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珠
(泰州市姜堰中醫院 江蘇 泰州 225500)
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對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
馬明珠
(泰州市姜堰中醫院 江蘇 泰州 225500)
目的:分析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對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方法:將在泰州市姜堰中醫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與觀察組(32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進行護理干預,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及患肢的運動功能。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的6h、24h、48h其VAS的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6個月其患肢功能恢復正常的幾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對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促進其術后患肢功能的恢復,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其發生術后疼痛的程度。
加速康復外科;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肢體功能
加速康復外科(FTS)的理念是指在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下為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治護措施,盡可能地降低其在接受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發生的應激反應,以加速其康復的臨床理念[1]。研究發現,采用FTS的理念對接受下肢手術的患者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心理護理及疼痛護理能顯著促進其術后患肢功能的恢復[23]。近年來,我院采用FTS的理念對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64例患者均為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某院骨科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30例,其年齡為51~75歲,平均年齡為(65.8±4.3)歲,其術前膝關節的活動度為40-85°。為這些患者采用關節炎評估系統(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進行評分的結果顯示,其膝關節的功能評分為35~55分。將這些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2例)與觀察組(3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同一組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并在術中為其使用相同類型的全膝關節假體。在圍手術期,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康復訓練指導及用藥護理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進行護理干預,護理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年齡較大,在圍手術期其心理壓力和生理壓力均較大,易產生焦慮等不良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其對手術治療及圍手術期護理的依從性。2)康復訓練指導。在術前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指導,使其掌握在床上排大小便、進行上肢力量訓練及呼吸功能訓練的方法。在術后向患者發放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宣傳手冊,使其學會采用被動運動或主動運動的方法進行術后功能鍛煉。在術后1-3d,指導患者進行伸膝、屈膝、壓膝等床上功能鍛煉,20~30分鐘/次,3-5次/d。在術后4~7d指導患者使用助行器站立和行走(應注意將其患肢髖關節的活動范圍控制在25-30°),并根據其術后恢復的情況逐漸增加其進行功能鍛煉的強度。3)疼痛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系統的健康宣教,使其認識到心理狀態與發生術后疼痛程度的關聯性,消除其心理負擔。在術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法對患者發生疼痛的程度進行準確的評估。指導患者采用聽輕音樂、閱讀書刊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疼痛,在必要時為其使用鎮痛藥物進行治療。在患者因情緒緊張、不安而發生增敏性疼痛時,指導其采用“全身放松法”降低發生疼痛的程度。
1.3 評價指標 在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的6h、24h、48h分別評估其VAS的評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發生便秘、下肢深靜脈血栓、泌尿系統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情況。在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并采用關節炎評估系統(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對其患肢的運動功能進行評估。若患者的HSS評分>60分可判定其患肢的功能恢復正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發生術后疼痛程度的分析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的6h、24h、48h其VAS的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發生術后疼痛程度的分析(±s )

表1 對兩組患者發生術后疼痛程度的分析(±s )
組別術后6h術后24h術后48h觀察組(n=32)2.31±1.121.72±0.491.61±0.23對照組(n=32)8.61±1.234.35±1.653.91±1.31 t值18.5537.4868.472 P值<0.05<0.05<0.05
2.2 對兩組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情況的分析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情況的分析[n(%)]
2.3 對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其患肢功能恢復情況的分析 在術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的結果顯示,在觀察組中有29例(占90.63%)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復正常,在對照組中有23例(占71.88%)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復正常。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6個月其患肢功能恢復正常的幾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是近年來在臨床上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外科治護理念。該理念是指,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減少手術患者發生的應激反應及并發癥,以加快其術后康復的速度。臨床實踐證實,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對下肢手術患者進行系統的術前康復訓練指導、術后疼痛護理及患肢功能訓練能顯著降低其發生術后疼痛的程度及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可促進其術后患肢功能的恢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對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促進其術后患肢功能的恢復,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其發生術后疼痛的程度。
[1]方紅霞,梁曉燕,甄平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人工膝關節置換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68-1269.
[2]方紅霞,陸皓,梁曉燕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人工膝關節置換功能恢復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36(5):577-579.
[3]梁曉燕,甄平,李旭升等.加速康復外科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1):835-836.
R47
B
2095-7629-(2017)3-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