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權
(自貢市中醫醫院呼吸內科,四川 自貢 643031)
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探析
黃 權
(自貢市中醫醫院呼吸內科,四川 自貢 643031)
目的:探討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自貢市中醫醫院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Ⅰ組(50例)和Ⅱ組(50例)。采用常規的西醫療法對Ⅱ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Ⅰ組患者進行治療,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肺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更高,治療后其FEV1、FEV1%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中西醫結合療法;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有效率;FEV1;FEV1%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呼吸內科的常見病。在本文中,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自貢市中醫醫院收治的5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治療,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自貢市中醫醫院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Ⅰ組(50例)和Ⅱ組(50例)。Ⅰ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其年齡在22~70歲之間,平均年齡(43.7±5.9)歲。Ⅱ組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16例;其年齡在19~68歲之間,平均年齡(44.2±6.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病情等)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均衡性。
采用常規的西醫療法對Ⅱ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方法為:1)對于病情處于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應使用50mg的沙美特羅和500mg的丙酸氟替卡松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2次/d。2)將2g的注射用頭孢噻肟鈉(由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73609)加入到250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2次/d。3)對于存在喘憋癥狀的患者,應定時對其進行吸氧治療(氧濃度為25%~40%)。4)治療30d為1個療程,應連續治療3個療程。在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對Ⅰ組患者進行中醫辨證施治。進行中醫辨證施治的方法為:1)患者若出現呼吸急促、肺部有哮鳴音、咳嗽且痰少、面色晦滯,形寒怕冷等癥狀,可判定其患有冷哮型支氣管哮喘。對于此型支氣管哮喘患者,應使用小青龍湯加味方對其進行治療。小青龍湯加味方的藥物組成和使用方法是:細辛4.5g、炙麻黃10g、半夏10g、白芍10g、桂枝10g、干姜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紫苑10g、款冬花10g、苦杏仁10g、地龍10g、瓜蔞15g、金銀花30g、魚腥草30g、葶藶子30g。將上述藥物水煎取汁,1劑/d,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30d為1個療程,應連續治療3個療程[1]。2)患者若出現氣粗息涌、胸脹、喉中痰鳴如吼、口渴喜飲、陣發性咳嗆等癥狀,可判定其患有熱哮型支氣管哮喘。對于此型支氣管哮喘患者,應使用越婢加半夏湯加減方對其進行治療。越婢加半夏湯加減方的藥物組成和使用方法是:生姜6g、甘草6g、麻黃10g、黃芩10g、杏仁10g、射干10g、蘇子10g、前胡10g、知母10g、半夏15g、魚腥草30g、葶藶子30g、大棗5枚。將上述藥物水煎取汁,1劑/d,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30d為1個療程,應連續治療3個療程。
1)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好轉。2)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3)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文中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患者的FEV1、FEV1%用(±s)表示,采用t檢驗,臨床治療效果用n和%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Ⅰ組患者中臨床治療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3例(占6.0%),為好轉的患者有21例(占42.0%),為顯效的患者有26例(占52.0%)。Ⅰ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4.0%(47/50)。Ⅱ組患者中臨床治療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19例(占38.0%),為好轉的患者有22例(占44.0%),為顯效的患者有9例(占18.0%)。Ⅱ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82.0%(41/50)。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進行治療前,Ⅰ組患者的FEV1平均為(1.71±0.42)L,其FEV1%平均為(65.75±6.74)。Ⅱ組患者的FEV1平均為(1.70±0.39)L,其FEV1%平均為(65.82±6.69)。兩組患者的FEV1、FEV1%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治療結束后,Ⅰ組患者的FEV1平均為(2.81±0.51)L,其FEV1%平均為(82.61±5.42)。Ⅱ組患者的FEV1平均為(1.98±0.45)L,其FEV1%平均為(71.54±6.51)。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治療后其FEV1、FEV1%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肺功能的恢復情況 (±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肺功能的恢復情況 (±s)
注:治療前后相比,*P<0.05;組間相比,#P<0.05。
組別FEV1(L)FEV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Ⅰ組(n=50)1.71±0.422.81±0.51*#65.75±6.7482.61±5.42*#Ⅱ組(n=50)1.70±0.391.98±0.45*65.82±6.6971.54±6.51*
中醫認為,支氣管哮喘屬于“哮證”的范疇。越婢加半夏湯加減方具有清熱宣肺、化痰降逆的功效。小青龍湯加味方具有宣肺祛痰、降氣平喘的功效。有學者指出,在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中醫辨證施治可充分發揮這兩種治療方法的優勢,進而可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2]。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Ⅱ組患者相比,Ⅰ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更高,治療后其FEV1、FEV1%更高。這一研究結果與董麗萍、黨小偉、張燕[3]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1] 房體靜,冉寶興,嚴宏彬.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3,19(9):48-50.
[2] 易興亮.中西醫結合與傳統西藥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學,2015,27(1):47-49.
[3] 董麗萍,黨小偉,張燕,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9):1563-1565.
R562.2+5
B
2095-7629-(2017)7-0141-02
黃權,男,1982年7月出生,漢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呼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