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嫻
【摘 要】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作為資深傳統媒體的廣播,因為有車一族的數量日趨增多、手機在線收聽APP軟件的研發、高速運轉的生活節奏中伴隨性的媒介方式更加便捷輕松……等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在“廣播以死”的言論中倒下去,反而在當下,在眾多傳統媒體中,穩中有升。在此基礎上,廣播新聞報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面臨著新的時代機遇和挑戰。本文,就是結合作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對廣播新聞報道做出的思索和探究。
【關鍵詞】廣播;融媒體;機遇;挑戰;發展;方向
一、廣播在新時代下的新局勢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作為資深傳統媒體的廣播,因為有車一族的數量日趨增多、手機在線收聽APP軟件的研發、高速運轉的生活節奏中伴隨性的媒介方式更加便捷輕松……等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在“廣播以死”的言論中倒下去,反而綜合其發展的趨勢,在眾多傳統媒體中,穩中有升。
2016年廣播的聽眾總人數為6.91億人,較2015年增加了300多萬。2017年,中國整體廣告市場比同期上漲了0.4%,其中傳統媒體廣告市場同比下降了4.1%,而電臺收入同比增加9.2%,成為傳統廣播唯一逆勢上漲的媒體。而大部分(63%以上)的聽眾,收聽的目的,較為集中的在“了解資訊”和“收聽音樂”兩大類上面。而廣播媒介的新聞報道,也是提升廣播自己品牌形象,強化內容的重中之重。在如今,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廣播新聞報道在新時代下的新挑戰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通過自身的強大優勢改變著人們的消費行為與觀念,影響著社會的進程,甚至瓜分著原本屬于傳統媒體的各種資源。與此同時,各種其他傳統媒體也不甘示弱,報紙推出電子報,APP,雜志推出電子雜志,電視在數字化轉型上一路狂奔。廣播作為傳統媒體的中堅力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暴露著自己的固有缺陷。
所謂新聞報道,就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而廣播新聞報道就是通過有聲的方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一種報道形式。因為其自身的媒介特征,廣播新聞報道一直以及時性見長。在很多突發事件的現場,在很多重大新聞的現場,廣播新聞報道,往往能通過連線、短消息的方式第一時間進行回傳,在電臺播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的興起,廣播在信息輸出的針對性,貼近性,實用性,特別是時效性和報道方式等方面,已經與新媒體有了越來越大的懸殊。
近十多年的時間,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建立,新浪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方式的興起,通過網絡平臺,已經能夠在最快的時間里搜集整理最新的新聞素材,加上直播平臺的出現并在新聞報道中使用,在任何有wifi的地方,新聞事件都可以做到,同步傳輸,使得新聞報道的速度,更加快捷。廣播新聞報道最大的優勢,“時效性”,已經漸漸不再是唯一性。
另外,廣播新聞報道的新聞表達方式比較單一,只能通過新聞現場音響,相關人物采訪等聲音的方式來進行呈現。比起能夠運用圖像等多媒體元素來進行展示,顯得相對局限。網絡媒體新聞報道,不僅及時,而且能做到圖片視頻同步輸出。加上如今短視頻方式的新聞報道開始流行、視頻直播的方便快捷,這些元素都讓傳統的廣播新聞的報道,在人們的收聽收看習慣發生巨大變化的當下,在眾多媒體形態的新聞報道中占據的分量和地位,有所下降。另外,作為傳統媒體,廣播的新聞報道方式,生產方式,比起新媒體來說,日漸的落后。能夠有效的輸出到定位受眾的比例,也處于劣勢。
三、廣播新聞報道在新時代下的新機遇
當然,在存在巨大競爭的大環境背景下。廣播新聞報道,還是有其發展的新的時代機遇的。各類新媒體發展迅速,日漸壯大。但是其內部人員流動性大,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在快速消費的時代,通過新聞媒體方式產生的新聞事件的報道也是良莠不齊,整體的氛圍也偏向浮躁。而廣播作為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和生產上,是具有更加權威的特性的。隨著廣播的發展,目前已經擁有了非常成熟完善的采編體系。采編網絡覆蓋全面,采編人才也較為專業。各大較大的廣播電臺都有自己的記者站,深入各種新聞報道的一線。同時擁有采訪權的廣播記者也能為新聞的的專業化和全面化把好關。利用有聲語言,進行更加深入的報道,制作深入報道的新聞精品,依舊是傳統廣播媒體依舊秉承的和擅長的事情。
另外,廣播作為傳統媒體的一種,經歷了電視高速發展時期的收聽率飛速下降。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駕車人群在收聽廣播的數量與規模不斷上升。廣播通過聲音向觀眾傳達信息,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感染力,還能夠與多任務交叉進行,例如開車,這是其他媒體所無法擁有的絕對優勢。在移動的時空里,對于資訊的需求,造成了廣播新聞報道在新聞時代背景,逐漸在丟失一部受眾群體的同時,也在獲取一些新的受眾群體。
在當今時代,已經不是一種媒體單打獨斗的時代,融媒體時代的來臨,讓廣播新聞報道,也不再僅僅只要聲音,這一種媒介工具,而是可以打破邊界,讓更多的媒介形式為廣播所有。讓廣播新聞報道的局限性消失。這是原來不曾想過的事情,但是在如今,變成了可以實現的現實。也給廣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四、廣播新聞報道在新時代下的如何更好發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全面落實,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迅猛崛起,無論在內容生產、資源優化還是技術服務、商業運營等方面,都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沖擊。但客觀來講,傳統媒體的創新與轉型也面臨著諸多機遇。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臺不斷探索,每當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出現,都會展開大膽創新與實踐,如今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融媒體發展的先鋒軍。因此,在“互聯網+”新常態語境下,結合廣播電臺的成功經驗,探討廣播電臺的融媒體發展路徑,對引領傳統媒體的融媒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的廣播新聞報道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未來。
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采取的媒介融合策略就是講廣播與多種媒介的融合。由在當下,也已經有了一種全媒體傳播的新方式,即把文字,圖片,音頻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全方位地展示傳播的內容,對廣播新聞報道進行豐富。在手機高度普及的今天,手機成為伴隨人們最多的工具之一。將手機與廣播融合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手機的便攜性和廣播的伴隨性優勢。對有聲的新聞報道進行視覺上的補充。
將廣播線上的有聲語言,和現場的視頻直播,新媒體的發布連動起來。并且充分利用其優勢,培養一大批的具有廣播特色的復合型的新聞報道人才。只有這樣,才能讓廣播新聞報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加的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在做廣播新聞報道時,依舊要最高的職業標準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做好充分的采訪前的準備。只有在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來發揚,才能在當今時代,取得更加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五、結語
廣播新聞報道,作為廣播傳播方式的一種,是當下受眾通過廣播,接觸到更多新聞事件的一種最具有時效性的方式。在新的時代背景,廣播與技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做有思想的廣播,有思想的節目,還有有思想的報道。
參考文獻:
[1]潘力.《智媒體時代文藝類廣播產業轉型和發展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