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獅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 蘇州 215000)
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張麗麗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獅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 蘇州 215000)
目的:探討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將我社區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 組與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病情管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進行自我病情管理的能力及其血糖、血脂的指標。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中能合理調節飲食的患者、能合理運動的患者、能遵醫囑用藥的患者及能正確自測血糖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平均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提高其進行自我病情管理的能力,改善其血糖及血脂的水平。
病情信息化管理;2型糖尿病;效果
2型糖尿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此病患者的病程漫長,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其健康與生命安全可受到嚴重的威脅。臨床實踐證實,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病情管理在控制其血糖的水平、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等方面可起到理想的效果[1]。病情信息化管理是對慢性病患者進行病情管理的一種全新的模式。在本次研究中,我們探討了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在提高其進行自我病情管理的能力、改善其血糖水平等方面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均為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我社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規定的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均排除了發生精神疾病及智力障礙的可能。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患者。在對照組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其年齡為33~86歲,平均年齡為(65.5±8.6)歲,其病程為1~30年,平均病程為(15.2±0.5)年。在觀察組中,有男性35例、女性15例,其年齡為32~84歲,平均年齡為(63.5±7.5)歲,其病程為1~28年,平均病程為(14.1±0.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病情管理,在患者就診時全面收集其一般資料,包括其性別、姓名、家庭住址、用藥情況及血糖控制的情況等。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動態地了解其病情,并指導其改善生活習慣、堅持進行用藥治療。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管理方案是:1)為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電子健康檔案的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身高、體重、愛好、用藥的情況、飲食和睡眠習慣、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及血糖控制的情況。在對患者進行隨訪后,根據其病情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其電子檔案中相關的內容。2)對患者進行隨訪。由一名全科醫生和一名取得社區護士崗位培訓證書的護士組成一個隨訪小組,共組建5個隨訪小組。每個隨訪小組負責對10例患者進行隨訪。由隨訪小組的醫護人員每隔2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上門隨訪,深入地了解其病情及進行用藥治療的情況。隨訪小組的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隨訪的過程中,應全面地評估其病情的變化情況,找出其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宣傳教育。3)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對患者進行隨訪時全面了解其對自身病情的認知情況,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為患者舉辦糖尿病知識講座,使其全面了解2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控制血糖的目標、進行血糖檢測的方法、進行用藥治療的方案、預防并發癥的措施等。定期在社區舉辦病友會,鼓勵這些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為其制定運動方案,指導其循序漸進地進行有氧運動。一般來說,應鼓勵患者每周進行3次運動。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根據其身體狀況和運動量計算其每天所需的熱量,然后為其制定相應的食譜并督促患者按照食譜攝入食物。使患者準確地掌握注射胰島素的時間、劑量及方法。鼓勵患者多吃一些升糖指數低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患者若存在焦慮、緊張及抑郁等不良情緒,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消除其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起控制病情發展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①在對兩組患者進行病情管理后,采用自我管理行為測評量表對其進行自我病情管理的能力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患者能否合理地調節飲食、合理地進行運動、遵醫囑用藥及正確自測血糖等。②在對兩組患者進行病情管理后,對其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進行自我病情管理能力的分析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中能合理調節飲食的患者、能合理運動的患者、能遵醫囑用藥的患者及能正確自測血糖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4.21、65.25、71.21、24.55,P=0.000、0.000、0.000、0.000)。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進行自我病情管理能力的分析(例,%)
2.2 對兩組患者進行病情管理后其血脂水平的分析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總膽固醇的平均水平分別為(1.5±0.5)mmol/L、(5.0±1.1)mmol/L。對照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總膽固醇的平均水平分別為(1.9±0.8)mmol/L、(5.8±1.0)mmol/L。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總膽固醇的平均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01、5.584,P=0.014、0.020)。
2.3 對兩組患者進行病情管理后其血糖水平的分析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餐后2h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的平均水平分別為(6.6±1.6)mmol/L、(9.2±2.2)mmol/L、(6.4±1.3)mmol/L。對照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餐后2h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的平均水平分別為(8.1±1.7)mmol/L、(11.2±2.5)mmol/L、(8.4±1.8)mmol/L。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病情管理后其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餐后2h血糖的平均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的平均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821、10.861、12.251,P=0.009、0.000、0.000)。
2型糖尿病屬于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無法被根治,若未進行長期有效的治療易發生各種并發癥[2,3]。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對此病的認知度較低,進行院外治療的效果較差。病情信息化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防治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可取得以下幾個方面的效果:1)可為患者建立全面的電子健康檔案,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綜合治療與護理。2)可采取上門隨訪、門診隨訪等形式為患者介紹防治2型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提高其對注射胰島素及檢測血糖方法的掌握度,促使其遵醫囑進行規范化的用藥治療[4],提高其進行自我病情管理的能力。3)可促使患者的家人積極參與到對患者進行家庭治療及護理的過程中去,從而提高患者血糖的達標率,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病情信息化管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提高其進行自我病情管理的能力,改善其血糖及血脂的水平。
[1]潘國英,徐菊英,楊玉英.病情信息化管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58(12):1134~1135.
[2]徐真真.基于信息系統的社區—醫院糖尿病一體化管理及其效果分析[D].上海市:復旦大學,2011.
[3]劉穎.糖尿病患者社區規范化管理模式初探[D].浙江省:浙江大學,2011.
[4]陳妍妍.基于授權理論的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市:天津醫科大學,2014.
[5]王欣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兩位一體”社區護理模式及效果的研究[D].上海市:第二軍醫大學,2013.
R587.1
B
2095-7629-(2017)1-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