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開封市祥符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河南 開封 475100)
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探析
張麗麗
(開封市祥符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河南 開封 475100)
目的:分析研究用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方法:選擇某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8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n=44)和對比組(n=36)。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并在此基礎上使用依達拉奉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和NIHSS(腦神經功能)的評分。結果:治療結束后,治療組患者hs-CRP(C-反應蛋白)的水平、IL-8(白細胞介素-8)的水平、TNF-α(腫瘤壞死因子)的水平和NIHSS的評分均明顯優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促進其腦神經功能的恢復。
急性腦梗死;依達拉奉;血清炎性因子;腦神經功能
急性腦梗死又叫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1]。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人數量的增加,急性腦梗死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調查資料顯示[2],急性腦梗死具有病情重和致殘率高等特點,約有70%的此病患者可留下不同程度的腦神經功能障礙,從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臨床研究發現[3],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其血清中hs-CRP、IL-8和TNF-α等炎性因子的水平會明顯升高,這種情況會導致其腦組織發生繼發性的損傷和遲發性的神經元壞死,從而影響其腦神經功能的恢復。因此,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關鍵是控制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其腦神經的功能。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對4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這8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腦CT檢查得到確診。將這8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n=44)和對比組(n=36)。在治療組中,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22例,其年齡為50~83歲,平均年齡為(64.88±7.31)歲。在對比組中,有男患者19例,女患者17例,其年齡為51~84歲,平均年齡為(64.94±7.7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我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藥物治療。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的方法是:先對患者進行降血壓、糾正酸堿失衡和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然后給其使用尿激酶(使用量在100IU以上)、氯吡格雷(每天服1次,每次服75mg)、雙嘧達莫(每天服2次,每次服200mg)和甘露醇(用量為0.25~2g/kg)等藥物進行治療。在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依達拉奉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依達拉奉(由山東中保康醫療器具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為:H20153267號)的用法為:將30mg的依達拉奉加入到100ml的生理鹽水中,用此藥液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用藥2次,應連續用藥14天。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和NIHSS的評分。其中,本次研究觀察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包括hs-CRP、IL-8和TNF-α。檢測上述血清炎性因子的方法為免疫透射比濁法。患者NIHSS的評分越高,說明其腦神經的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治療結束后,治療組患者hs-CRP的水平、IL-8的水平和TNF-α的水平均明顯低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s)
時間組別hs-CRP(mg/l)IL-8(μmol/l)TNF-α(μg/l)治療前治療組(n=44)18.91±4.6830.03±5.8016.40±4.35對比組(n=36)18.89±4.6930.02±5.8216.39±4.34 t值-0.0190.0080.010 P值->0.05>0.05>0.05治療后治療組(n=44)6.00±0.2715.41±3.677.33±2.43對比組(n=36)10.94±2.3721.67±4.7112.70±3.49 t值-13.7376.6828.092 P值-<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NIHSS評分的比較 治療結束后,治療組患者NIHSS的評分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NIHSS評分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NIHSS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組(n=44)9.87±6.5630.00±5.9015.134<0.05對比組(n=36)9.89±6.0218.66±5.1110.813<0.05 t 0.8224.328--P>0.05<0.05--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非創傷性腦血管缺血性疾病。在對此病患者進行腦CT檢查時,可見其腦葉內存在明顯的低密度陰影區。這是由于患者的腦動脈主干發生堵塞引起的。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在急性腦梗死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hs-CRP、IL-8和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一直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4]。hs-CRP、IL-8、TNF-α都是參與機體炎性反應的重要炎性因子。調查資料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其體內hs-CRP、IL-8、TNF-α的水平均可提高2~3倍。而這些炎性因子水平的提高會導致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腦組織發生繼發性的損傷和遲發性的神經元壞死,從而影響其腦神經功能的恢復[5],使其發生殘疾。
依達拉奉是臨床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常用藥。它屬于氧自由基清除劑,其化學名為C10H10N2O,其主要成分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臨床研究發現,依達拉奉中含有大量的親脂性基團。這種親脂性基團在與hs-CRP、IL-8、TNF-α等炎性因子相遇時,會破壞其內部結構,從而起到清除上述炎性因子的作用[6]。
綜上所述,在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促進其腦神經功能的恢復。
[1]李忠音,張軍.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01):122-125.
[2]陳冬麗.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腦血流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01):116-117.
[3]鄭艷輝,葉華光,李偉,等.依達拉奉對大面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AGEs、Aβ、TPO、FFA、HSP70及腦血流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06):753-756.
[4]劉莉,劉曉川.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及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2):66-67,79.
[5]陳春燕,孫曉江,陸學勝.依達拉奉對于急性腦梗死溶栓患者MMP-9水平及出血性轉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3):3788-3791.
[6]劉建軍.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577-5578.
R743
B
2095-7629-(2017)3-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