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玲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心電圖科 海南 昌江 572700)
·檢測與診斷·
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在鑒別診斷穩定型心絞痛與變異型心絞痛中的應用價值
楊少玲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心電圖科 海南 昌江 572700)
目的:分析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在鑒別診斷穩定型心絞痛與變異型心絞痛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014-2015年某院收治的40例心絞痛患者根據病情的不同分為穩定型心絞痛組和變異型心絞痛組。對兩組患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然后對比分析其動態心電圖的特點及發生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及U波倒置的情況。結果: 穩定型心絞痛組患者動態心電圖的特點是:在其心絞痛發作時,在其心電圖中以R波為主的導聯上可出現水平型ST段壓低gt;0.1mv或水平型ST段延長gt;0.2秒、T波低平或倒置的情況。變異型心絞痛組患者動態心電圖的特點是:在其心絞痛發作時,其心電圖中Ⅱ、Ⅲ、aVF 導聯的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4 mv以上,有時可與其后的T 波融合而形成單向曲線),對應的Ⅰ、aVL 導聯ST 段下移;V 5、V 6導聯的ST 段抬高,對應的V 1、V 2導聯ST 段下移。待患者的心絞痛緩解后,其心電圖的ST段可較快恢復原位。與穩定型心絞痛組患者相比,變異型心絞痛組患者的動態心電圖中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及U波倒置的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在鑒別診斷穩定型心絞痛與變異型心絞痛方面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穩定型心絞痛;變異型心絞痛;心電圖鑒別
心絞痛可分為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性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特點是:該病可在任何時間發作,但主要在清晨發作。此型心絞痛患者病情發作的誘因主要包括進行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受涼等。此型心絞痛患者在病情發作時會出現心前區壓迫感、緊縮感或發悶感,在原地休息一段時間或含服硝酸甘油1―2min其癥狀可得到緩解。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病情發作的持續時間一般在3至15min之間,很少會超過15min。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發生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胸骨體上段或中段后,其疼痛部位約有拳頭或手掌大小,其疼痛可放射至頸部、左肩部、左臂內側或上腹部[1]。變異型心絞痛是不穩定性心絞痛的主要類型,其發病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變異型心絞痛的臨床特點是:其發作無明顯誘因,可在休息時發作,在夜間發作的幾率較高。此型心絞痛患者在病情發作時可出現劇烈的疼痛且疼痛持續的時間較長。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常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其發病與心肌耗氧量的增加無關,而是由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造成的一過性心肌缺血所致。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在病情未發作時均無明顯的不適癥狀,因此對其病情進行鑒別診斷的難度較高。本次研究主要分析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在鑒別診斷穩定型心絞痛與變異型心絞痛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40例患者均為2014-2015年某院收治的心絞痛患者。這些患者在進行臨床檢查后,有35例患者被確診患有穩定型心絞痛,有5例患者被確診患有變異型心絞痛。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心臟病協會于1997年提出的穩定型心絞痛和變異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2)患者有穩定型心絞痛或變異型心絞痛的臨床癥狀。(3)患者對臨床檢查與治療的依從性良好。(4)患者無肺、肝、心、腎等器官的器質性疾病。(5)患者無惡性腫瘤病史。(6)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加此次研究且簽署了對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些患者根據病情的不同分為穩定型心絞痛組和變異型心絞痛組。在穩定型心絞痛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5例,其平均年齡為(58.72±5.34)歲。在變異型心絞痛組患者中,有男性3例,女性2例,其平均年齡為(58.69±5.6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的儀器為美國Mortara公司生產的12導聯動態心電圖儀。為兩組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儀進行24h同步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 [2],對比分析其心電圖的特點及發生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及U波倒置的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最新的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穩定型心絞痛組患者動態心電圖的特點是:在其心絞痛發作時,在其心電圖中以R波為主的導聯上可出現水平型ST段壓低gt;0.1mv或水平型ST段延長gt;0.2秒、T波低平或倒置的情況。變異型心絞痛組患者動態心電圖的特點是:在其心絞痛發作時,其心電圖中Ⅱ、Ⅲ、aVF 導聯的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4 mv以上,有時可與其后的T波融合而形成單向曲線),對應的Ⅰ、aVL 導聯ST 段下移;V 5、V 6導聯的ST 段抬高,對應的V 1、V 2導聯ST 段下移。待患者的心絞痛緩解后,其心電圖的ST段可較快恢復原位。與穩定型心絞痛組患者相比,變異型心絞痛組患者的動態心電圖中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及U波倒置的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的對比
變異型心絞痛是不穩定性心絞痛的主要類型之一[4]。此型心絞痛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出現暫時性的痙攣而引起心肌供血減少所致。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常在夜間發病,其發病誘因常不明顯,在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時沒有特異性的表現。對變異型心絞痛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可較長時間地監測其病情的變化情況,進而能明確診斷其病情。
目前,臨床上對變異型心絞痛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方法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穩定型心絞痛組患者相比,變異型心絞痛組患者的動態心電圖中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及U波倒置的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可見,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在鑒別診斷穩定型心絞痛與變異型心絞痛方面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秦瑞麗,董志強,吳振霞.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對變異型心絞痛患者診斷的臨床意義[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15(06):73-74.
[2]李軍麗,曹昕.動態心電圖診斷變異型心絞痛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2,12(05):189-190.
[3]劉婷,黃淑娟.診斷變異型心絞痛時動態心電圖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4,22(36):8127-8128.
[4]沈世進.動態心電圖檢測變異型心絞痛的心電圖分析與其臨床價值[J].臨床醫學工程,2016,18(04):405-406.
R541.4
B
2095-7629-(2017)3-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