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巖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4)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典型案例分析
谷 巖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4)
長期以來的校企合作經驗表明,產教融合有利于提升高職教育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產教融合的基礎在于校企雙方擁有優勢教育資源與環境。近年來,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深化產教融合,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開展工學結合的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并建立崗前培訓、現代師徒制、安全管理等實習保障機制。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下,物流管理專業對實踐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建立了基于產教融合的循環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校企深度融合,物流管理專業創新了實踐教學模式,強化了師資隊伍建設,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打造了“遼服物流”品牌。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人才培養
1.1 政策與經濟環境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 (國發 [2014]19號)中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適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新教育理念。
《遼寧省物流業發展提速計劃》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都對遼寧省物流產業發展提出了發展思路和指導意見。“十三五”以來,隨著遼寧省經濟轉型與產業布局的縱深發展,全省物流發展環境將步入新階段。隨著遼寧省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省內物流行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遼寧物流行業需要大量既具有物流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較高職業技能的高素質從業人員。
1.2 物流管理專業介紹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設立于2009年,截止2016年10月,招生人數達到930人。自2013年起,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在產教融合的理念下深度開展校企合作,逐步實現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物流管理專業先后與京東商城、沈陽中深物流集團、九州通醫藥物流、佳吉快運、大連錦程物流、北京招商局物流、寶供物流、蘇寧物流、沈陽中外運物流等10余家企業開展了包括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就業、師資培訓等內容的校企合作。近3年來,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了物流管理專業的育人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零距離就業。
2.1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實踐基地
物流管理專業積極開展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已經建立了京東商城、中深集團、九州通醫藥物流、佳吉快運4個校外實踐基地。開展了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及就業等工作。
2.1.1 工學結合頂崗實習
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第三、四學期設有為期3周的校外頂崗實習。實習崗位完全對應物流管理專業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具體包括出庫揀選、分揀、盤點、出庫復核、包裝及信息處理等。在兩次工學結合的頂崗實習中,學生在不同崗位輪崗,實現了學生與真實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觸,體驗了物流作業現場的工作環境,掌握了物流企業的組織結構、崗位分工、工作職責、工作流程、設施設備操作技能,真正實現了做中學、學中做。
2.1.2 畢業實習
隨著校企合作關系的不斷深入和穩固,校外實踐基地接收頂崗實習人數逐年增加,2016年接收畢業頂崗實習學生占14級畢業生的72.5%。合作企業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提供了涵蓋倉儲、運輸、配送、國際貨運代理、客服、快遞、信息技術等多方向的物流工作崗位,工作地點包括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個城市。校外實踐基地能夠對畢業頂崗實習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僅提升了畢業實習的質量,而且強有力地保障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1.3 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運行機制
(1)建立上崗培訓制度
為了保證實習質量和實習安全,校外實踐基地建立了上崗培訓制度。實習實訓前,企業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對實習實訓學生進行崗前培訓,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概況、工作崗位職責、工作流程、設備操作規范及要求、現場安全等。
(2)建立現代師徒制
學生在校外實踐基地進行頂崗實習或畢業實習期間,企業根據學生的工作崗位,安排物流企業的一線專家和技術能手為學生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并成為學生工作上的師傅,向學生傳授崗位工作技能,指導學生快速、有效地完成本崗位工作任務,對學生實習實訓過程遇到的問題或疑惑進行及時的解答。這些企業實習導師的加入壯大了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為學生實習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有力地推動了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3)建立競爭激勵機制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校外工學結合的實訓或頂崗實習,企業建立了崗位競爭激勵機制。根據每個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和工作量的不同,設計了激勵與約束制度,其中激勵機制包括物質獎勵及評出“優秀實習生”、未來就業的“ 終極面試”等精神獎勵。
(4)建立安全保障機制
為了保障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實習之前進行安全培訓,包括工作現場設備操作安全、消防安全的培訓。由于實習學生對工作現場不夠熟悉,對設備操作還不夠熟練,為了便于企業內部員工識別實習生,保證實習生工作期間的安全,每位實習生都穿有顏色鮮艷、有反光條的工作服,必要時配備安全帽。
2.2 產教融合建立實踐課程體系
2.2.1 課程實踐教學
物流管理專業開展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中增加實訓教學。根據企業真實工作崗位需要具備的職業技能來設計實踐教學內容。課程的教學案例均來自于企業的真實項目,在課程實踐中還會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調研和參觀,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與崗位技能的理解。
2.2.2 校內實踐
校內專業實踐主要地點為物流管理專業校內的省級創新型實訓基地。創新型實訓基地建有倉儲作業區、配送作業區、自動立體庫與自動分揀作業區、裝卸搬運與包裝作業區、物流信息技術實訓室,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專業認識實訓、專項技能訓練、綜合技能實訓及對外物流服務活動。校內實訓基地是模擬企業真實工作環境所建立的,結合企業真實工作項目和工作流程開展校內實訓,并聘請校外企業技術專家與校內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實訓。
2.2.3 校外實踐
校外實訓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在第三、第四學期,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會開展為期3周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以及第五、第六學期開展的畢業實習。實習期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工作,參與企業的業務運營,并進行定期輪崗,校內教師與企業兼職實訓指導教師同時負責學生的管理。通過校外實踐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促使其樹立正確就業觀,修正自我定位,更加務實勤奮,明確自己今后的奮斗目標。
2.3 校企合作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物流管理專業依托校企合作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校內教師積極到企業開展實踐或調研,近3年來到企業實踐和調研達到30人次,校內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其次,物流管理專業聘請京東商城、寶供物流、九州通物流、蘇寧物流等物流企業的專家能手10余人做專業兼職指導教師,參與校外實踐教學。企業專家的教學內容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方法豐富多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顯著。
3.1 打造了“遼服物流”品牌
無論是頂崗實習還是畢業實習,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都獲得了用人企業的一致好評,“遼服物流”已經成為一個品牌。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優異表現,2016年6月京東東北倉儲中心授予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育人才、共創電商新未來”的錦旗以及“最佳支持單位”證書。
3.2 獲得“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稱號
物流管理專業與沈陽中深集團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建設物流管理專業省級創新型實訓基地、強化校企合作、承接行業主管部門橫向課題及多項省級教科研課題。2016年5月,遼服與沈陽中深集團被聯合評為“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并被授予牌匾,這是物流管理專業開展產教融合的豐碩成果。
3.3 遼寧省高職物流技能大賽獲獎
通過實施深度產教融合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物流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綜合職業素質顯著提升。在遼寧省高職院校物流職業技能大賽中,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4年獲省賽“一等獎”、2015年獲省賽“二等獎”。
3.4 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創新創業精神與創新創業能力。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積極與物流企業開展項目對接,開展自主創業。14級、15級在校生組成了創業團隊,在校內實訓基地建立了校園配送服務站,開展快遞包裹的派送和攬件業務。
4.1 拓展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物流管理專業開展的校企合作模式還比較單一,校外企業參與校內人才培養的力度和深度還需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模式應更加豐富,物流管理專業應更積極利用校外企業資源,讓企業積極地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開發與校內教學、教材的編寫、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等。
4.2 加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作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目標,并在人才培養中做頂層設計。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依托企業資源,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創新創業的能力。
[1] 項喧.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3):244-245.
[2] 王玉俠.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J].產業科技與論壇,2013(12):166-167.
[3] 賀道坤,段向軍.深度校企合作下職教人才培養的典型案例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4(9):120-121.
[4] 楊杰.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職有機農業人才培養典型案例分析[J].教育觀察,2015(10):108-109.
[5] 王寧,靳娟利.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現狀的實踐分析[J].中國商論,2015(12):184-189.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on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GU Yan (Liao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Modern Service,Shenyang 110164,China)
For a long tim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The basis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the both sides of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In recent years,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of Liao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Modern Service has thorough developed integrati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ctively carryed out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stablished off-campus practice base,carried out 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workg and raduation practice,established the practice safeguard mechanism of the pre-service training,modern tutorial systems and safety management.Under the idea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has carried on the reform of course system,based on the fusion cycle of incremental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Through the profound integration,logistics management innovat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builded the“Liaoning modern service logistics”brand.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logistics management;talent cultivation
G712
A
1002-3100(2017)08-0142-03
2017-04-15
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高教研究立項課題項目,項目編號:GHYB160244;遼寧省國際教育“十三五”規劃2016-2017年度科研課題項目,項目編號:16LNGJ065。
谷 巖(1977-),女,遼寧海城人,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