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大有可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31日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考察,在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人匯報后強調指出:信息通信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成長性的關鍵性、基礎性產業。近年來我國信息消費、移動支付交易、電子商務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要順應“互聯網+”發展潮流,積極培育壯大云計算、物聯網、智能終端等新興信息技術產業,并向各行各業廣泛滲透,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大力發展智能交通、遠程教育、智慧養老、智能醫療等新興服務業,增加服務新供給,運用數字經濟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動“互聯網+政務公開”。李克強總理的這一講話為下一步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眾所周知,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更高級經濟階段,它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據《中國電子報》報道,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占GDP比重達到30.3%。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已達到69.9%。中國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加,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的水平,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尤其在服務業領域,得益于數字經濟的長足發展,我國服務業數字化創新日益活躍,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數據,在市場規模上,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34520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醫療分享等重點領域的分享經濟交易規模共計達到13660億元,比上年增長96%。2016年分享經濟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30%。其中,交通出行、生活服務、知識技能領域分享經濟的融資規模同比分別增長124%、110%、173%。規模的提升也促進了服務水平的提升。
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電信業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加大對前沿技術和關鍵設備研發的支持,掌握我國產業發展的技術“命門”,著力提升網絡安全防控水平。這就提醒業界同仁,數字經濟屬于新經濟,其發展過程也將面臨許多挑戰,必須加大創新力度,攻克核心技術、防止受制于人。當前,積極加強“大云物移”等技術創新,主動做好人工智能、綠色計算、5G、物聯網、虛擬現實等前沿關鍵技術部署,在產業鏈整合、生態鏈重構以及多技術融合背景下加快提升體系化創新能力,這是李克強總理對業界同仁的殷切期待,也是眾多信息通信企業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