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2科 陜西 西安 710061)
·護理研究·
對行PICC的腫瘤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的效果探析
王 芳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2科 陜西 西安 710061)
目的:探討分析對接受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腫瘤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近期我院收治的接受PICC的腫瘤患者137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化的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進行一次性置管穿刺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留管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接受PICC的腫瘤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
PICC;腫瘤患者;規范化護理;臨床效果;探析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receiving PICC. Methods: recently in our hospital
PICC 137 tumo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ere standardized in routine care on the basis of, and then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isposable puncture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PICC is significant.
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然而,反復的淺靜脈穿刺容易使患者的血管受到損傷或出現藥物外滲的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局部組織壞死[1]。因此,臨床上常采用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的方式為腫瘤患者進行化療。PICC是經外周靜脈穿刺插管,并將導管的尖端留置在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的一種置管技術,具有操作簡便、維護簡單等優點[2]。然而,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接受PICC的患者仍會出現置管成功率偏低、導管堵塞及機械性靜脈炎等情況。因此,對這類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對接受PICC的腫瘤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6月~2015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PICC的腫瘤患者,我們將其分為對照組(72例)和觀察組(65例)。在對照組7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32例,其年齡為29~73歲,平均年齡為(57.43±9.46)歲,其中患有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及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分別有17例、12例、13例、14例和16例;在觀察組6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30例,其年齡為28~72歲,平均年齡為(56.37±10.34)歲,其中患有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及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分別有15例、10例、15例、10例和15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PICC操作,并根據其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化療方案為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置管前準備、輸液護理及對癥護理等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化的護理。進行規范化護理的具體方法是:①組建PICC維護小組(以下簡稱維護小組)。維護小組應至少包含5名醫護人員,并設正、副組長各一名,均應由主任醫師及護士長擔任,其余組員均應由臨床經驗豐富、操作技能熟練的護理人員擔任。維護小組主要負責對PICC操作、會診及培訓活動的監測和管理。②制定規范化的PICC護理管理制度。讓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穿刺、更換敷料、封管及沖管等PICC操作的流程,同時制定應對各種并發癥的辦法。PICC置管維護宣傳手冊的發放時間以及健康教育的方式等等。依據規范化操作流程對護理人員PICC置管維護情況進行評價,實施獎罰制度,從而使每位護理人員均能夠達到規范化操作的要求。③設定安全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三級質控體系,組成成員分別來自科室護士長、維護小組成員以及PICC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患者的病例資料、PICC置管情況,并對并發癥狀的發生時間以及拔管記錄等進行核對與分析。維護小組成員隨機抽查各科室的PICC維護情況,且通過問卷調查和查房的形式走近患者,及時發現隱藏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盡可能避免出現不良情況。④ PICC知識的培訓和指導。維護小組成員除應不斷的學習和參加各類的PICC知識學習活動,深入學習PICC置管維護方式外,還應利用所學知識在醫院內部開展與PICC相關的知識講座,讓更多的護理人員學習了解PICC知識,以便更好的開展臨床工作。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將康教育,告知其PICC置管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狀。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兩組患者的留管時間。③兩組患者的SAS評分。④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2.1 兩組患者進行一次性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及留管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97.22%,對照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84.62%,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留管時間為(174.45±56.43)d,對照組患者的留管時間為(152.36±42.53)d,觀察組患者的留管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一次性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及留管時間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1.34±4.36)分,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4.85±4.24)分,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78%,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9.23%,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進行一次性置管穿刺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留管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張京慧等[4]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PICC的腫瘤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此護理方法不僅能提高PICC操作中一次性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延長留管的時間,還能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消除其不良情緒、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梁永紅. PICC在腫瘤患者中應用的護理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7):177-178.
[2] 沈麗華. PICC在56例惡性腫瘤患者化療過程中的應用與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08(2):32-34.
[3] 黃麗霞, 李華珍, 王詠梅. PICC在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4(1):138-139.
[4] 張京慧, 唐四元, 賀連香,等. PICC規范化培訓與管理對臨床置管效果及并發癥的觀察[J].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39(6):638-643.
R473
B
2095-7629-(2017)2-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