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沃田,裴佩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江蘇南京211198)
國外藥學服務收費情況對比
蔣麗,沃田,裴佩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江蘇南京211198)
近年來,我國藥學服務不斷受到重視,然而,國內的藥學服務起步較晚,相比國外的制度建設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的藥學服務制度。不同國家為了藥學服務的順利進行,都根據其國情對藥學服務有不同的補償形式,形成了不同的補償方法。對于其收費方式進行了列舉,為我國的藥學服務制度建設提供了建議。
藥學服務;收費制度;藥師;處方單
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 care)是藥師所提供的以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為目的,以合理藥物治療為中心的相關服務。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居民對醫療水平的要求也不斷上升,醫療模式也因此需要轉變。在新的醫療理念中,預防保健、長期的疾病檢測、用藥準確性等這些醫療服務變得更為重要,藥學服務在各類醫療服務中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
廣義的藥學服務的范圍包括了藥品采購、倉儲、銷售的管理過程以及對患者提供的專業藥學服務,比如審方調劑、用藥咨詢、用藥教育、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藥學監護等。各國為了保證藥學服務的順利進行,采取相關措施,建立了不同標準的藥學服務收費制度。
藥學服務實行精細化管理,有效促進了合理用藥,減輕了患者醫療負擔,促進了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但目前我國對于藥學服務的標準建設不完善,收費方式較為粗放,對藥師的激勵不足,導致我國藥學服務建設落后。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建立更合理的藥學服務標準,提高制度整體建設,合理收取費用,維持藥學服務制度運行,提升我國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
不同國家為了藥學服務的順利進行,對藥學服務有不同的補償形式,形成了不同的補償方法,主要分為3種補償機制:①項目補償法,即藥品價格按照一定比例或單列項目收費實施補償;②差價補償法,即統計藥品銷售的差價,并對這部分差價實施補償;③綜合補償法,即將上述2種方法相結合實施補償。
1.1 項目補償法
該機制是藥品價格按照一定比例或單列項目收費實施補償的方法,這種機制體現了藥學服務作為一種服務其本身的價值。對于藥學服務的提供主體——藥師,應按照其勞動給予明確的報酬,突出了藥師工作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多樣性,肯定了藥師的專業價值。目前,世界藥學服務發展較早、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多采取此類補償機制,該機制國家的使用范圍在進一步擴大。這種項目收費的補償內容包括補償藥房運營成本和體現基本藥學服務的價值2個方面。
1.1.1 藥品調劑費
藥品調劑是藥師的首要職責與核心工作,具體是指藥師對醫生開具處方中的藥品進行審核、調換、配制等服務,用來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醫院藥房和社會藥店都單獨收取額外的藥品調劑費或調配費,用來補償藥師的調劑服務。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藥品調劑費的界定范圍、內容乃至標準的設定都有所差異,所以,對其成本的核算和收費標準的設置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來說,調劑費大都包括了藥師所提供的各類基本藥學服務,比如方劑審核、用藥檢測、用藥說明等服務直接成本的計算,也包含藥房運行成本,比如藥房流通、管理、使用過程中的藥學服務藥店運行間接成本的計算[1]。
1.1.2 其他藥學專業服務收費
除了基礎的調劑服務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完善藥學服務的流程,開展了更加專業的個性化服務,比如建立個體化給藥方案、患者用藥教育、血藥濃度監測、患者用藥評估、患者用藥檔案管理等其他的專業服務項目,并按照不同的項目收取一定的費用。
在加拿大、日本、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社會藥店的藥師與患者簽訂長期協議,向患者提供持續的個性化藥學服務,尤其是對用藥費用高、劑量精確、流程復雜的慢性病患者及老年病患者進行長期的用藥檢測和藥物評估。這種方式可以監護患者的用藥安全,避免了患者因用藥偏差以及藥物相互作用所導致的藥品不良反應問題。而在醫院藥房中,提供上述的專業藥學服務時,則多通過將以上的藥學服務與其他醫療服務一起收取醫院服務費用,也有較少醫院通過讓患者選擇不同藥學服務項目,按項目進行計費。
發展較為完善的藥學服務是按藥學服務項目收費的基礎,即有關監管部門建立嚴格而準確的評估機制來考評其藥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通常情況下,藥店實施零差率銷售藥品,因此,藥學服務就成為了藥店和藥房利潤的主要來源。
1.2 差價補償法
差價補償法是將藥事服務費包含在藥房和藥店因大量采購的折扣而對藥品進行差價銷售所獲得的利潤中,多為零售藥店所采用。大多數國家都對處方藥的定價實行最高限價規定,而對非處方藥的銷售不加以限制,將藥品進銷差率交由市場決定。藥品的進價由流通環節的公司與銷售環節的終端雙方共同決定,而售價則由銷售方與顧客的博弈最終確定,兩者差值則為藥品利潤。
在國外藥店的銷售中,存在差別購銷差率和固定銷售差率2種形式。固定銷售差率是指藥房對藥品銷售時,在其基礎進價都加固定比率實施銷售;差別銷售差率是指藥房對藥品銷售時,在基礎進價上根據不同價格的藥品、不同比率銷售。對藥品差價銷售所得用來補償藥房運營過程不含藥品本身價值中的倉儲、銷售、人員等成本,以及藥師所實施藥學服務的服務成本。比較2種差率模式,使用固定銷售差率時,藥房為自生利益最大化,會在銷售過程中有意高價銷售,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因此,政府對于一些藥品采取價格管控的措施,打壓藥品高價銷售;而差別銷售差率消除了高價藥的經濟刺激作用,可用來控制藥品總體費用,但也因標準難以設置,使得各國慎重使用此類措施。
各國醫療保險組織和政府也會通過實行仿制藥強制替換、制訂合理的患者共付機制、限定藥品報銷范圍、制訂藥品報銷價格等政策,規范藥品購銷行為,以此對藥房的藥品加價率進行必要的限制。
1.3 綜合補償法
綜合補償機制是指不僅醫療機構藥房可以獲取藥品差價,藥師為患者提供服務時也可以單獨設立項目實施收費。實施這種補償機制的國家有英國和日本。在英國,國家可以對在衛生服務計劃之列的藥品按進價實行報銷,同時,批準社會藥店與制藥企業通過談判獲取差價。
在提供藥學服務時,社會藥店允許單獨設立項目實施收費,主要分為基本藥學服務、高級藥學服務以及藥學增值服務?;痉帐侵溉克幏苛x務提供給患者的日常服務,包含處理過期和不合格的藥品、患者健康咨詢、調劑處方等。其中,調劑處方服務是核心。高級服務及增值服務是藥師根據患者要求或協議提供的特殊服務,而非強制性,這其中包含對患者用藥回顧的分析服務等。在日本,醫藥分離并不徹底,醫院住院、門診藥房和社會藥房既能獲取藥品差價,也能進行對專業服務(調劑藥品)的收費。
藥品調劑服務在藥學服務中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內容。所以,多數國家也把藥品調劑費(或調配費)稱為藥師服務費或直接用藥事費代稱。不同國家的門診和社會藥房收取藥品調劑費的方式不同,主要分為按人頭收費、按處方條目收費、按處方收費、按處方中藥品金額收費、按處方中藥品種類收費等。而在醫院住院部的藥房中,藥品調劑費是和醫療服務合并計入病種收費。此外,按照患者住院的床位數和住院天數的收費方式也偶有發生。
2.1 按人頭收費
按人頭收費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藥房以服務團體的數量為依據對每個人收取一定數量的調劑費用。美國醫保計劃(Medicare)在部分藥品當中采用了按人頭獲取調劑費的方式,這一方式規定患者前往某一固定藥房購買藥物,并要求藥師對患者的用藥記錄進行保留,以便患者在不同的藥房購買藥物的情形下,藥店之間的費用得以合理分配[2]。
按人頭收費方式普遍適用于慢病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其優點是既有利于控制藥房的成本,也可以使患者經濟壓力減輕;缺點是無法用科學的方法核定其收費水平,也無法保證患者接受的服務質量。
如果采用這種方式收取服務費,則對衛生行政部門提出了較高要求,該部門需完善服務服務水平監督機制,對其收費水平進行嚴格核定,以確保收費方式不影響醫療機構服務質量。
2.2 按處方條目收費
按處方條目收費是首先計算出每張處方中的藥品條目,對每個條目制訂相應的收費標準,再根據處方中藥品的數量實行收費。
由于各處方中藥師工作量根據藥品數目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因此,按處方條目收費合理量化了藥師的實際工作量,使藥師的服務價值得到更公平的體現,但又可能導致藥師開具“大處方”來謀取藥費,即醫生增加藥品條目的現象,以期獲得更高的藥事服務費。這不僅加重了患者和醫保機構的經濟負擔,而且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這種現象帶來的危害甚至比“分解處方”更加嚴重,因為加開條目會多開一些無適應癥藥等,使患者的用藥風險增大。
如果采用這種方式收取服務費,必須嚴禁醫生增開“大處方”,衛生行政部門及醫療機構應出臺相關政策幫助落實。要求對“大處方”給出明確定義,列出這一現象的具體情形,制訂嚴格的處罰措施,并且通過電子監察設備對處方進行監察,要求醫生必須嚴格執行處方管理辦法,一旦違反,則接受相應的處罰。
2.3 按處方收費
按處方收費是指藥房在給門診處方進行調劑時對每張處方進行收費,這種收費方式目前被廣泛采取。中國臺灣、韓國、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采取這一收費方式,但各國間的具體的收費方式和標準往往根據各國實際國情確定。比如在韓國,藥房根據處方天數的變化實行不同的收費標準;在澳大利亞,藥房直接以每張處方為單位進行收費。
按處方收費有較低的管理成本、便捷的可操作性以及調劑費用便于核算等優點;其缺點在于隨著每張處方所包含藥品種類與數量的不同,藥學工作者在各個處方中工作量也不盡相同,因此,按照處方數目對每張處方收取同等費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存在醫生出現“分解處方”的現象,以追求處方數量的增加,從而獲得更多的藥品調劑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醫保支付方的經濟負擔。
如果采取按處方收取藥學費的方式,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醫療機構本身應當明文禁止利用“分解處方”謀取服務費現象的發生。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大監察力度,以保證醫生能嚴格遵循診療流程,并對“分解處方”明確定義,確定“分解處方”的具體操作情形,制訂明確的處罰標準與措施。此外,對醫院實施逐級負責制,臨床醫師對科室主任負責,科室主任對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機構對衛生相關部門負責。一旦出現利用“分解處方”謀取服務費的現象,則接受相應的處罰,情形嚴重者,應當加大處罰力度。
2.4 按藥品種類收費
按藥品種類收費是指先對處方中藥品進行分類,而后以其為收費標準確定收費。日本按照這種方式進行收費,藥房可以獲取藥品差價,也可以對專業服務(如藥品調劑等)實施收費。按照藥品種類的不同,可分為麻醉藥品、內服藥品和外用藥品3類,藥品調劑費用則按照以上分類進行收費。單張處方的總藥品調劑費以藥品的種類和數量進行計算。由于這種收費方式所需要的勞動量各不相同,因此,其優點是對藥師服務過程中的勞動價值可以得到更完整的體現;缺點是操作過程煩瑣、工作量大。
如果采用這種方式,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先對所有現行藥品進行系統、合理、細致的分類,并明確各類藥品的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其收費水平。
2.5 按藥品金額收費
按藥品金額收費是指先核算處方中藥品總額,根據總額按照一定比率收取相應的藥品調劑等相關藥學服務費用。采用這種方式的國家很少,比如,南非按將藥品售價分成不同區段,然后根據各個區段實施不同的收費標準。
這種收費方式根本上仍是以藥品進價為基礎,比參照一定比例的加價率定價,即藥品加成。其優點是可操作性強、計算過程簡單;缺點是這種按金額收費的方式與藥品價格直接相關,易造成醫生開“大處方”,導致過度醫療,不能體現藥師的實際工作價值。
2.6 按住院天數收費
醫院住院藥學費是指針對住院藥品調劑收取的費用,按照患者住院天數進行收費。在中國臺灣地區,住院患者按照這一方式支付服務費。臺灣健保體系規定了住院患者每天在醫院門診藥房和住院所需要收取的藥品調劑費的收費標準,患者按照其住院天數繳納醫院藥學服務費。
2.7 與醫療服務打包收費
對于住院患者的藥品調劑費,一般是直接納入項目或醫療服務包中收取,而非單獨收取。很多國家采用這一模式收費,典型的方式有按人頭收費、按診斷相關分類定額支付等,這些方式都已包含專業服務的成本和費用。此外,也存在按項目收費的方式,比如在日本,醫院對住院患者收取藥劑管理指導費;在美國,針對抑郁癥及帕金森患者制訂的藥物治療管理計劃實行收費。
3.1 建立標準化的藥學服務
藥學服務是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但目前我國對藥學服務標準化建設的不完善導致藥學服務的實施依據無法體現,藥學服務的質量和評價也難以體現。國內外藥學服務的差距在服務項目上的體現并不明顯,但在服務標準設施以及服務水平上,差距較大。因此,我國需要逐步建立起適合國情的服務標準,制訂和完善相關制度,確保藥學服務的有效實施。
3.2 明確藥學服務的收費內容
藥學服務在我國的收費內容較少,國外常見的基本的藥學服務收費,比如調劑費和用藥咨詢費用等收費目前在我國處于落實狀態。而在藥師處方審核環節,我國的藥學服務流程屬于空白階段,流程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大量不合格處方的出現,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為可確保醫院和藥店提供基本的藥學服務,我國對藥學服務的流程和收費內容的設置迫在眉睫。
3.3 吸收國外先進經驗
當今國際上廣泛采取按處方收費的方式,由于其管理成本低、便于核算,患者比較容易接受;但每張處方中藥品的種類和數量大不相同,不能真實反映藥師的工作量,且無形之中可能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對慢病患者的承受度較差[3]。
除了按處方收費之外,還有使用其他收費方式的方法,比如按條目收費,能較合理地計算藥師對于單張處方的工作量,使藥師的服務價值得到公平的體現;按人頭收費的計算簡便、管理成本低,對于單次就診的藥事服務收費較為合理,患者較易接受,可操作性較強。這些收費方式都有一定的可采納之處。
藥學服務作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在當今社會不斷顯現,有助于我國醫療服務水平的進一步發展。而藥學服務收費作為確保藥學服務實施的基礎,應在精細化的藥學服務標準設置的過程中,建立恰當的質量評估體系,明確收費內容,從而促進我國醫療機構進一步合理用藥,提高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
[1]胡晉紅,蔡溱,孫華君.藥學服務與全程化藥學服務[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8(03).
[2]祝靜.美國臨床藥師制度概況[J].北京中醫藥,2008(06).
[3]褚淑貞,陳高潔,付余,等.醫院藥學服務的標準化指標探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3(16).
〔編輯:張思楠〕
R95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4.062
2095-6835(2017)14-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