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玢
(西雙版納農墾醫院 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衛生事業管理與教育·
對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探析
楊 玢
(西雙版納農墾醫院 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目的:探討分析對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初次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病人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80例)和實驗組(80例),對參照組病人進行常規護理,對實驗組病人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然后比較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其對該項檢查的耐受情況。結果:在進行護理后,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分較進行護理前均有明顯的提高,且實驗組病人該項評分的提升幅度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的耐受性明顯高于參照組病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顯著。
電子結腸鏡檢查;健康教育;臨床效果;探析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腸道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為了提高診斷腸道疾病的準確率、保證腸道疾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電子結腸鏡檢查應運而生,并且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然而,該項檢查極易引起受檢者出現生理上的不適和心理上的壓力,繼而對檢查的結果造成影響。有研究發現,對接受該項檢查的腸道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緩解其不適感和心理壓力[1]。為了證實這一觀點,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160例初次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病人。我們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病人80例。在常規組8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有52例,女性病人有28例,其年齡為26~55歲,平均年齡為(42.64±4.96)歲;在實驗組8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有49例,女性病人有31例,其年齡為24~56歲,平均年齡為(41.79±5.55)歲。兩組病人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①患有其它系統疾病的病人。②不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病人。
1.2 護理方法 對參照組病人進行檢查前準備、檢查中護理及對癥護理等常規護理,對實驗組病人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進行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是:①在對病人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前,護士要向病人及其家屬詳細介紹腸道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流程、目的和必要性,以提高他們對腸道疾病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認知度。②護士需為病人及其家屬發放健康宣傳手冊,并在健康宣傳手冊中詳細介紹電子結腸鏡的構造、功能以及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圖片與文字讓病人直觀地學習到相關知識。③在對病人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前,護士要幫助病人保持正確的體位,并隨時詢問其是否有不適感。④護士要認真、耐心地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并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多鼓勵和安慰病人,以提高其信心和依從度。⑤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護士可指導病人采用深式呼吸的方式進行呼吸,以使其保持身心放松。⑥在檢查結束后,護士要告知病人相關的注意事項,如堅持清淡飲食的原則、少進食刺激性及油膩的食物、在7日內不可做劇烈的運動等。此外,護士還應叮囑病人在發生腹痛等異常情況時要及時來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病人護理前后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在進行護理前后,分別讓病人填寫我院自制的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評分調查表,表中涵蓋結腸鏡檢查常識及注意事項等內容,共計10道問題,每道問題以1分、2分、3分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越高。②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的耐受情況:檢查結束后,讓病人填寫我院自制的結腸鏡檢查耐受情況表,若病人未出現不適癥狀或出現程度較輕的不適癥狀,則視為耐受;若病人出現較為嚴重的不適癥狀,如嘔吐、腹脹、腹部疼痛等,則視為不耐受。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SPSS19.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護理前后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 在進行護理前,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評分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護理后,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較進行護理前均有明顯的提高,且實驗組病人該項評分的提升幅度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接受護理前后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接受護理前后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s)
組別 例數(n)護理前(分)護理后(分)t P實驗組 80 13.12±2.26 26.54±1.20 46.91 0.00參照組 80 13.46±2.17 20.46±4.31 12.97 0.00 t 0.97 21.93 P 0.33 0.00
2.2 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耐受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的耐受率為97.50%,參照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的耐受率為81.28%,實驗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的耐受性明顯高于參照組病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耐受情況的比較[n(%)]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病人及其家屬均希望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和護理。結腸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因此,在進行結腸鏡檢查的過程中,病人會出現一系列的應激反應,這十分不利于檢查的順利進行。因此,對接受結腸鏡檢查的病人,尤其是對于初次接受該項檢查的病人來說,對其進行全面、人性化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2]。有研究發現,對接受結腸鏡檢查的腸道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不僅能體現以病人為根本的護理服務理念,還能緩解其不適感和心理壓力[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進行護理后,兩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較進行護理前均有明顯的提高,且實驗組病人該項評分的提升幅度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病人對結腸鏡檢查的耐受性明顯高于參照組病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周小艷.健康教育在電子結腸鏡檢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08(17):1516-1517.
[2] 宋燕,汪景麗.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的研究現狀和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48-2250.
[3] 劉金枝,曾玉蓮,馮艷丹等.結腸鏡檢查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3,11(19):1813-1814.
R473.5
B
2095-7629-(2017)2-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