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惠萍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0)
用心臟B超技術檢查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心臟形態變化的效果探析
覃惠萍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0)
目的:探討使用心臟B超技術檢查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心臟形態變化的效果。方法:選取近期某院收治的7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B超組和心電圖組。為心電圖組患者使用心電圖技術檢查其心臟形態的變化,為B超組患者使用心臟B超技術檢查其心臟形態的變化。然后比較兩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檢查其心臟形態變化的結果。結果:經診斷,B超組患者左室肥大、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主動脈擴大的檢出率均高于心電圖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心臟B超技術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檢查,可有效地檢出其左室肥大、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主動脈擴大的情況。
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B超技術;心臟形態;檢出率
高血壓性心臟病是指因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的狀態而導致其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發生的病變[1]。該病患者在發病的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一般僅表現出高血壓的癥狀,在其病情發展到中后期,才會出現心衰、疲勞、咯血及下肢負重等癥狀。該病患者若未能及時進行治療,會危及其生命安全[2]。一般來說,該病患者的心臟會發生單側心室或雙側心室肥厚擴大等改變。了解患者心臟形態的改變有利于臨床醫生準確地診斷其病情,并對其進行合理的治療。近年來,某院對部分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使用心臟B超技術檢查其心臟形態的變化,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間某院收治的7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這些患者均經心臟彩超檢查被確認患有高血壓性心臟病,其病情符合2004 年發表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關于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這些患者均存在高血壓病史,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頭痛、乏力等[3],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有端坐呼吸及心源性哮喘等癥狀。這些患者的心尖搏動增強,心界向左下擴大,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表現為金屬調)心尖區及主動脈瓣區聞及收縮期收風樣雜音,單側或雙側心室肥大和勞損,P波增寬,其心電圖V1導聯中P波終末電勢增大,其主動脈迂曲擴張,其左心室擴大,有肺間隔線。這些患者均未患有肝腎功能障礙及精神疾病。所有患者高血壓性心臟病的病程均>3年。在這些患者中,有26例患者合并有腦血管疾病,有11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B超組和心電圖組。B超組中有36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為21例(58.33%),女性患者15例(41.67%);其年齡為52~91歲,平均年齡為(77.6±2.1)歲;其中有左室肥大患者11例,有左室增大患者12例,有左房增大患者9例,有主動脈擴大患者4例。心電圖組中有36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0例(55.56%),女性患者16例(44.44%);其年齡為54~89歲,平均年齡為(78.5±3.2)歲;其中有左室肥大患者10例,有左室增大患者13例,有左房增大患者8例,有主動脈擴大患者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心電圖組患者使用心電圖技術檢查其心臟形態的變化,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將康泰2000心電圖機常規連接12導聯,監測患者心臟活動的情況。為B超組患者使用心臟B超技術檢查其心臟形態的變化,具體的方法是:將超聲診斷儀探頭的頻率設置為2.5 MHz。讓患者取左側臥位。在患者左室長軸的切面取樣,觀察其左室收縮的情況、室壁的厚度及腔室內部的情況。然后在患者心尖四腔切面取樣,檢測其舒張期血流頻譜、E峰值、A 峰值的最大速度等[4]。
觀察兩組患者左室肥大、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主動脈擴大的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16.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診斷,B超組患者左室肥大、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主動脈擴大的檢出率均高于心電圖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些患者均未發生病情被誤診的情況。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檢查其心臟形態變化的結果[n(%)]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長期處于較高的水平會導致其整個循環系統發生異常,引發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病情嚴重的患者會發生心肌梗死或腦出血,進而威脅其生命安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在發病的初期心臟只會出現負壓增加的情況,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但是隨著其病程的延長和病情的加重,其心肌纖維會逐漸變粗,導致其左心室肥厚,進而影響其心臟的功能[5]。左心室肥厚是一種心肌對血壓升高的代償性改變。為維持足夠的心排量,心肌收縮力增強,引起心肌細胞肥大和肌纖維增粗,進而發生心肌退行性變和毛細血管相對密度下降等。一般來說,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發生左心室肥厚的表現首先為室間隔增厚。
越早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的效果就越好。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心臟的形態改變主要表現為左室肥大、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主動脈擴大。臨床醫生了解其心臟形態的改變不僅有利于診斷其病情,而且可以合理地為其制定治療方案。心電圖檢查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的技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檢測心臟功能的技術。心電圖能記錄心肌機械收縮的情況,但無法有效地檢出心臟肥厚的情況。因此,使用心電圖技術檢查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心臟形態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B超檢查是一種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獲得人體內臟各切面圖像的檢查技術。使用心臟B超檢查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形態變化時,圖像清晰,能顯示出其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早期病變,不會給其造成疼痛,無放射性,而且其對檢查的依從性高[7]。使用心臟B超技術檢查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心臟形態的變化能使臨床醫生觀察到其瓣膜返流、心腔擴大及心臟肥厚的情況,進而分析其心功能,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可靠的信息。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心臟B超技術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的B超組患者,其左室肥大、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主動脈擴大的檢出率均高于使用心電圖技術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的心電圖組患者。這與趙文科[8]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使用心臟B超技術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檢查,可有效地檢出其左室肥大、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及主動脈擴大的情況。
[1] 莫敏.5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B超與心電圖的對比觀察[J].中外醫療,2012,31(36):37-38.
[2] 郭道安.心臟B超和心電圖在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16):88-89,103.
[3] 劉蕗.心臟B超與心電圖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的對比分析[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12):95-96.
[4] 王毅,鄧學平.心臟B超與心電圖在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3,26(03):242-243.
[5] 李紅平,蔣喜文,周美君,等.12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B超診斷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32):175,177.
[6] 覃艷笑.心臟B超和心電圖在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3):54-55.
[7] 黃冬梅.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對心臟B超和心電圖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26):40.
[8] 趙文科.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B超與心電圖的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5(14):3125-3126.
R541.3
B
2095-7629-(2017)7-0058-02
覃惠萍,女,1970年2月出生,籍貫為廣西金秀縣,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