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平
摘 要 在新媒體技術日趨發展的今天,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已經逐漸成為各大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載體,成為思政工作的重要陣地。本研究以山東工商學院山商管理學院團總支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分析探究了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開展的效果,并結合一年來筆者利用微信平臺開展的研究情況,探討了如何提升微信校園公眾平臺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 學生工作;校園微信平臺;探索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20-0033-04
隨著當今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融媒體技術的應運而生,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人們的生活迅速進入到了一個“微”時代。微信作為“微”時代的最佳代言人,以其傳播信息快、內容豐富多變、時效性強等諸多特點迅速在大學生手機中占領一席之地,成為了大學生茶間飯后的休閑軟件。微信公眾平臺于2012年8月份上線,其獨特的優勢和龐大的用戶群吸引著最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學生,尤其是高校大學校園,高校學生使用微信的人數和頻率大大提高。開發利用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旨在將學生及學生家長作為目標用戶,將學校的各種通知公告、評獎公示、文化活動、就業訊息及新聞推送可以及時、準確的傳達到位,學生們可以足不出戶直接通過訂閱公眾號獲取相關信息,不僅有利于學生工作信息的公開化,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工作的辦事效率。
微信公眾平臺給高校學生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工作開展模式,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輔導員,更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探索大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創新思路和工作方法。本文以“山商管理學院團總支”微信公眾號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公眾號基本信息、推送情況及整體運營情況等多角度分析探究校園微信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開展的效果,并對如何進一步提升校園公眾平臺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為今后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學生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1 校園“山商管理學院團總支”微信公眾號發展概況
“山商管理學院團總支”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為:guanli6908,于2013年12月完成注冊,是山東工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團總支官方微信公眾賬號。其主要功能是為學生及相關受眾提供學院信息、公示公告、校園生活及學生風采等資訊,力求搭建學院及同學們及時溝通交流的一站式平臺。平臺自定義菜單欄的三個欄目:“微公告”“校園生活”“工商風采”,關注的受眾可以通過點擊自定義菜單迅速靶向捕獲所需咨詢,提高了信息傳送效率。
截至2016年12月31日,該賬號已累計關注人數達2 003人。在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一年以內,共群發各種信息和文章441篇,目前發布消息頻率為5次/周,每次推送內容在1~7條不等。公眾號根據學校學生工作特點,靈活調整信息發布時間,信息推送時間絕大部分位于晚上,大致在21:00—23:00這一學生休閑娛樂的時間段內。推送主要內容包括院系新聞、通知公告、評獎公示、文化活動、就業信息及紀念日發布等,內容信息以圖文并茂和視頻為主。以下是2016年一年以來發布的部分信息(見表1)及內容推送分析(見圖1)。
根據圖1階段性數據可以看出,山商管理學院團總支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是以與學院和學生有密切相關為主,突出學院基層文化發展情況與脈絡,并根據學院學生工作實際情況,設定其他板塊,展示學生風采,尤其設立評獎評優及衛生紀律成績公開公示板塊,對每位同學起到了良好示范及監督自省作用。公眾號多把設計學校及學院大型的品牌活動及頗具文化影響力的推送文章置于微信頭條,便于引起讀者的重點關注。
表1展示了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不同文章類別當中,其受眾的關注程度。結果表明: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板塊,例如:學院新聞、學生風采、文化活動最受學生歡迎,首日閱讀量都能突破400大關,較受學生等受眾的歡迎;公示公告的情況不盡相同,易出現分化情況,受眾在針對不同公示內容所閱讀情況變化較大;就業信息及其他的推文受眾關注較低。
總之,與學生貼身利益有關、與學生學習生活更近、參與學生人數越多的相關類型推文,受眾的關注度越高。此外,推文的題目也對文章的關注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越是“接地氣兒”、越是創意搞笑的題目,越容易引起受眾的共鳴。例如《等你,在管理~(男神女神)》采用男神女神的視覺感官效應,在迎接新生前期,為新生詼諧幽默的介紹了他們將要遇到的學長學姐,深受新老生及相關受眾的喜愛。
2 微信公眾平臺在學生工作中的實踐效果
研究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作為高校宣傳發動的官方渠道及開展學生工作的重要陣地,越來越多的高校普遍重視和加強微信平臺的基礎建設,山商管理學院團總支微信公眾平臺在2016年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信公眾平臺在提高學生工作效率、拓寬思政工作渠道、提升學院社會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2.1 提高學生工作效率
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的學生工作方式,使得學生工作運轉更為高效。對于學院新聞動態、公告公示及思政教育等相關內容,尤其是一些非特殊緊急的事務工作,輔導員接到相關通知后,可充分利用公眾平臺與學生“無縫”“無聲”對接,直接發送到每位學生的手機上,再通過龐大的微信年級群將信息廣為轉發,最大限度地保證消息傳遞到每位學生,不受辦公室、教室、宿舍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保證了相關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大大節省了時間,從本質上提高了學生工作的效率。
2.2 拓寬思政工作渠道
依托微信公眾平臺的強大功能,根據學生工作不同時期的特點和需求,開展不同的專題活動和報道,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迎接新生專題,從高考分數出來之后,學院就為新生提供了不同年份、不用省分、不同專業的分數線推送至微信平臺,供考生查閱;在新生報到前后,連續三天強推新生報到內容,基本涵蓋了報道注意事項、學院概況、師資力量、課程開設情況、學生會概況等基本情況介紹,并開啟了新生留言板,新生只要給微信平臺留言,學生工作人員將予以及時解答,以便于及時讓“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與學校更為近距離接觸,這也博得了新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endprint
公告公示更能信服于人。微信公眾平臺強大的開放功能,為學院各種評獎評優和違紀處理提供了強大的開放平臺。學院通過利用微信平臺,根據相關工作文件要求,根據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將各階段的評比或違紀處理的過程詳盡發布到微信平臺中公示,接受校內外各界人士的監督,最大限度降低了學院或學生班級暗箱操作可能性,大大提升了學院學生工作公信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對獲得省級以上獎學金、省級優秀學生、優秀干部的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展播,樹立正面典型,以一帶面,促進學生養成向榜樣看齊的意識,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
2.3 提升學院社會知名度
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展示學校、學院的名牌,利用平臺發展的連鎖效應,有利于學院接觸社會資源,實現校企合作聯動,便于為社會輸送人才,提升學院就業率。學院利用微信平臺廣泛宣傳工商管理碩士及“贏在山商”營銷大牌品牌活動,一方面有利于社會人才考取學院碩士,提升自身理論水平,更為重要的是,促進社會人才反哺學生工作,為學院學生工作助力,提供技術支撐和資金支持,全面提升了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
3 提升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途徑
3.1 師生共建,促規范管理
目前,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已然在各大高校廣泛應用,但因剛剛進入起步階段,加之二級學院官方微信平臺數目不多,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和維護水平與能力參差不齊,大大影響了微信公眾平臺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學校應實行“師生共建”微信管理維護模式,成立由輔導員老師做牽頭,學生會新媒體中心為主要骨干力量的專業團隊,負責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和管理。輔導員老師應為青年教師,便于及時把握時代潮流和思想動態,對平臺建設適時調整。同時,應學習微信編輯、管理技術,便于針對不同形式的內容,推陳出新,展示自身兩點特色。新媒體中心的學生全面負責微信公眾平臺的各個項目的建設和開發、微信內容推送及運營管理等方面內容,著力培養一批熟練掌握網站設計、圖片處理和各類辦公軟件的學生納入到管理運營團隊當中,做好傳幫帶工作,將微信公眾平臺持續運營
下去。
3.2 重視實效,促安全實用
建設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師生、服務受眾,及時通知公告學院新聞和各項事務工作,便于師生及時掌握相關信息,所以就要把推送信息的實用性、安全性和時效性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上。受眾觀眾平臺就是想獲得想要的資訊,所以要從受眾、學生的角度推選文章。把學生們關心的文化活動、考試安排、成績公示等通知公告作為重點推送內容,將實用性信息傳遞到每位受眾的手機上。此外,推文的安全性和時效性也是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重點內容。對于“幫推型”推文,要反復核實和校驗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后才能在官方微信平臺上予以推送;要形成“星級”稿件推送制度,對于重大活動及較為緊急的通知公告,應迅速做出反應,及時處理相關稿件,打破以往的微信推送時間限制,提高平臺運轉時效性,以便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達到位,提高學生工作辦事效率。
3.3 質量為先,促健康發展
校園微信公眾平臺能否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推文的質量是影響其健康運營的關鍵。目前,校園微信公眾平臺關注的受眾大多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思想活躍、情感豐富、思維方式多種多樣,因此,充滿個性、生動活潑、“接地氣”的推文更容易成為他們品頭論足的對象。微信推文內容應豐富多彩,在發布學校新聞、通知公告、文化活動等信息的同時,更應該大膽的改革創新,將多元的校園文化用“90后”的語言、文字、影視、音樂展示出來,讓受眾在生動、形象、愉悅的情景中受教,提高受眾對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認可度。推文也應嚴把質量入口關,將弘揚正能量、展現青春風貌的推文為我所用,摒棄低俗糟粕內容。此外,平臺更應加強對社會熱點、心理情感、焦點話題等信息予以推送和傳播。
4 小結
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載體,應將其充分的與高校學生工作緊密結合,發揮平臺強大的運營功能,豐富了學生工作的內容和手段,拓展了學生工作渠道,大大提高了學生工作效率。同時,豐富了校園文化,拓寬了受眾視野,越來越受到受眾的歡迎與認可。在新媒體時代,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校園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工作利器,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是值得高校不斷實踐和探索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徐繪,馮宏偉.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實踐與探索——以榆林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榆林學院學報,2016(4):72-74.
[2]董磊.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學生工作平臺設計與應用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3]車車.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5(1):123-128.
[4]陳利江,高嘉蔚,管晟宏,等.新媒體背景下共青團話語傳播方式的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學團委”微信公眾號為例[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509-514.
[5]王娜,孫瀟.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用微信公眾平臺的思考[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3):66-67.
[6]張景波.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時代教育,2015(3):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