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鳳
(滄州市中心醫院 河北 滄州 061000)
為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的效果分析
賈秀鳳
(滄州市中心醫院 河北 滄州 061000)
目的:探討對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近期我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均進行頭顱CT檢查。根據這些患者進行CT檢查的結果將其分為A組、B組和C組。A組和B組患者有>1/3的大腦中動脈(MCA)供血區出現早期腦組織缺血影像學改變,C組患者未發生上述影像學改變,但其經MRI等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有>1/3的MCA供血區發生梗死。對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島素進行降糖治療。在此基礎上,對A組患者和C組患者均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對B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然后比較三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顱內出血的發生情況。結果:經治療,A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B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C組患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的死亡率及顱內出血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糖尿病所致>1/3的MCA供血區出現早期腦組織缺血影像學改變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顯著。
糖尿病;急性腦梗死;阿替普酶;靜脈溶栓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導致該病發生的原因較復雜,該病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是糖代謝紊亂。若該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長時間處于較高的狀態,其易發生神經損傷及血管損傷,從而發生一系列的并發癥。其中,急性腦梗死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在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的早期對其進行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探討對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方法,我院對收治的部分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版)[1]中規定的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均≥7.0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均≥11.1mmol/L。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2]:1)本次入院前3個月內發生了頭顱外傷。2)有顱內出血史。3)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4)本次入院前2 d內接受過針對其肝腎疾病的治療。5)神經功能缺損較嚴重。6)合并有抗凝血疾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所有患者均進行頭顱CT檢查。根據這些患者進行CT檢查的結果將其分為A組、B組和C組。A組和B組患者有>1/3的MCA供血區出現早期腦組織缺血影像學改變,C組患者未發生上述影像學改變,但其經MRI等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有>1/3的MCA供血區發生梗死。A組中共有12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其年齡為49~89歲,平均年齡為(70.2±4.1)歲。B組中共有28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齡為49~87歲,平均年齡為(70.3±4.0)歲。C組中共有16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其年齡為50~87歲,平均年齡為(70.4±4.3)歲。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三組患者均使用胰島素進行降糖治療。為A組患者和C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3],具體的方法是:將0.09 mg/kg的阿替普酶(最大劑量不得超過9 mg)加入到同等劑量的滅菌注射水中,為患者靜脈推注,在1 min內完成推注。將0.81 mg/kg的阿替普酶(最大劑量不得超過81 mg)加入到405 mg的生理鹽水中,為患者靜脈滴注。在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結束24 h后,對其進行頭顱CT檢查及凝血指標檢測。明確患者無出血的癥狀后,讓其每天口服100 mg的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對仍然有出血癥狀的患者,為其進行保護腦神經、脫水及降低顱內壓的治療,并注意不使用抗血小板類藥物。為B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與A組患者和C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的方法相同,同時對其進行預防并發癥、改善腦細胞代謝功能等常規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相關的判定標準 治療后第7天,觀察兩組患者顱內出血的發生情況。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第7天分別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評價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并根據其NIHSS評分判定其治療的效果[4]。治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1%~100%,其血糖水平降至正常范圍。顯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46%~90%,其血糖水平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18%~45%,其血糖水平明顯降低,但未降至正常的范圍內。無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減少<18%,其血糖水平未得到改善。惡化: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增加,其血糖水平未得到改善甚至在上升。死亡:治療后,患者死亡。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這些患者治療的效果 A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B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3704,P<0.05)。A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C組患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44,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療效的對比分析表 [n,(%)]
2.2 這些患者顱內出血的情況 A組中共有3例患者發生了顱內出血,其顱內出血的發生率為25.0%;B組中共有6例患者發生了顱內出血,其顱內出血的發生率為21.43%;C組中共有5例患者發生了顱內出血,其顱內出血的發生率為31.25%。三組患者顱內出血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13,P>0.05)。
現階段,我國臨床上對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原則是恢復其血管的通暢、挽救其缺血的腦細胞及降低其血糖的水平。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溶栓治療的A組患者,其治愈率高于未接受溶栓治療的B組患者。這說明,為糖尿病所致有>1/3的MCA供血區出現早期腦組織缺血影像學改變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更好。本次研究的結果還顯示,有>1/3的MCA供血區出現早期腦組織缺血影像學改變的A組患者,其治愈率高于同樣有>1/3的MCA供血區發生梗死的C組患者。這說明,對同樣使用阿替普酶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所致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僅具有急性腦梗死早期征象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要優于有>1/3的MCA供血區發生梗死的患者。
總之,為糖尿病所致>1/3的MCA供血區出現早期腦組織缺血影像學改變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顯著。
[1] 王愛明,王佼佼,張鳳佳,等.急性腦梗死早期征象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療效相關性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0):1054-1056.
[2] 胡繼川,龔雪琴.阿替普酶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2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932-1933.
[3] 史寶和,陳曉虹,李成洋,等.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10):635-636.
[4] 蘆鵬飛,尹立勇,董曉嬌,等.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和預后因素分析[J].臨床薈萃,2013,28(2):214-216.
R743.33
B
2095-7629-(2017)2-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