常的治療除了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外,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用藥。強調以下幾方面:
首先,選用調血脂藥,千萬不要跟著廣告走,自購什么深海魚油、天曲之類的保健品,其調血脂效果差,貽誤治療,易釀成后患。
其次,目前,國際、國內的血脂異常治療指南,均推薦首選他汀類藥物調整血脂。他汀類藥物,能夠阻斷人體膽固醇在肝臟的合成,升高好血脂HDL-C,降低壞血脂LDL-C,不僅能起到調血脂效果,還能保護血管內膜,減少血栓形成,降低冠心病、腦卒中的風險。至于他汀類藥物傷肝的說法是不準確的,他汀類藥物并不導致肝臟疾病,有部分人服后轉氨酶輕度上升,停藥就可恢復。
再次,調血脂治療必須達標。新指南規定具體指標是:凡已經確診冠心病的人群屬極高危,必須將低密度脂蛋白降至1.4毫摩爾/升及以下;凡是膽固醇≥6.2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4.1毫摩爾/升、甘油三酯≥2.3毫摩爾/升、高密度脂蛋白<1.0毫摩爾/升,就屬于血脂異常,堅持非藥物及藥物治療,而且必須達標,否則難以達到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目的。每3~6月復查一次,如果控制不達標,就請醫生調整藥物或聯合用藥。
第四,如果你已經患有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導致的心腦血管病,患有糖尿病,要堅持用調血脂藥,即使某次檢查血脂正常,也不能停,因為血脂異常會反彈,而膽固醇每升高1毫摩爾,腦血管病風險就增加25%。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少劑量,找到最低有效劑量后,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