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恒勇
(甘肅省天水市天水四〇七醫院普胸泌尿外科 甘肅 天水 741000)
用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效果評析
哈恒勇
(甘肅省天水市天水四〇七醫院普胸泌尿外科 甘肅 天水 741000)
目的:探討用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將近年來天水四〇七醫院收治的188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188例患者分為常規組(94例)和改良組(94例)。對常規組患者使用傳統的乳腺區段切除術進行治療,對改良組患者使用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用時、住院的時間及其切口的甲級愈合率。結果:與常規組患者相比,改良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用時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其切口的甲級愈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促進其切口愈合,縮短其康復的時間。
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乳腺良性腫瘤;治療效果
乳腺良性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病主要包括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脂肪瘤、乳腺錯構瘤、乳腺平滑肌瘤、乳腺血管瘤和乳腺神經纖維瘤等[1]。該病在青年女性中具有較高的并發率。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但使用傳統的乳腺區段切除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會給患者留下較大的瘢痕,且易使其術后出現切口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從而影響其身體恢復。針對這種情況,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應運而生。近年來,筆者用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對天水四〇七醫院收治的94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期間天水四〇七醫院收治的188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病例。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相關檢查得到確診,且其均為自愿參與此項研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188例患者分為常規組(94例)和改良組(94例)。常規組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1~53歲,平均年齡為(41.4±5.7)歲,其腫瘤的直徑為1.2~4.0cm,平均直徑為(2.0±0.5)cm。其中,有乳腺纖維腺瘤患者48例,有乳腺脂肪瘤患者21例,有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14例,有乳腺平滑肌瘤患者11例。改良組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2~54歲,平均年齡為(40.8±5.4)歲,其腫瘤的直徑為1.3~4.1cm,平均直徑為(2.1±0.7)cm。其中,有乳腺纖維腺瘤患者45例,有乳腺脂肪瘤患者23例,有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16例,有乳腺平滑肌瘤患者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1.2.1 對常規組患者使用傳統的乳腺區段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讓其將頭部偏向鍵側,用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對其進行皮下浸潤麻醉。麻醉起效后,根據患者腫瘤的具體位置,在其乳房上做一個2cm左右的切口,逐層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找到其需要切除的乳腺腫瘤。切開患者乳腺的腺體組織,游離并切除其腫瘤。對于腫瘤體積較大的患者,應沿著其乳腺表面分離其乳腺皮瓣,充分暴露其腫瘤,然后再進行切除。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沖洗,不放置引流管,對其殘端腺體進行貫穿式縫合,最后逐層縫合其胸大肌筋膜、皮下組織及和皮膚。
1.2.2 對改良組患者使用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讓其將頭部偏向鍵側,用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對其進行皮下浸潤麻醉。麻醉起效后,根據患者腫瘤的具體位置,在其乳房上做一個2cm左右的切口,逐層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找到其需要切除的乳腺腫瘤。切開患者乳腺的腺體組織,游離并切除其腫瘤。對于腫瘤體積較大的患者,應沿著其乳腺表面分離其乳腺皮瓣,充分暴露其腫瘤,然后再進行切除。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沖洗,用電凝刀灼燒其殘端腺體的表面進行止血處理,止血成功后,為其放置引流管進行引流,然后對其殘端腺體進行貫穿式縫合,最后逐層縫合其胸大肌筋膜、皮下組織和皮膚[2]。
1.3 觀察指標(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用時及其住院的時間。(2)參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將兩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況分為甲級愈合、乙級愈合和丙級愈合。甲級愈合:經治療,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情況良好,未出現滲血、感染等并發癥,且其切口處的瘢痕組織不明顯。乙級愈合:經治療,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情況一般,出現了輕微的滲血、感染等并發癥,其切口處的瘢痕組織較為明顯。丙級愈合:經治療,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情況較差,出現了嚴重的滲血、感染、化膿等并發癥,其切口處的瘢痕組織非常明顯。甲級愈合率=甲級愈合的例數/總例數×100%[3]。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與常規組患者相比,改良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用時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住院的平均時間(d)常規組94158.3±75.444.12±3.7113.2±3.7改良組94130.1±50.635.21±5.658.9±2.8 χ23.017.305.31 P<0.05<0.05<0.05組別例數術中平均的出血量(ml)手術的平均用時(min)
2.2 兩組患者切口甲級愈合率的比較 常規組患者切口的甲級愈合率為80.85%,改良組患者切口的甲級愈合率為97.87%,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2 兩組患者切口甲級愈合率的比較
近年來,乳腺良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經成為威脅女性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臨床上常用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該病。但現代女性對手術的效果及術后的美觀度要求較高。傳統的乳腺區段切除術因會給患者遺留較為明顯的瘢痕,已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4]。近年來,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因具有手術的用時短、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及瘢痕不明顯等優勢,已被臨床上廣泛應用于乳腺良性腫瘤的治療中[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改良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用時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其切口的甲級愈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用改良的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能有效地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促進其切口愈合,縮短其康復的時間。
[1]蔡淑艷.可吸收止血海綿應用于乳腺區段切除術中的體會[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12(6):5593-5594.
[2]康華峰.超生引導下真空輔助微創旋切乳腺腫塊的臨床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3,2(2):180-182.
[3]雷睿文.體積移位術在乳腺區段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9):98-101.
[4]彭烈婭.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良性腫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2,8(3):175-176.
[5]馬自強.乳腺癌改良根治并即刻假體再造術的療效及乳腺外形影響因素[J].安徽醫藥,2013,17(2):247-249.
R737.9
B
2095-7629-(2017)3-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