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宏
(射陽縣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蘇 鹽城 224300)
使用FND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效果分析
朱宇宏
(射陽縣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蘇 鹽城 224300)
目的:探討使用FND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效果。方法:選取近幾年射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惡性淋巴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為對照組患者使用CHOP(長春新堿+環磷酰胺+阿霉素+潑尼松)方案進行治療,為觀察組患者使用FND(氟達拉濱+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較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FND(氟達拉濱+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惡性淋巴瘤;氟達拉濱;米托蒽醌;FND方案
惡性淋巴瘤是指出現在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該病發病急,惡性度高,進展的速度快,可累及機體多個臟器組織[1]。目前,惡性淋巴瘤的致死率已上升到各類惡性腫瘤致死率的第六位,僅次于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大腸癌、胃癌[2]。該病患者若未進行有效的治療,可并發尿毒癥、腸梗阻、肝硬化等嚴重疾病[3]。為探討使用FND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效果,射陽縣人民醫院對近幾年收治的部分惡性淋巴瘤患者使用FND方案進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射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惡性淋巴瘤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病理檢查、CT檢查、X線平片檢查被確診為惡性淋巴瘤。這些患者均無嚴重的精神疾病史,其身體均可耐受化療。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中共有3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7例(56.67%),女性患者13例(43.33%);其平均年齡為(57.2±4.2)歲;其中有12例患者患有霍奇金淋巴瘤,有18例患者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對照組中共有3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6例(53.33%),女性患者14例(46.67%);其平均年齡為(57.5±4.1)歲;其中有13例患者患有霍奇金淋巴瘤,有17例患者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CHOP方案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在每個治療周期的第一天,為患者靜脈注射750 mg/m2的環磷酰胺,靜脈注射50 mg/m2 的阿霉素,讓其口服40 mg/m2的波尼松。在每個治療周期的第一天和第八天為患者靜脈注射1.4 mg/m2的長春新堿。4個星期為一個治療周期。為觀察組患者使用FND方案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在每個治療周期的第一天至第五天為患者靜脈滴注25 mg/m2的氟達拉濱。在每個治療周期的第一天為患者靜脈注射8 mg/m2的米托蒽醌。同時,為患者每天靜脈注射20 mg的地塞米松。4個星期為一個治療周期。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個周期。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完全緩解(CR):病灶持續一個月以上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病灶兩徑的乘積降低>50%且持續1個月以上,沒有新病灶出現。穩定(SD):病灶兩徑的乘積增大<25%或縮小≤50%,或有新的病灶出現。進展(PD):有新的轉移灶出現,病灶兩徑的乘積增大≥25%。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n(%)]
近些年,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均不斷上升。目前,惡性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部分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可能與發生病原體感染、患有自身免疫疾病、接觸放射線或化學藥物、發生基因突變等有關[4,5]。各個年齡的人群均可發生該病。30~40歲是該病的高發年齡段,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高峰年齡略早。男性惡性淋巴瘤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惡性淋巴瘤患者。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肝脾腫大、淋巴結無痛性腫大、瘙癢、發熱等。臨床醫生可通過對患者進行CT、B超、X線、病理檢查等方法綜合診斷惡性淋巴瘤。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是以化療為主的綜合療法[6]。
CHOP方案是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標準方案。使用CHOP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效果較好,但無法有效地治療難治性或復發性惡性淋巴瘤[7]。近些年,臨床上逐漸開始使用氟達拉濱治療惡性淋巴瘤。氟達拉濱是新型抗代謝復合物,屬于嘌呤類似物。氟達拉濱可單獨用于治療惡性淋巴瘤,也能聯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惡性淋巴瘤。米托蒽醌是一類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其抗癌作用與阿霉素類似。使用該藥治療惡性淋巴瘤時不會產生自由基[8]。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惡性淋巴瘤患者進行治療時發生感染的幾率接近12%。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3.33%。這說明,使用FND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安全性較高。
總之,使用FND(氟達拉濱+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1] 秦建忠.氟達拉濱聯合米托蒽醌與CHOP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療效及安全性[J].醫學信息,2014,27(37):24.
[2] 劉禮平,賴允梅,李海亮,等.氟達拉濱聯合米托蒽醌與CHOP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4):13-14.
[3] 劉偉紅,李琳潔,許能文,等.化療輔加吡柔比星治療老年惡性淋巴瘤50例病例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2):95-96.
[4] 李小亮,王玫玫,朱衛健,等.利妥昔單抗聯合CTOP化療治療感染乙肝病毒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2012,33(18):2836-2837.
[5] 劉東芳,張寶琴,趙曉亮,等.天晴甘平對惡性淋巴瘤綜合化療后肝功能保護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2015,26(23):3448-3451.
[6] 張華,譚躍,李虎生,等.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淋巴瘤的臨床研究[J].廣西醫學,2012,34(11):1479-1482.
[7] 邵蘭蘭,肖秀斌,仲凱勵,等.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不同預處理方案治療惡性淋巴瘤100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2,20(3):598-602.
[8] 蔡坤,王昭前,龐海云,等.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對惡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乳酸脫氫酶活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8):83-85.,
R733.1
B
2095-7629-(2017)7-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