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菊
(重慶市南川區宏仁中西醫結合醫院,重慶 南川 408400)
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的效果研究
曹光菊
(重慶市南川區宏仁中西醫結合醫院,重慶 南川 408400)
目的:探討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方法:抽選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間重慶市南川區宏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診的104例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奇數偶數分組法將這104例患者分為治療儀組(n=50)和治-訓聯合組(n=54)。采用吞咽障礙治療儀對治療儀組患者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治-訓聯合組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訓聯合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愈顯率分別為66.7%、94.4%,治療儀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愈顯率分別為22.0%、68.0%。治-訓聯合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愈顯率高于治療儀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結束后,治-訓聯合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低于治療儀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確切。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綜合康復訓練;臨床效果;痊愈率;愈顯率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病。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血壓發病率的上升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據統計,約有78%的腦卒中患者患有吞咽障礙[1]。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可出現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胃潴留等并發癥。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吞咽障礙是導致腦卒中患者預后不佳的重要原因。過去,臨床上常采用吞咽障礙治療儀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但療效一般。有研究指出,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筆者對近期內重慶市南川區宏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診的104例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
1)初次發病。2)病情符合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的臨床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3)知情并同意參加本次研究。4)具有配合研究的能力。5)有家屬照料。
1)近期內接受過針灸治療。2)依從性較差,無法按要求進行吞咽功能訓練。3)合并有口腔頜面部畸形。4)近期內接受過氣管切開術。5)處于腦卒中急性期。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間重慶市南川區宏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診的104例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這104例患者中有男63例,女41例,其年齡在55~82歲之間,平均年齡(69.4±5.5)歲,其病程在3~7d之間,平均病程(3.1±0.5)d,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在4~8分之間,平均評分(6.1±2.2)分。
采用奇數偶數分組法將這104例患者分為治療儀組(n=50)和治-訓聯合組(n=54)。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吞咽障礙治療儀對治療儀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將吞咽障礙治療儀的治療參數設置如下:頻率為40Hz,電流為15~23mA,波形為對稱雙向方波,波寬為1ms。2)在患者的頦下區張貼表面電極,然后使用治療儀對其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感受為其調節治療儀的頻率。每周治療1~2次,每次治療30min,應連續治療4周。在采用吞咽障礙治療儀進行治療的基礎上,對治-訓聯合組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訓練內容包括:1)指導患者進行肌群主動訓練,例如口周肌肉訓練、舌部訓練、呼吸訓練、屏氣-發聲訓練、喉上提訓練。每個動作做10組,每天3次,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每隔2d為患者調整1次訓練內容。2)按摩患者甲狀軟骨下方的皮膚,并指導其做張口動作,每天訓練1h。3)使用冷毛巾或棉簽刺激患者的喉部,每天3次,每次15min。4)指導患者進行聲門上吞咽訓練、超聲門上吞咽訓練、點頭吞咽訓練,每個動作做10組,每天3次。5)在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復后,可指導其進行進食訓練。在開始訓練時,應為患者選擇柔軟、不易松散、不易滯留于口腔粘膜的食物。在進行食物吞咽訓練的過程中,可指導其交叉進行空吞咽訓練。
1)痊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完全消失,可正常進食,其進行洼田飲水試驗的分級為1級。2)顯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基本消失,其進行洼田飲水試驗的分級為2級。3)有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明顯好轉,其進行洼田飲水試驗的分級為3級或4級。4)無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未好轉,其進行洼田飲水試驗的分級為5級。
使用Excel表記錄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檢驗計量資料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對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進行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ANONA)。采用n或%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訓聯合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愈顯率分別為66.7%、94.4%,治療儀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愈顯率分別為22.0%、68.0%。治-訓聯合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愈顯率高于治療儀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在進行治療前,治-訓聯合組患者洼田飲水試驗的評分平均為(4.1±0.6)分,治療儀組患者洼田飲水試驗的評分平均為(4.0±0.7)分。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結束后,治-訓聯合組患者洼田飲水試驗的評分平均為(1.1±1.3)分,治療儀組患者洼田飲水試驗的評分平均為(2.1±1.1)分。治-訓聯合組患者治療后其洼田飲水試驗評分低于治療儀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吞咽障礙治療儀的治療原理是使用電流刺激患者咽喉部的肌肉,防止其咽喉部位肌肉發生廢用性肌肉萎縮。同時,反復刺激患者的運動神經中樞,促進其新神經傳導通路的形成[2]。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在應用吞咽障礙治療儀進行治療的基礎上,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能夠有效地改善其吞咽功能[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訓聯合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愈顯率高于治療儀組患者,治療后其洼田飲水試驗評分低于治療儀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確切。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竇祖林,唐志明,蘭月,等.吞咽障礙臨床與研究進展--美國、日本吞咽障礙年會熱點透視[J].中國康復雜志,2013,28(9):859-861.
[2] 韓婕,閻文靜,戴玲莉,等.表面肌電圖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康復療效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6):579-581.
[3] 盧彩霞,陳淑萍.不同冰刺激治療方案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4):376-378.
R743.34
B
2095-7629-(2017)7-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