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林
(廣州市中醫醫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對接受放化療的肺癌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效果探討
魏小林
(廣州市中醫醫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探討對接受放化療的肺癌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廣州市中醫醫院接受放化療的60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肺癌-G組與肺癌-C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對肺癌-C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肺癌-G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肺癌-G組患者生存質量的評分明顯高于肺癌-C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肺癌-G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肺癌-C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放化療的肺癌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可顯著提高其生存質量,進而提升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放化療;肺癌;個性化護理;生存質量;滿意度
肺癌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放療與化療的方法對肺癌患者進行治療[1]。不過,由于化療藥物的刺激性較強,對機體正常細胞的損傷較大,放療照射的范圍較大,對機體造成的損害較大,故進行放化療的肺癌患者易出現心理壓力增大及生存質量降低的現象[2]。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對進行放化療的肺癌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有利于減輕其疼痛感,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提升其生存質量。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點,我們對2015年以來在我院接受放化療的60例肺癌患者的治療情況與治療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廣州市中醫醫院接受放化療的60例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他們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們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60例患者分為肺癌-G組與肺癌-C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在肺癌-C組患者中,有10例女性、20例男性,其年齡介于48~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5±2.8)歲。在肺癌-G組患者中,有14例女性、16例男性,其年齡介于49~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4±2.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我院對肺癌-C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進行病情觀察及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礎上,我院對肺癌-G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方法為:
1.2.1 進行心理護理 肺癌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極易出現焦躁、恐懼、悲觀、絕望等負性情緒,甚至喪失接受治療與生存的勇氣。所以,在對肺癌患者進行放化療之前,護理人員必須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結合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放化療的過程與注意事項等,使其明白積極配合放化療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意義。護理人員要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耐心解答其提出的疑問,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另外,護理人員應事先向患者說明化療藥物及放療可能給患者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其出現不良情緒。
1.2.2 進行飲食護理 一般情況下,肺癌患者接受放化療的療程為6~7周。在進行放化療的過程中,患者極易出現惡心、嘔吐及厭食等不良反應,導致身體消瘦,免疫力低下。對此,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營養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與纖維素的食物,堅持低鹽、低脂的飲食原則等),以保證其營養均衡,提高其機體的抵抗力,避免其發生便秘。
1.2.3 進行疼痛護理 肺癌患者在病程的中晚期可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在患者感覺疼痛時,護理人員可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減輕其疼痛感,比如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為其播放輕柔的音樂與輕松愉快的電視節目等。在患者感覺疼痛難忍時,護理人員可遵醫囑使用非甾類抗炎藥(包括撲熱息痛、阿司匹林及布洛芬等)及阿片類藥物(包括可待因控釋片及曲馬多緩釋片等)為其止痛,以減輕其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
1.2.4 進行并發癥護理 在接受放化療的過程中,患者常出現脫發、胃腸道不良反應、口腔潰瘍及骨髓抑制等并發癥。在患者出現脫發的癥狀以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脫發只是一種暫時性的癥狀,可通過佩戴假發或帽子來度過這段時期,以免患者出現不良情緒。在患者出現嘔吐的癥狀以后,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家屬清理患者的嘔吐物,為患者漱口,并讓其嚼薄荷糖,以幫助其去除口中的異味,增加其舒適感。在患者出現骨髓抑制的癥狀以后,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以免其發生感染。
1.2.5 進行家庭與社會支持護理 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囑其多關懷與鼓勵患者,讓其了解家庭的溫暖與家人的關愛才能讓患者鼓起勇氣繼續接受治療。另外,護理人員可組織患同類疾病的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交娛樂活動,以減輕其孤獨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4 療效評定標準
1.4.1 進行生存質量評定的方法 我們采用WHO(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簡表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定,評定的內容主要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及社會關系4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分值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生存質量越好[3]。
1.4.2 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定的方法 我們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評定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總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若lt;6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不滿意。患者的得分若介于60~85分之間,表示其對護理服務基本滿意。患者的得分若gt;85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完全滿意。護理滿意度=(完全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本本實驗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對比 肺癌-G組患者在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及社會關系四個維度的評分均明顯高于肺癌-C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對比(x+s )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肺癌-G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6.7%)明顯高于肺癌-C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7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n(%)]
肺癌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大部分的肺癌患者在死亡前會出現強烈的疼痛,既增加其自身的痛苦,也讓其家人感到心痛[4]。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與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臨床上對肺癌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已不僅僅是控制其病情發展的速度,延長其生命,還包括減輕或消除其疼痛,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其生存質量。因此,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肺癌患者及其家屬對臨床護理的需求。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對接受放化療的肺癌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可顯著緩解其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減輕其痛苦,提升其生存質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肺癌-G組患者生存質量的評分明顯高于肺癌-C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肺癌-G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肺癌-C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接受放化療的肺癌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可顯著改善其生存質量,進而提升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這一研究結果與繩慧[5]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1]郝曉玲,陳秀梅,楊翠芹,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3):223-224.
[2]謝陽潔.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6):221-222.
[3]徐碧琳,賴繁彩.護理干預對肺癌放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4,12(24):171-172.
[4]李茜.對進行放化療治療的肺癌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10(20):66-67.
[5]繩慧.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同步放化療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17):238.
R473.73
B
2095-7629-(2017)3-0177-02
魏小林,女,漢族,1986年10月出生,廣東韶關人,職稱為護士,學歷為本科,研究方向為護理,現就職于廣州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