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運城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評析
王艷芳
(運城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目的:探討分析用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間收治的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生長抑制素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從治療開始至其消化道停止出血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用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生長抑制素;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評析
肝炎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彌漫性肝病,具有發病急驟、病情較重、治療困難等特點。該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會迅速惡化,嚴重時甚至會發生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1],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探討分析用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臨床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間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66例,女性患者有54例,其年齡為39~75歲,平均年齡為56.5歲,其中患有酒精性肝炎型肝硬化的患者有17例,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有103例。我們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6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①其病情經進行肝功能檢查和胃鏡檢查證實均符合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2]:①患有竇性心動過緩的患者。②存在房室傳導阻滯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3],具體的方法是:①在患者入院后,囑其禁食禁飲。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輸血治療、補液治療及保肝治療等對癥治療。③將10iu的垂體后葉素混入5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為患者進行靜脈泵注,泵注的速度為0.2u/h。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生長抑制素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①進行常規治療的方法同對照組。②將3mg的生長抑制素混入48ml的生理鹽水中為患者進行靜脈微量泵注,連續泵注24h。
1.3 觀察指標 ①患者的臨床療效。②患者治療開始至消化道停止出血的時間。③患者住院的時間。④患者病情的復發率(即接受治療后再次發生消化道出血)。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4]①顯效:經治療,患者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各項生命體征均恢復穩定。②有效:經治療,患者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其各項生命體征均趨于穩定。③無效:經治療,患者仍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方法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從治療開始至其消化道停止出血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0%,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化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點[5]。這類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會迅速惡化,嚴重時甚至會發生出血性休克、肝性腦病等情況,可對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
以往,臨床上常采用持續泵注垂體后葉素的方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但該療法極易引發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嚴重的并發癥[6]。有研究認為,采用微量泵注生長抑制素的方法治療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此種療法不僅能有效地減少患者消化道周圍的血流量、抑制其胃腸的蠕動,還能降低其門靜脈的壓力,并且毒副作用較小,安全可靠。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將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為兩組,對常規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補液治療及保肝治療等常規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為其微量泵注生長抑制素,然后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從治療開始至消化道停止出血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其病情的復發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從治療開始至其消化道停止出血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用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小春,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療效及護理體會[J],中國藥業,2014,12(5):427-428.
[2] 許海英,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給予生長抑素治療的護理干預觀察[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2(15):786-787.
[3] 李寶賢,用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0(15):648-649.
[4] 金萍,觀察生長抑制素治療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J],現代養生,2015,12(20):340-341.
[5] 張穎,肝硬化并發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15):133-134.
[6] 龍井,楊秋,肝炎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應用生長抑素治療的護理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11(17):30-31.
R575.2
B
2095-7629-(2017)2-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