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彭博+李夢鴿+戴桂冬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校商學院學生學習高數情況的調查,分析了學生學習高數困難的原因,并探究了緩解我院高數學習困難的對策。
【關鍵詞】高等數學;困難調查;對策
多年來我校商學院的本科生普遍反映高數學習比較吃力,特別是我院擴大招生文理兼招之后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參差不齊,高數作為我國高校大部分專業的必修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數可以說是基礎課最重要的一科,因此緩解我院學生學習高數困難的問題刻不容緩。
一、問題提出
“我待數學如初戀,數學虐我千百遍”高等數學一直是很多現在商科學生的心頭之痛。針對我校商學院學生學習高數的情況,我們通過設計調查表問卷和答卷統計,發現總體情況不容樂觀:我校商學院學生能夠獨立高效完成高數任務的學生占總體學生的32%,學習過程中比較吃力的學生占57%,十分吃力需要加強輔導的學生占比11%。這些還是在我校削減課時、削減學習內容、降低高數學習目標的大前提下,由此可得我院學生學習高數困難具有普遍性。那困難來自何處呢?我們預計可能主要來自于學生不夠端正的學習態度和低效的學習方法或老師不夠恰當的教學方式。那各種原因影響幾何呢?由此我們針對我校商學院學生學習高數的困難和對策做了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希望可以做到“對癥下藥”,有效幫助大多數同學解決高數學習問題。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工具。
《商學院學生高數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問卷共設計題目25項,問卷的內容主要關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投入和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六個方面。
2.施測。
采用集體施測的方式,于2017年4月在高數課堂上進行,采用了不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率96%,有效率達95%。
3.數據管理與分析。
研究所得數據主要用Excel進行統計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學習基礎問題。
依據問卷調查顯示64%的同學高考數學成績在100分以上,27%的同學在72到100之間。由此來看我院同學的數學學習基礎是不差的,我們大部分同學應該是有學好高數的能力和潛力的。所以學習基礎絕對不是造成我院大部分同學高數學習困難的原因。
2.學習態度問題。
依據調查問卷反饋分析,超過85%的同學認為大學高數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問卷調查對比了我院學生大一兩個學期上高數課的學習狀態(如表),大體上兩個學期變化不大:
對比兩個學期學生聽課狀態的變化,經常不聽的學生比例有所增加,增加了5個百分點,以這樣的趨勢蔓延下去結果不敢想象。所以認為高數重要的同學也可能只是嘴上功夫,并不是發自內心的重視。和中學數學教學相比,高等數學教學課時緊張,知識容量較大,教師每節課所授內容較多,學生不易在課堂時間完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沒有完成的任務需要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通過自學方式完成,而對于自學來說,端正學習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學習興趣問題。
依據調查問卷反饋分析,我院學生對高數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占20%,64%的同學表示一般,而感興趣的學生只占16%。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按照我校現況,單從對高數感興趣的16%的比例來看,課堂氛圍就可想而知了,這樣就容易進入一個沒興趣,不聽講,氛圍差,成績差,然后更沒興趣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建議學生上課首先一定要積極參與,有問題或想法及時提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或做出的要求作出積極的回應。教師也應該盡力豐富課堂氣氛,加入互動環節,注重師生交流,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點名回答問題,這樣至少能夠保證較多的學生跟著學習,有壓力才有動力。環境總能改變一些人,當越來越多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班級的學習氛圍變好,自然學生更能勝任高數的學習任務了。這時我們就形成一個與之前剛好相反的良性循壞。
4.學習方法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了解了學生預習和復習高數的情況,大約70%的同學課后會復習高數,會做預習的同學占到15%,兩個學期變化不大。大多數同學還停留在高中的學習模式,等著老師“往嘴里送”,但是大學的課程量少,老師授課快,不做預習的話就會容易聽不懂跟不上,然后走向放棄,所以預習工作不能含糊更不能省略。而會復習的70%的同學一半以上是期末前才會復習,臨陣磨槍的惡補形式已經在大學校園盛行多年,但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方向。所以預習、聽課、復習三者缺一不可。學生 只有養成課前自我預習,課后自我鞏固訓練自學的習慣,才可較好地完成高等數學學習任務。
其實如果大家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預習的話,有一個比較好效率也高的方法,就是這節課要開始上課前,提前10-15分鐘到教室,趁這段時間來預習一下。
另外,據調查結果顯示,當上課有聽不懂的地方時,有六成的同學選擇找機會問同學,課后問老師和沒有任何行動的比例分別占到快兩成,但基本沒有人會選擇馬上舉手提問。問老師和同學的比例相對比較好,對于是否馬上提問這個問題,我們倒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夠解決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5.學習投入問題。
任何一種工作的成功都是要建立在大量精力和時間的基礎上的。由于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邏輯嚴謹性,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必須要刻苦學習、耐心鉆研和積極的反思,對數學學習活動進行計劃、檢驗、調節和評價,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調查結果顯示每周課外花在高數上的時間為0~1小時的同學與1~3小時的同學分別占45%;10%的同學花費3~5小時;極少的同學花費5小時以上。絕大多數同學學習高數時間每周在3小時以下,投入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沒有投入是萬萬不可能成功,在這么少投入的情況下學習情況差也只能說是情理之中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當然是是要提高同學們的自覺性,通過高考以后同學們突然松懈了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也不能任其發展,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同學們自己可以對自己有標準有要求,如果沒有的話,就要靠一定的外界壓力了,而這個壓力一大部分是要來自于老師和學校。所以老師平時可以適當的提高作業量,并且提高要求,如實計入平時成績。考試也不能過于簡單,或者可以適當增加考試次數。endprint
6.教學方法問題。
有50%的同學認為高數課用不用多媒體都一樣;有33.3%的同學認為用多媒體會好一點。所以綜上,還是適當用一下多媒體會集中一下學生的注意力,畢竟教室太大,如果老師單純寫黑板上的話后面的同學很可能看不清楚聽不清楚然后注意力分散。
80%的同學認為坐前排學習效果會比較好,20%的人認為坐哪都一樣。在大教室上課的情況下,座位對同學們的影響很大,所以造成嚴重的占座現象。建議學校禁止學生提前占座,這樣可以讓座位流動性大一些,給大家一樣的機會坐前排。
四、討論
下面對我院學生學習高數現況進行簡要陳述:
1.學生學習態度和能力參差不齊,整體情況不好。
2.大部分學生學習處于低迷狀態、自我監控能力差。
3.小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強但僅滿足于課本學習。
4.大部分同學課后投入過少。
下面對我院高數教學缺陷進行簡要陳述:
1.考試頻率少,難度低。
2.課后練習量少。
3.課堂互動少,積極性難以調動。
五、結論
針對上述問題現提出解決方案:
方案一.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實行分班教學
我院可在入學前進行考試,可將學生依上、中、下按1:2:1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的班級,并依次改變教材難度。A班是學習拔尖的優秀學生,即能掌握教學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可以主動幫助解答B、C班的學生。B班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的同學。C班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幫助,教師也可以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但學生的層次也不是永遠不變的,經過一段學習后,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和各次考試成績,也可以是教師自己推薦,做必要的調整,最終達到C班逐步解體,A、B班不斷壯大的目標。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學校應當給予教師大力支持,將教學團隊分組,三個教學團隊分別對應A、B、C三類班。每個教學團隊可以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并且自己安排教學進度。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在大學高數中正確地運用“因材施教”,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從而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方案二. 不改變當前教學模式優化課堂
通過走訪我院教師我們得知,教師們普遍有著為了應付期中或期末考試存在趕進度的現象。所以首先我們建議開學時不明確教師在期中和期末完成某個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是應該采取大概范圍的規劃,然后到臨近期中考試的時候進行全校調查學習的進度,再明確考試范圍,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教師趕教學進度的問題。
具體針對我院教師日常教學,教師應該將教學任務分塊,制定學生完成任務的底線,不可對學生一再退讓,實施較為嚴苛的教學方法。將任務難度提高,將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日常考核。對于教材問題可以不改變現有教材,可以增加一本難度較大的教材作為課外學習,雖然不進入期末考核但可以考慮完成課外任務的學生適當給予附加分。具體課外學習考核和加分方式由教師自定,這樣會調動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的積性性。
六、結束語
言有盡,意無窮。我院高數教學發展需要全院師生共同努力,學生的發展也需要全院師生共同努力,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共同克服高數學習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安維默.用Excel管理和分析數據.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2]于文華.余平.個體自我監控能力、思維品質與數學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心理科學出版社.2011.01.048.
[3]胡克娟.大學新生高等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剖析.數學教學與研究.2011.54.
[4]趙文才、侯婷、楊記明等.大學數學學習障礙的成因與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8).
[5]梁好翠,黃岳俊.數學自我監控及學習動機 對數學成績影響機理的研究 .數學教育學報Vol20.No.1.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