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燕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腫瘤皮膚科 廣東 惠州 516001)
系統化護理在治療癌痛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丁 燕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腫瘤皮膚科 廣東 惠州 516001)
目的:探討對癌痛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近期內在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50例癌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這150例患者分成PT組(n=75)與XTH組(n=75)。在這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對PT組患者進行普通護理,在此基礎上,對XTH組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軀體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情感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和精神健康的評分。結果:與PT組患者相比,XTH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軀體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情感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和精神健康的評分均更高,其疼痛癥狀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癌痛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其疼痛的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癌痛;系統化護理;臨床效果;生活質量;軀體功能;認知功能
癌痛是晚期癌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癌痛患者因劇烈疼痛,常會出現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又會導致其疼痛癥狀加劇,從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治療的依從性[1]。為了探討對癌痛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選取近期內在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50例癌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50例癌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這150例患者分成PT組(n=75)與XTH組(n=75)。PT組患者中有男37例,女38例,其年齡在36歲至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1±1.2)歲。本組患者中有肺癌患者21例,有乳腺癌患者24例,有宮頸癌患者14例,有直腸癌患者16例。XTH組患者中有男38例,女37例,其年齡在34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2±1.1)歲。本組患者中有肺癌患者23例,有乳腺癌患者21例,有宮頸癌患者16例,有直腸癌患者15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以進行對比。
1.2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1)這些患者均患有癌癥和癌痛,其病情均符合癌癥的臨床診斷標準[2]。2)在入院時,這些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和失眠等癥狀。
1.3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有嚴重的藥物過敏史的患者。2)近期內接受過放射治療的患者。3)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在這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對PT組患者進行普通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飲食計劃,并遵照醫囑對其進行用藥指導。2)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處理。3)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及時解答其提出的疑問。
1.4.2 在進行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對XTH組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并注意觀察其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患者若出現情緒波動,護理人員應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3]。2)護理人員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地向患者講解癌痛發生的原因、臨床上治療癌痛的常用藥物和用藥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等[4],以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護理人員對患者疼痛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并根據其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疼痛護理方案。4)對于肺癌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掌握正確的咳嗽方法,并通過為其播放輕音樂等方式來緩解其疼痛的癥狀[5]。同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學會采用腹式呼吸法來緩解其疼痛的癥狀[6]。此外,護理人員應定時對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進行清理。5)對于乳腺癌患者,護理人員應定時對其患側肩膀和手臂進行按摩,并協助其取健側臥位,以減輕其患處的壓力,緩解其疼痛的癥狀。6)對于宮頸癌患者,護理人員應定時對其下腹部進行按摩。同時,護理人員可使用濕毛巾和熱水袋對患者的下腹部進行熱敷。
1.5 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軀體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情感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和精神健康的評分。使用疼痛程度數字評估量表對患者疼痛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該評估量表的滿分為1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疼痛癥狀越嚴重。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評定問卷的主要評定指標包括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等。其中,各項評分的滿分均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生活質量越好[7]。
1.6 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軀體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情感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和精神健康的評分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疼痛癥狀評分的比較在接受護理前,XTH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平均為(8.45±1.26)分,PT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平均為(8.39±1.64)分。兩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結束后,XTH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平均為(1.28±0.32)分,PT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平均為(6.87±0.98)分。XTH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疼痛癥狀的評分均明顯低于PT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疼痛癥狀評分的比較(±s ,分)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疼痛癥狀評分的比較(±s ,分)
組別護理前護理后XTH組8.45±1.261.28±0.32 PT組8.39±1.646.87±0.98
2.2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護理結束后,XTH組患者軀體功能的評分平均為(68.46±10.12)分,其認知功能的評分平均為(89.58±12.35)分,其情感功能的評分平均為(80.32±12.73)分,其社會功能的評分平均為(85.31±9.67)分,其精神健康的評分平均為(81.23±8.76)分。PT組患者軀體功能的評分平均為(43.27±7.54)分,其認知功能的評分平均為(61.47±10.32)分,其情感功能的評分平均為(54.32±11.38)分,其社會功能的評分平均為(60.25±8.69)分,其精神健康的評分平均為(55.76±6.14)分。與PT組患者相比,XTH組患者軀體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情感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和精神健康的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 ,分)
組別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XTH組68.46±10.1289.58±12.3580.32±12.7385.31±9.6781.23±8.76 PT組43.27±7.5461.47±10.3254.32±11.3860.25±8.6955.76±6.14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相比差異不大。在護理結束后,XTH組患者疼痛癥狀的評分均明顯低于PT組患者。與PT組患者相比,XTH組患者軀體功能的評分、認知功能的評分、情感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和精神健康的評分均更高。上述研究結果與周廣美、張慧、韓淑艷[8]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癌痛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其疼痛的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1]賈雪嶺.我國癌痛規范化治療與藥物治療新進展[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8(2):239-241.
[2]趙曉麗.長期護理干預對骨轉移癌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8):889-891.
[3]瑪黎清,亓小改,陳付強,等.三階梯止痛聯合心理、倫理學干預對癌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4):467-469.
[4]賀春英.癌痛患者規范化治療的護理措施[J].貴陽中醫學院學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5(5):235-236.
[5]葉梅,陳火明,張瑞娟.姑息治療中癌癥患者負性情緒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8):887-888.
[6]陳汝桂,黃桂連,李小梅,等.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腫瘤藥學,2014,4(6):473-477.
[7]張天燕, 劉小立.癌痛患者的心理改變與心理治療[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0, 16(6):360-361.
[8]周廣美, 張慧, 韓淑艷, 等.支持性心理干預對癌痛病人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 下旬版, 2014, 28(4):1457-1458.
R473
B
2095-7629-(2017)3-0172-02
丁燕,女,1987年12月出生,籍貫為廣東,本科學歷,現為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腫瘤皮膚科護師,研究方向為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