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康樂
(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外二科,甘肅 平涼 743400)
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效果探討
任康樂
(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外二科,甘肅 平涼 743400)
目的:探討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對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外二科收治的108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108例患者分為開腹手術組和腹腔鏡手術組,每組各有54例患者。對腹腔鏡手術組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對開腹手術組患者進行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及其住院的時間。結果: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時間和術后陣痛的次數均明顯優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手術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的程度,縮短其康復的時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膽總管結石;效果
膽總管結石是肝膽外科的常見病。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膽總管結石的發病率在5%~29%之間[1]。現階段,我國臨床上用腹腔鏡技術對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為了進一步探討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筆者對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外二科收治的108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以便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間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外二科收治的108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這10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膽總管結石的診斷標準[3],且術前經影像學檢查后均被確診。這108例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按手術方式的不同將這108例患者分為開腹手術組和腹腔鏡手術組,每組各有54例患者。在開腹手術組的54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4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26歲,年齡最大的64歲,平均年齡為(44.27±6.39)歲。在腹腔鏡手術組的54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23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25歲,年齡最大的63歲,平均年齡為(44.01±6.25)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腹腔鏡手術組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4]。具體的方法為:1)在麻醉成功后,為患者常規建立人工氣腹,并在其臍孔的部位放置腹腔鏡。2)在患者劍突下約2~3cm的部位進行穿刺,將此穿刺孔作為本次手術的主操作器械孔。3)用無創傷抓鉗將患者膽囊頸部與膽總管前壁的表面漿膜提起,讓其膽總管的前壁充分顯露。4)在患者劍突的位置,按要求置入膽道鏡,對其肝/膽總管與肝內膽管進行全面的探查。5)規范化切除患者的膽囊,然后徹底清除結石。對開腹手術組患者進行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具體的方法為:1)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右肋緣的下方約1~2cm的位置做一個斜切口。3)尋找到患者的膽囊后,規范化地摘除其膽囊。4)打開患者的膽管進行全面的探查,取凈結石,為其留置T型引流管。5)縫合患者膽總管的接口,逐層關閉其腹腔,完成手術。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4d的隨訪,全面觀察其康復的情況,并記錄如下臨床指標,即:術中的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時間、術后陣痛的次數、住院的時間和術后感染的發生率。
我們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開腹手術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70.9±12.5)ml,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平均時間為(58.6±8.7)h,術后陣痛的平均次數為(2.3±0.7)次。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42.5±10.3)ml,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平均時間為(25.2±5.3)h,術后陣痛的平均次數為(0.9±0.4)次。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時間和術后陣痛的次數均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例數術中的出血量(ml)術后胃腸道恢復的時間(h)術后陣痛的次數(次)腹腔鏡手術組5442.5±10.325.2±5.30.9±0.4開腹手術組5470.9±12.558.6±8.72.3±0.7 t值12.884924.092712.7605 P值0.00000.00000.0000
在開腹手術組的54例患者中,發生術后感染的患者有5例,其術后感染的發生率為8.26%。在腹腔鏡手術組的54例患者中,無一例患者發生術后感染,其術后感染的發生率為0%。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427,P<0.05)。
經過治療,開腹手術組患者住院的平均時間為(16.5±4.3)d,腹腔鏡手術組患者住院的平均時間為(5.7±2.7)d。腹腔鏡手術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5.6307,P<0.05)。
上世紀80年代,我國臨床上治療膽總管結石多采用開腹膽囊切除手術,但此術式對膽總管結石的清除率不高,且極易使患者發生術后疼痛、術后感染等并發癥。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在臨床上得到更大范圍的使用。因此,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總管結石成為了臨床醫師研究的重要課題[5]。鄧軍奇的研究表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僅具有術野開闊、適應癥廣、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等特點,還可提高患者結石一次性清除的概率,減少其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6]。劉宏方等人的研究表明,對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而且對部分復雜型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還可提高其臨床療效和手術的安全性[7]。另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還具有簡單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
綜上所述,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的程度,縮短其康復的時間。
[1] 孔源,邵峰,姚寒暉,等.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囊及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3,21(2):124-125.
[2] 李建偉,劉秋華,張伯,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比較[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4,26(5):411-413.
[3] 唐宗懷,國維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7):39-42.
[4] 范羿,范康川,梁旭康,等.腹腔鏡內窺鏡治療膽總管結石兩種術式的臨床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18(4):313-314.
[5] 劉家喜.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 20(7):44-45.
[6] 鄧軍奇.對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4):42-43.
[7] 劉宏方,刁偉強,趙金成,等.膽道鏡輔助腹腔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4):9-11.
R657.4+2
B
2095-7629-(2017)7-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