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華
(江蘇省建湖縣高作中心衛生院 江蘇 鹽城 224752)
實施個性化護理對中風偏癱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探析
徐昌華
(江蘇省建湖縣高作中心衛生院 江蘇 鹽城 224752)
目的:探討對中風偏癱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對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2例中風偏癱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62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31例)和個性化護理組(31例)。我院在對兩組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個性化護理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結果: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個性化護理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大,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在對中風偏癱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同時,對其實施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中風偏癱;個性化護理;運動能力;生活質量;效果
偏癱是一種十分嚴重的中風后遺癥,不僅會影響患者自身的運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同時還會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1]。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50%的中風患者會遺留有偏癱后遺癥。近年來,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在對中風偏癱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同時,對其實施個性化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地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為了進一步探討對中風偏癱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對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效果,我們對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2例中風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2例中風偏癱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非自愿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排除在隨訪期內死亡的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62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31例)和個性化護理組(31例)。在常規護理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男18:13,其年齡區間為41~88歲,平均年齡為(61.5±2.6)歲。在個性化護理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9:12,其年齡區間為42~86歲,平均年齡為(61.2±2.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對癥治療,包括對其進行溶栓、抗凝、營養腦細胞、控制血壓、降顱內壓等治療。
1.2.2 護理方法 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協助其保持正確的體位臥床,加強對其進行營養支持,指導患者的家屬每天為患者清潔口腔、皮膚和會陰,同時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和健康指導。對個性化護理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臨床資料等對其偏癱的嚴重程度、心理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及運動能力等進行綜合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2)進行心理護理:由于中風偏癱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因此他們往往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從而會進一步加重其病情。因此,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并通過采取傾聽法、音樂放松法、病友交流法等心理疏導方法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2]。(3)進行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食譜,讓其多食用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并讓其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同時叮囑其切不可食用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護理人員還需囑咐患者多飲水,以促進其排便,避免其發生便秘。(4)進行康復訓練:對于急性期的中風患者,必須讓其保持臥床休息,并使其肢體保持正確的體位。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肢體的被動訓練,包括幫助其進行翻身訓練、雙手交叉上舉和擺動訓練等,同時指導患者的家屬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以促進其肢體的血液流動,每天應按摩2~3次,每次按摩的時間為10min左右。在患者的病情穩定且能進行適當的活動后,護理人員要協助其進行肢體的主動訓練,包括協助其進行坐位訓練、下床訓練、立位平衡訓練、上下階梯訓練、復雜地面行走訓練等,以提高其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對患肢的控制能力。每次訓練的時間和強度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患者能耐受為宜[3]。
1.3 觀察指標 1)采用Fugl-Meyer量表[4]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肢體運動能力進行評價,此量表的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上肢運動能力(肘、指、肩關節及肌腱的反射、屈伸能力)和下肢運動能力(膝、踝、髖、趾關節的屈伸、活動能力)。此量表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高于80分表示其存在輕度的運功功能障礙,得分為60~79分表示其存在中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存在重度的運動功能障礙。2)用SF-36量表(浙大版)[5]評價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此量表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軀體的疼痛情況、生活自理情況、社會功能等9項指標,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個性化護理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大,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Fugl-Meyer量表的評分和SF-36量表評分的比較(±s)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Fugl-Meyer量表的評分和SF-36量表評分的比較(±s)
分組 Fugl-Meyer量表的評分(分) SF-36量表的評分(分)護理前1d 護理后1個月 護理后1年 護理前1d 護理后1個月 護理后1年個性化護理組(n=31) 39.53±2.12 62.84±3.02 84.58±3.17 19.45±1.27 33.54±2.01 44.78±2.42常規護理組(n=31) 39.64±2.03 53.46±2.97 70.69±3.02 19.50±1.30 25.62±1.77 31.70±2.22 t值 -0.209 6.694 17.641 -0.153 16.465 22.176 P值 0.835 0.000 0.000 0.879 0.000 0.000
中風又叫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偏癱是中風患者常見的后遺癥,可嚴重影響其運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6]。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對中風偏癱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地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臨床上在對中風偏癱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同時,對其實施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1] 王愛麗,李保蘭,王燕.早期康復護理對136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19):2540-2541.
[2] 顧冬梅,任燕.協同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鍛煉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4,40(15):1835-1836.
[3] 陳杰,劉杰,王晨等.康復器械在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的作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B05):8-8.
[4] 姚智姑.偏癱肩痛應用中藥局部熏蒸聯合護理干預對其肩關節疼痛及活動改善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8):1525-1527.
[5] 陳梅花,藍瓊好,李敏紅.協同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強化步行基本功訓練的效果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4):364-366.
[6] 陸軍.不同時期康復訓練對偏癱患者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8):180-180.
R473
B
2095-7629-(2017)2-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