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旌峰
(武勝縣中醫醫院骨科 四川 廣安 638400)
淺析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效果
童旌峰
(武勝縣中醫醫院骨科 四川 廣安 638400)
目的:分析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4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分為減壓組與置換組,每組各有20例患者。用髓芯減壓術對減壓組患者進行治療,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對置換組患者進行治療,然后對比兩組患者Harris的評分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置換組患者Harris的評分明顯高于減壓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減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可顯著降低其深靜脈血栓、股骨頸骨折、炎性假瘤及異位骨化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髖關節功能的恢復。
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臨床效果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由股骨頸骨折復位不良[1]及骨組織自身病變等原因導致的骨關節疾病。該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生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2]、變形、關節炎癥及關節功能障礙等[3]。過去,臨床上常用髓芯減壓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但術后患者易出現深靜脈血栓、股骨頸骨折、炎性假瘤及異位骨化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近年來,臨床上使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取得了較令人滿意的療效。為了進一步證實該療法的有效性,我們對我院收治的4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治療情況與治療結果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置換組與減壓組,每組各有20例患者。在置換組患者中,有12例男性、8例女性,其年齡在24~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7.63±4.57)歲。在減壓組患者中,有13例男性、7例女性,其年齡在24~4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7.65±4.6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用髓芯減壓術對減壓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的方法為:令患者取側臥位,為其進行腰硬聯合麻醉。在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股骨的大粗隆處做一個長約1.5cm的切口。在C型臂監視下將導針從患者大粗隆頂點的下緣處鉆入其股骨頭的中心。沿導針的方向用1cm的鉆頭鉆破患者的骨皮質,再沿導針的方向鉆入一枚1cm的環鉆(要避免環鉆的鉆頭損傷患者股骨頭的軟骨面)。在環鉆鉆入患者軟骨面下3~4mm后,提出鉆頭和導針,取出疑似發生病變的柱狀骨芯,并對該骨芯進行病理檢查。經手術切口用長柄刮匙刮除患者股骨軟骨下骨深面的病變組織。取患者患側的一塊髖骨,將其修剪好后,用套管將該骨塊放入發生病變的股骨頭處進行填充??p合患者的切口,在術后3~5天用抗生素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
1.2.2 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對置換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的方法為:1)令患者取側臥位,對其進行腰硬聯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髖關節的外側做一個切口,充分暴露其患側的髖骨與髖臼。2)切除患者髖臼后緣的相關骨贅(使患者發生股骨脫位的部分),清除其髖臼內的軟組織。充分暴露患者的臼底,并對其臼底進行沖洗,然后將髖臼假體植入其臼底中。對發生病變的股骨頭組織進行清除,對發生脫位的股骨頭進行復位。3)用環形鉸刀切除患者股骨頭的軟骨面、增生緣及骨質,并打磨殘留的股骨頭的穹頂(要避免過度打磨殘留頭的穹頂,以免患者發生股骨頸骨折)。4)在患者的股骨頭上鉆3~4個直徑為3 mm、深度為0.5 cm的孔,用粘固劑填充上述的骨孔,然后將金屬杯套在其股骨頭上,用金屬杯加壓器壓緊金屬杯。在粘固劑凝固后,去除患者股骨頭上的金屬杯加壓器,對其患肢進行牽引和外移。5)用生理鹽水為患者沖洗術野,用新潔爾滅為其切口消炎。將負壓引流管放置在患者關節的周圍,然后逐層縫合其切口。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我們對兩組患者均進行了8個月的術后隨訪,觀察對比其Harris的評分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Harris關節功能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髖關節的功能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髖關節的功能恢復得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Harri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患者Harris的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置換組患者Harris的評分明顯高于減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arris評分的對比
2.2 置換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減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
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早期治療有利于保留其自身的股骨頭,避免其過早地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從而達到延緩其病情發展的目的。在臨床上,控制股骨頭壞死患者病情進展速度的關鍵是消除導致其發生股骨頭壞死的病因。用藥物治療股骨頭壞死難以徹底清除其病變區域,故無法改善其病變區域的組織反應能力與成骨再生能力。因此,臨床上常用手術療法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治療。
用髓芯減壓術治療股骨頭壞死具有手術創口小、患者疼痛輕等特點。而且,該術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骨內壓,防止其病情加重,促進其血管再生及股骨頭修復,延緩其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時間。不過,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該術式可減弱患者股骨頭軟骨下骨的機械支撐力,加重其股骨頭早期塌陷的程度。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具有創傷小、股骨脫位率低、可有效保留患者的股骨頸、優化其股骨近端的應力傳導性能[4]、穩定其髖關節等優點。而且,該術式可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大大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其生活質量。
在本研究中,我院對減壓組患者進行髓芯減壓術治療,對置換組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置換組患者Harris的評分明顯高于減壓組患者,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減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用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安全有效,并發癥少,而且可以加快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速度。
[1] 呂佳蒙.全髖關節表面置換術用于股骨頭壞死治療的臨床探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10):82-82.
[2] 梁輝.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效果評價[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1):4965-4966.
[3] 鄭玲.1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0):2791-2792.
[4] 許海,李浩.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晚期股骨頭壞死23例[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9):1214-1216.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Methods:select 2014,4~2015,4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necrosis,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20 cases as a group.Core decompression(control group),total hip arthroplasty(observation group).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indicators.Results:the Harris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the effect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s obvious.
Femoral head necrosis;Total hip arthroplasty;Clinical effect
R687.4
B
2095-7629-(2017)2-0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