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艷華 王愛東 孫曉妮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市北院區綜合內科 山東 青島 266000)
康復護理在治療腦卒中方面的臨床效果
喬艷華 王愛東 孫曉妮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市北院區綜合內科 山東 青島 266000)
目的:探討分析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市北院區收治的12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其入院的前后順序將先入院的6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后入院的60例患者設為研究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研究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腦卒中;康復護理;臨床效果;研究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Methods: selected 12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care, 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rehabilitation nursing.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is very significant.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多發生于老年人群,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研究認為,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是緩解其臨床癥狀、改善其預后質量的關鍵。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120例腦卒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有40例,其年齡為37~81歲,平均年齡為(61.29±11.23)歲,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MRI檢查及顱腦CT檢查的結果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并且均為首次發病。在這120例患者中,存在左側肢體偏癱的患者有76例,存在右側肢體偏癱的患者有44例。我們按照這120例患者入院的前后順序將先入院的6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后入院的60例患者設為研究組。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①護士要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與其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并通過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腦卒中的相關知識、醫院的基礎設施、主治醫師及護理人員的基本資料、病房的環境,來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依從性。②護士要及時為患者更換床單和被褥,并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同時定時開窗通風。③護士要做好患者的日常護理,如保持其導尿管的通暢、確保其呼吸道的通暢、嚴密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定時幫助其翻身等。
1.2.2 研究組 對研究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地讓其進行床上訓練、臥位訓練、坐位訓練、站立訓練、行走訓練及生活自理能力訓練。②由具有專業能力的心理護理師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為其講解進行康復治療的具體方法、目的及意義[1],同時多對其進行鼓勵與安慰,以緩解其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③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刺激,如觸覺刺激、痛覺刺激、肌肉電刺激及神經電刺激等,也可選用中醫針灸的方法對其進行穴位刺激。④在專業護理人員的協助與指導下,讓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肌肉活動、關節活動等被動運動。⑤護士需定時對患者的關節及肌肉進行按摩,以促進其局部血液的循環速度。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臨床療效的評價標準 ①痊愈:患者的病殘程度為0度,并且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降低幅度>90%。②顯效:患者的病殘程度為1~3度,并且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降低幅度在50%~90%之間。③有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降低幅度在20%~50%之間。④無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降低幅度<20%。
1.3.2 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標準 采用Barthel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患者的Barthel評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1.3.3 患側上肢運動功能的評價標準 采用FuglMeyer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患側上肢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價,患者的FuglMeyer評分越高,表示其患側上肢的運動功能越強。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及患側上肢運動功能評分的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及患側上肢運動功能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明顯的提高,且研究組患者上述評分的提升幅度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及患側上肢運動功能評分的比較
研究證實,腦卒中的發生與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及 其年齡、體型及是否吸煙等因素密切相關[2]。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吞咽嗆咳、言語不清、流口水、意識障礙、眩暈、頭痛、惡心及嘔吐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視感障礙、肢體感覺異常及神經功能障礙等情況,可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研究發現,以腦卒中患者的實際病情作為依據,采用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方案對其進行護理,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及預后質量[3]。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張雪,郭威,黃芬,等.神經內科護士腦卒中偏癱康復護理認知和活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3,02:38-42.
[2]劉麗華.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2:307-308.
[3]張黎紅,李慧,曾誠.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33:240-241.
R473
B
2095-7629-(2017)3-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