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燕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 山東 德州 253700)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評析
孫 燕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 山東 德州 253700)
目的:探討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方法:擇取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在近期內收治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陰式組(50例)和腹式組(50例)。為陰式組采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為腹式組患者采用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結果:與腹式組患者相比,陰式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較好,能夠有效地縮短其手術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手術的時間;出血量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女性生殖系統腫瘤。此病的發病率較高。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量異常增多、盆腔包塊、尿頻、便秘和下腹不適等,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手段。近年來,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進一步探討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筆者擇取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在近期內收治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擇取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在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陰式組(50例)和腹式組(50例)。陰式組患者的年齡在30~4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2±4.5)歲,其肌瘤的直徑在2.5~7.4cm之間,平均直徑為(4.0±0.5)cm,其肌瘤的個數在1~3個之間,平均個數為(1.5士0.5)個。本組患者中有肌壁間子宮肌瘤患者20例,有漿膜下子宮肌瘤患者30例;其中有單發性子宮肌瘤患者30例,有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20例。腹式組患者的年齡在32~4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4±4.5)歲,其肌瘤的直徑在2.6~7.5cm之間,平均直徑為(4.5±0.5)cm,其肌瘤的個數在2~4個之間,平均個數為(2.0士0.5)個。本組患者中有肌壁間子宮肌瘤患者30例,有漿膜下子宮肌瘤患者20例;其中有單發性子宮肌瘤患者28例,有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22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上述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1)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婦產科學》中規定的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標準[2],且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得到確診。2)年齡在30歲至48歲之間的患者。3)子宮肌瘤小于8cm的患者。4)子宮活動度良好的患者。5)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3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合并有重度宮腔粘連或卵巢囊腫的患者。2)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支氣管哮喘的患者。3)合并有子宮內膜惡性病變的患者。4)接受過盆腔手術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1.4.1 為陰式組患者采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在進行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凝血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胸部X線檢查等術前檢查。2)在進行手術的前1晚,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3)在手術開始后,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4)使用宮頸鉗向下牽拉患者的宮頸口,使其子宮肌瘤充分暴露。5)對患者的子宮肌瘤進行剔除,然后采用l號可吸收縫合線對其手術切口進行逐層縫合。
1.4.2 為腹式組患者采用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在進行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凝血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胸部X線檢查等術前檢查。2)在進行手術的前1晚,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3)在手術開始后,對患者的腹部進行消毒,并對其進行靜脈復合麻醉。4)在患者的下腹部做一個長約6cm的橫向切口,然后逐層切開其腹壁和子宮肌層。5)對患者的子宮肌層進行鈍性分離,使其子宮肌瘤充分暴露。6)對患者的子宮肌瘤進行鈍性剝離,然后對其子宮的殘腔進行止血和縫合。7)采用1號可吸收縫合線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逐層縫合。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時間比較 陰式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平均為(74.1±25.5)min,其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101.3±48.2)ml,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4.5±0.3)d。腹式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平均為(90.1±31.2)min,其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179.6±95.5)ml,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5.1±0.4)d。與腹式組患者相比,陰式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時間比較(±s)
注:與腹式組比較,*Plt;0.05
住院的時間(d)陰式組50(74.1±25.5)*(101.3±48.2)*(4.5±0.3)*腹式組50(90.1±31.2)(179.6±95.5)(5.1±0.4)組別例數手術的時間(min)術中的出血量(ml)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手術結束后,陰式組患者未發生并發癥,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腹式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發生了手術切口感染,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0%(5/50)。與腹式組患者相比,陰式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2.3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在手術結束后,對這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發現,對照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現了病情復發的情況,其病情的復發率為24%(12/50)。陰式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病情復發的情況,其病情的復發率為2%(1/50)。與腹式組患者相比,陰式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率的比較(n,%)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女性生殖系統腫瘤。此病患者多為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女性。據相關的臨床調查顯示,近年來,子宮肌瘤的發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量異常增多、盆腔包塊、尿頻、便秘和下腹不適等,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貧血,從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進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和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均為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方法。與用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相比,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病情復發率低等優點。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腹式組患者相比,陰式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更低。上述研究結果與農桂青[3]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較好,能夠有效地縮短其手術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
[1]鄢碧玉.不同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術后機體綜合應激狀態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3):654-655.
[2]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36-365.
[3]農桂青.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微創價值分析[J].微創醫學,2015,10(6):865-866.
R711
B
2095-7629-(2017)3-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