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鑫
(烏魯木齊市中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對我院56例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研究
陳尚鑫
(烏魯木齊市中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研究對我院56例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方法:將在某院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5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調查這些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原因、類型、臨床表現及所用中藥注射劑的種類。結果: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這56例患者中,首次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患者所占的比例為91.07%。這些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在用藥后的3min~10d之內。這56例患者所用中藥注射劑的種類共有8種,其中包括舒血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黃芪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及參麥注射液。這56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類型包括過敏反應及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這些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包括藥癥不符、藥物配伍不當、用藥時間過長、用藥劑量過大。結論:臨床上在為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期間,應加強對其生命體征的監測。對于在用藥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臨床上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以確保其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不良反應;中藥注射劑;發生情況;研究
中藥注射劑是對傳統中藥劑型的一種補充與發展,具有生物利用率高、起效迅速、療效確切等優點[1]。隨著中藥注射劑種類的逐漸增多,其臨床使用率也逐漸升高。因使用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也明顯增多。如何為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充分發揮此類藥物的優勢,已經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為了分析某院56例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某院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56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他們的年齡在20~80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52.1±3.6)歲。
1.2 研究方法 調查這些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原因、類型、臨床表現及所用中藥注射劑的種類。
2.1 這56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具體情況 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這56例患者中,首次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的患者有51例,所占的比例為91.07%。這些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在用藥后的3min~10d之內。其中,在用藥的30min之內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有26例,所占的比例為46.43%。在這26例患者中,在用藥的10min之內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有8例,所占的比例為14.29%。在用藥的10~30min之內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有18例,所占的比例為32.14%。
2.2 這56例患者所用中藥注射劑的種類 調查的結果顯示,這56例患者所用中藥注射劑的種類共有8種,其中包括舒血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黃芪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及參麥注射液。
2.3 這56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類型及其臨床表現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這56例患者中,發生過敏反應的患者有16例(占28.57%),其臨床表現為皮疹、斑丘疹、蕁麻疹。發生循環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有11例(占19.64%),其臨床表現為胸悶、心悸、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發生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有10例(占17.86%),其臨床表現為頭痛、口唇發麻、昏厥、癲癇發作。發生呼吸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有7例(占12.50%),其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憋喘、胸悶、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有5例(占8.93%),其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胃腸道不適。發生運動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有4例(占7.14%),其臨床表現為渾身乏力、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發生泌尿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有2例(占3.57%),其臨床表現為少尿、急性腎損害。發生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有1例(占1.79%),其臨床表現為白細胞減少、溶血、血小板減少。詳情見下表。

表1 這56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類型及其臨床表現
2.4 這56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 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這56例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為藥癥不符的患者有17例,所占的比例為30.36%,為藥物配伍不當的患者有15例,所占的比例為26.79%,為用藥時間過長的患者有14例,所占的比例為25%,為用藥劑量過大的患者有10例,所占的比例為17.86%。
在本次研究中,導致這56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包括藥癥不符、藥物配伍不當、用藥時間過長及用藥量過大。臨床上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降低患者在使用此類藥物進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2]。具體的解決對策是:(1)在為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前,醫護人員應先了解其用藥史、家族疾病史及藥物過敏史,并認真分析其病情,然后再為其使用合適的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對于老年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及兒童患者,臨床醫生應充分考慮其機體的耐受能力,嚴格控制其中藥注射劑的用量。(2)醫院應加強對臨床醫生、藥劑師的業務培訓,使其充分了解中藥注射劑的藥理特性,并熟練掌握此類藥物的適應癥[3]。(3)為了避免長期用藥引發的不良反應,臨床醫生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改用中藥口服制劑進行治療,或為其調整治療方案。在為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之初,應從小劑量開始。當確認患者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時再為其增加藥物的使用劑量。(4)在為患者聯用幾種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時,臨床醫生應充分考慮到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避免使患者在用藥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例如,舒血寧注射液和丹參注射液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患者所患疾病的中醫辨證分型若為實熱癥,應為其使用舒血寧注射液進行治療。(5)醫院應加強對中藥注射劑的管理,建立中藥注射劑嚴格、規范的驗收制度、采購制度和使用制度。
總之,臨床上在為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進行治療期間,應加強對使用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對于在用藥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臨床上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以確保其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步壽谞.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臨床醫學,2014(7):107-108.
[2]李貴.臨床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及預防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2015(11):79.
[3]任曉輝,黃瑩.48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及防范對策[J].兵團醫學,2014(2):57-59.
R288
B
2095-7629-(2017)3-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