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紅斌,廖承愷,張勇平,楊冬保,鄧細華,張 煒
(新余市氣象局,江西 新余 338004)
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現狀及對策*
敖紅斌,廖承愷,張勇平,楊冬保,鄧細華,張 煒
(新余市氣象局,江西 新余 338004)
簡要闡述了我國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現狀,列舉了廣東、江蘇、陜西、浙江、江西等省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的開展情況,分析了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比如體制機制不完善、經費不足、社會組織總量少等,最后從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多元化經費保障機制、培育市場主體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以期為日后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參考。
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社會組織
2015年起,廣東省各級防雷設施檢測所調整更名為“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以強化其公益屬性,它們主要承擔雷電災害鑒定、雷電預警技術支撐、審批受理后防雷技術服務、風災雨災等精細化專項服務工作。與此同時,廣東省還成立省氣象防災技術服務中心及19個分中心,承擔氣象防災技術服務、防雷裝置定期檢測等服務職能;扶持成立廣東省氣象防災減災協會和16個地市氣象(防雷)行業協會;建成廣東省防雷公共安全在線管理監察平臺,開展防雷裝置安全專項公益檢測。茂名市政府將防雷裝置設計評價服務經費列入氣象專項業務服務經費,深圳氣象部門完成了雷電災害風險區劃。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雷電監測、預報預警、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和防雷科普宣傳等工作,最大限度減少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
江蘇省氣象局加強防雷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建設,開展防雷安全執法檢查,加強防雷檢測資質管理。同時,還開放防雷裝置檢測資質,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并提供防雷技術服務;建立完善的防雷減災服務市場信用評價體系和監管機制,提高雷電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將雷電災害的調查工作統一納入氣象災害調查中。另外,在實際工作中,政府部門要加大地方財政保障力度,強化雷電監測技術、雷電致災機理、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和防護技術等雷電業務研究。為了進一步規范防雷裝置檢測質量考核管理,江蘇省氣象局印發《江蘇省防雷裝置檢測質量考核辦法》。該《辦法》自2017-07-01起正式施行。
陜西省局組建防雷集團發展專業服務,該集團在延長靖邊能化園區、西安地鐵建設等重大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為客戶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方案,例如,為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加油站和油庫提供防雷技術服務。陜西省局已建立了防雷企業信息公開制度,公布了投訴舉報電話。2015年底,陜西省防雷協會已經省民政廳批準成立,它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相關單位的雷電監測預警能力,加強雷電監測,加大科研投入,為重點建設項目提供雷評、防雷工程、防雷檢測、雷電知識培訓等全過程服務,為陜北能源基地、長慶油田、西安地鐵等單位提供雷電監測、預報預警、防雷裝置維護、人員培訓等一攬子防雷維護服務。
浙江氣象部門的防雷工程企業已從2010年的46家減少到目前的6家,將多職能屬性混雜的防雷中心清理改造成以公益性、監督性為主的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全省近1/4的縣成立了由地方財政保障的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或氣象防災減災中心,每個縣都引進3家以上異地防雷檢測機構供企業選擇。目前,已有21家防雷機構調整為地方財政撥款。海寧市已成立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核定全額撥款編制9個;防雷技術服務收入實行收支2條線管理,氣象事業經費全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相關編外人員經費也已全部納入財政預算[1]。
在云南,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檢測技術服務均納入地方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全省用于防雷工作的地方財政經費已落實到位878.98萬元。云南省氣象局研究建立了云南雷暴等強對流天氣潛勢預報模型,它成為了預報員捕捉雷電蹤跡的好幫手。自主研發的雷電災害預警服務系統投入運行后,已發布雷電預警信息6 672條,還精心編制全省雷電易發區域和防范等級劃分圖,并向社會發布。
江西省氣象部門在防雷裝置檢測、防雷工程設計技術評價、雷災調查鑒定等技術服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執法檢查、專項督查,以排查隱患,加強防雷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江西省氣象部門還開展了防雷安全檢查和防雷安全科普宣傳,相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江西省氣象部門正式受理社會企事業的雷電防護檢測資質申請,省本級防雷工作經費爭取取得進展,完成了對全省防雷業務經費的初步測算。2017-07-10,取消氣象部門新建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費;2017-09-05,江西省氣象局印發《江西省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實施細則》。
我國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絕大部分由國有氣象企業提供,少部分由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社會組織提供,遠不能滿足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的市場需求。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不規范[2],考核體系不完善,部門合作與聯動機制不深入。氣象主管機構在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對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管理不到位,評價監督機制不完善。我國在雷電預警預報方面的工作相當薄弱,無法對雷電發生概率、重點區域雷電危險度等級和雷電活動區域及其移動趨勢等進行預警。
2016年,江西省防雷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原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基本取消或轉移,大部分原有的技術服務難以為繼。防雷減災體制改革后,氣象部門收支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經費缺口大。另外,新建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驗收取消收費,企業負擔減輕了,但是,氣象部門防雷服務收入銳減,很難保證人員工資的正常發放。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大影響了單位人員的穩定,同時,減少的防雷收入需要政府財政來解決,而地方政府財政本身并不寬裕。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國家要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財政又不夠寬裕,導致防雷經費落實困難。
防雷體制改革后,對防雷檢測人員進行了調整,原從事防雷檢測的事業編人員轉崗到別的崗位,編外人員調整到防雷檢測業務崗位。對于剛剛從事防雷檢測的工作人員來說,主要是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開展防雷檢測業務,但是,這種做法導致新入職員工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他們的防雷理論知識欠缺,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另外,部分防雷檢測機構人員偏少,不利于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開放程度低,社會組織參與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少。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社會組織總量不足、人才缺乏、經驗欠缺、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相關服務工作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
2016-09-30,江西省取得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有13家,全是國有氣象企業;2017-03-13,江西省取得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共有20家,新增加的7家公司為社會組織,它們是在防雷裝置檢測資質放開后新成立的,資質等級皆為乙級,乙級資質單位只可以從事第三類建(構)筑物的防雷裝置檢測工作。
農村房屋大多數采用磚瓦結構,少數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沒有安裝防雷裝置。對于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住戶來說,雷雨天氣很容易發生雷擊事件。
農村大部分建筑物無防直擊雷設施,防雷裝置定期檢測更無從說起。現階段,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資源向城市傾斜,只有出現雷擊事故時,氣象部門才會到所在村委進行雷災調查。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不愿意出資為受災村安裝防雷設施,雷災隱患并沒有消除。鄉鎮一級沒有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機構,這也是農村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嚴重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全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考核制度和監管體系,加強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認定,強化防雷安全事中、事后的監管,依法規范市場準入管理,健全市場準入條件、市場監管機制、誠信評價制度,完善相關標準,建立防雷安全重點單位信息庫和防雷安全檢測信息庫,加大防雷安全聯合執法力度,建立防雷安全聯合檢查機制,建立防雷服務市場主體失信“黑名單”制度和退出機制。另外,相關單位要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推進防雷安全監管標準體系建設,提升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水平,提高雷電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積極開發具有特色的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產品,大力發展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專業化水平。在工作過程中,要開展雷電監測、預報預警、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和防雷科普宣傳,根據本地雷電監測資料劃分雷電易發區域和防范等級,并予以公開。
在工作過程中,將各級氣象部門開展易燃易爆等建設工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竣工驗收許可時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爭取地方公共財政政策和資金支持,將防雷行政管理納入各地財政年度預算中。同時,推動地方政府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依靠財政支持,建立與地方政府防雷減災事權相匹配的財政保障機制,推動防雷管理工作經費的落實。各級氣象部門要利用好雙重計劃財務體制,積極調整計劃財務保障機制,各市、縣局要充分利用各項政策,爭取防雷經費。另外,相關部門要努力將防雷技術服務事項納入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按照一定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并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
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培育市場主體,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完善工作:①對于人手不夠的單位,可以采取到氣象院校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方式解決人少事多的問題;②要有計劃地組織年輕業務骨干到氣象院校參加培訓,接受正規教育;③定期組織業務技術人員進行業務研討、交流,引進專業防雷技術人才,培養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氣象防雷專業人才,以提升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水平;④放開市場,適當降低準入門檻,允許企事業單位申請防雷檢測資質,立足市場需求,鼓勵社會力量公平參與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破除市場壟斷,促進防雷減災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即拓寬供給渠道,支持社會資源和力量參與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以滿足社會對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供給效率和供給質量,促進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健康快速發展;⑤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依法規范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市場,加強行業自律,建立防雷行業協會。
農村是雷電災害多發地區,而農村防雷設施缺乏,資金投入有限。通過政府購買氣象服務,能緩解資金投入不足、防雷裝置缺乏的問題。另外,在工作過程中,相關單位要定期檢測農村防雷裝置,消除雷電災害隱患。同時,還要開展雷電災害調查和風險評估,重點關注雷電易發、高發區建筑物,公共場所,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雷電防護工程建設。
[1]張曉晨.浙江:以防雷改革試點為契機 加強防雷管理服務[N].中國氣象報,2016-01-20(4).
[2]熊千其.防雷減災社會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7):238.
P429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1.103
2095-6835(2017)21-0103-03
江西省氣象局2017年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雷電災害防御公共服務有關問題研究”
本文部分參考文獻因著錄項目不全被刪除。
敖紅斌(1979—),男,江西新余人,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氣象服務與應用氣象研究。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