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畫家”沃爾特.朗雷
這是一幅獨具異國情調的作品,作者沃爾特.朗雷出生于英國,是英國藝術史中紐林畫派的創建者之一。1882年,朗雷最早在鄉村開辟了自己的工作室,其紐林畫派的追隨者們緊隨其后。有意思的是,朗雷的工作室還是跨國界的。他首先在法國西北部風景如畫的布列塔尼地區進行創作,隨后又搬到了英國英格蘭的康沃爾地區。在康沃爾,朗雷在創作時雇用了當地模特,卻讓他們穿上獨特的布列塔尼服飾,這使他的作品混合了英法兩國的特點。

超越家庭的愛
這幅1889年的作品《孤兒》即是藝術家巔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同年朗雷憑借四幅精彩的水彩畫作品入選了巴黎沙龍,并獲得了金質獎章。要知道,他可是英國畫家,卻在高手如云的法國同行手里硬生生摘取了當年的最高榮譽。這讓我們不禁好奇:他的作品蘊藏著什么樣的魅力?我們來看看這幅畫,畫面空間中陳設著各種陳舊的家具,人背后露出一小塊空蕩蕩的墻壁,簡陋的櫥柜和大片質地粗糙的地板,暗示著樸素而并不寬裕的生活環境。整幅畫人物的安排和諧自然,在天窗柔和的光源下,老婦人與年輕女子安詳地看著男孩狼吞虎咽 ,孩子的面龐在光線中熠熠生輝,三者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光線是從畫面左上方的天窗灑下來的,它與老人和婦人目光的方向一致——她們最終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仿佛那里是希望的所在地。
她們和他究竟是什么關系?如果不了解背景信息看,我們會猜測這是祖孫三代人,但他們又是隔著一定距離的,暗示著并不親密的關系;于是我們回到作品的主題上來,才恍然朗雷表現的是一個孤兒。這樣的主題,比表現單純的家庭生活更令人震撼:這里有悲憫,有超我的愛,有處于美好生活中人們難以體會到的情感。這是一種強有力的、無聲的對話,并被畫面的細節所強化——老人的那雙手,她經常年勞作,致使皮膚粗糙、長滿老繭,粗指厚掌卻又健壯有力,那是勞動者所特有的手形;年輕女人的手也同樣粗壯有力,但畢竟年輕,皮膚仍然光潤。而她們的目光都是寧靜而溫和的,與生活帶給她們的粗糲不同,她們給素不相識的孤兒帶來的是天使般的關愛——從物質到精神,這一切的表現,都是藝術家通過深刻體察和深厚的基本功獲得的。
朗雷深厚的藝術表現力與他豐富的人生經歷相關。朗雷15歲就在伯明翰的石版藝術家那里當學徒,并從此開始了藝術生涯。到了21歲時,他完成了學徒的學業并獲得了南肯辛頓藝術學校獎學金。后來,朗雷回到伯明翰地區成了一位畫家。在繪畫成就上,朗雷的水彩畫比他的油畫走得更遠。不僅是因為更多的作品數量、更大的尺寸,還因為他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水彩這個相當復雜的媒介,用于描繪一個寧靜小漁村的日常生活,突出了那個時代的艱難困苦;而更可貴的是他藝術中所蘊含的19世紀的時代精神與人道光環,這使得BBC在制作“世界史”項目時鄭重收錄了他的作品。
其他作品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