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嚴冬
(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普外科 河南 偃師 471900)
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效果研究
胡嚴冬
(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普外科 河南 偃師 471900)
目的:探討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普外科收治的92例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9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46例患者。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并對其進行1年的隨訪。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1年后其病情的復發率。結果: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和1年后其病情的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但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對較高。
甲狀腺癌;甲狀腺全切除術;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效果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此腺體對調節機體的代謝具有重要作用。甲狀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此病多起源于患者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內。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目前,臨床上治療甲狀腺癌的主要方法有甲狀腺全切除術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兩種。李志強等人的研究[2]表明,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可擴大其手術的范圍,從而有效地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術式的有效性,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普外科對收治的46例甲狀腺癌患者均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間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普外科收治的92例甲狀腺癌患者。這92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患者的病情符合甲狀腺癌病理學和影像學的診斷標準[3],并被確診。2)患者均未合并有免疫系統疾病。將這9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46例患者。在觀察組的46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5例。他們的年齡在38歲~69歲之間,平均為(56.38±3.22)歲。其中,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有27例,濾泡狀甲狀腺癌患者有15例,髓樣甲狀腺癌患者有4例。在這46例患者中,TNM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20例,為Ⅱ期的患者有18例,為Ⅲ期的患者有8例。在對照組的46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24例。他們的年齡在39歲~70歲之間,平均為(57.21±3.12)歲。其中,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有26例,濾泡狀甲狀腺癌患者有15例,髓樣甲狀腺癌患者有5例。在這46例患者中,TNM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20例,為Ⅱ期的患者有19例,為Ⅲ期的患者有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手術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具體的方法為:1)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頸前胸骨切跡上端的2cm處做一個4~5cm的弧形切口。3)游離患者甲狀腺的懸韌帶,對其甲狀腺的上級血管進行結扎處理。沿患者甲狀腺外緣游離其甲狀腺,并對其下級血管進行結扎處理。4)根據患者的病情,切除其大部分的甲狀腺,但保留其6g左右的甲狀腺組織和喉返神經的周圍腺組織及甲狀旁腺。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具體的方法為:1)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頸前胸骨切跡上端的2cm處做一個4~5cm的弧形切口。3)根據患者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游離其甲狀腺,充分暴露其甲狀腺體及喉返神經。4)在保護患者甲狀旁腺的基礎上,將其甲狀腺組織全部切除后結扎縫合表面的血管,用電凝法進行止血處理,然后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表皮。5)對術前無淋巴結腫大的患者進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對術前有淋巴結腫大的患者進行頸區淋巴結清掃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1年后其癌癥的復發率。
1.4 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8.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組別進行手術的時間(min)住院的時間(d)觀察組(n=46)72.36±23.3361.39±20.748.69±1.68對照組(n=46)101.57±23.5598.39±22.4110.28±2.04 t值5.9768.2184.081 P值<0.05<0.05<0.05術中的出血量(ml)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1年后其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1年后其病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1年后其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甲狀腺癌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按照病理類型可分為濾泡狀腺癌、乳頭狀腺癌、未分化癌及髓樣癌,其中乳頭狀腺癌最為常見。乳頭狀腺癌的發生率約占甲狀腺癌總發生率的60%左右。甲狀腺癌的致病因素包括高碘飲食、缺碘飲食、放射線照射、性激素受體的分布異常及促甲狀腺素對機體的慢性刺激等[4]。甲狀腺癌工作在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隨著其甲狀腺結節腫塊的逐漸增大,其可出現呼吸不暢、局部壓痛、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壓迫癥狀,當其頸靜脈受壓嚴重時,其會出現面部水腫、患側靜脈怒張等臨床體征。目前,進行甲狀腺切除手術是臨床上治療甲狀腺癌的有效方法,最為常見的兩種手術方式為甲狀腺全切除術與甲狀腺次全切除術[5]。不同的手術方式對甲狀腺癌患者腫瘤復的發率及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可產生不同的影響。進行甲狀腺次全切術未對患者的甲狀腺進行全部的切除,其病情的復發率較高,需對其進行二次手術治療。甲狀腺全切手術適用于對甲狀腺癌遠處轉移的患者、雙側甲狀腺癌患者、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腺瘤性甲狀腺腫患者、甲狀腺癌對側復發的患者進行治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和1年后其病情的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但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進行甲狀腺全切手術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術后腫瘤的復發率,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其易發生并發癥。本次研究發現,在進行甲狀腺次全切術的操作過程中可遠離患者的喉返神經及甲狀腺上動脈,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其血管回縮的次數,降低了其術中的出血量,并可很好地保護其喉返神經,進而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甲狀腺全切術可將患者的病變組織及可能發生病變的組織全部切除,有效地阻斷腫瘤復發的途徑,降低其腫瘤的復發率。但是,此術式較易對患者的甲狀旁腺及喉返神經造成損傷。一般來說,患者單側的喉返神經若受到損傷,就會出現聲音嘶啞的癥狀,其雙側的喉返神經若同時受到損傷,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嗆咳、窒息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此術式對手術操作者的手術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其需要精確地掌握患者應切除的部位,盡量避免因操作不當而對患者的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造成損傷。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但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對較高。
[1]鐘顯峰,楊峰.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2):44-45.
[2]李志強,王峰,張智.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7):28-29.
[3]張中超.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7(6):708-709.
[4]晏龍強,李富新,章帥,等.甲狀腺癌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后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9):3579-3581.
[5]古仲相,霍紅軍,張永紅.甲狀腺癌患者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或近全切除術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6,6(4):136-138.
R736.1
B
2095-7629-(2017)3-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