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堂敏
[提要] 本文通過對蘇州的地域優勢、園區經濟、旅游業狀況和國際金融進行研究,提出為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需通過“一區、二園、三融合”路徑,通過先行先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使蘇州經濟得到大發展。
關鍵詞:參與;“一帶一路”;路徑;蘇州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22日
一、前言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貫穿歐亞大陸,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
而各級政府怎樣抓住這個歷史機遇,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當地的供給測改革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對蘇州市參與“一帶一路”思路的研究,提出蘇州通過“一區、二園、三融合”路徑,進行系統性戰略布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蘇州不被邊緣化,通過先行先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使蘇州經濟得到大發展。(一區:依托上海的金三角經濟協同發展區;二園:絲路國家蘇州產業園、絲路經濟帶沿線蘇州高科技產業園;三融合:融入上海自貿區的蘇州保稅與長江運輸中心,融入國際金融的蘇州金融中心,融入國際旅游的現代服務業。),提出發達城市要主動出擊,積極參加國家“一帶一路”大政方針,搶抓先機,帶動經濟發展。
二、蘇州市參與“一帶一路”基礎分析
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愿景與行動在分析時代背景的情況下,確定了愿景與行動主要包括: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明確了通過中國的積極行動,共創美好的未來。愿景與行動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東中西互相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在愿景與行動中,“一帶一路”重點圈定了18個省,而一點沒提的“三不沾”的省份只有河北、山西、江蘇、貴州,正因為如此,沿海經濟大戶江蘇被認為是此次“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文件出臺最感“悲催”的省份。
但是,我們要對目前的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方面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方面,如果我們將江蘇與北面的山東、南面的上海、浙江對比不難發現,江蘇雖然海岸線較長,但除連云港外,幾乎沒有像樣的沿海城市。江蘇沿海絕大多數是灘涂濕地,不適宜港口城市的發育。雖然連云港有港口,但與北面山東諸多港口城市相比,基本吞吐量、交通、旅游等并無優勢;另一方面,不在名單內,也不意味著不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江蘇省尤其是蘇州海陸聯通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備,而且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比較成熟,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存量資產,因此未被重點論述。總之,未來江蘇在國家級“一帶一路”獲得清晰的定位描述,仍然是有機會的。
作為我國的外貿大市,蘇州在新亞歐大陸橋中,已經率先扮演起了重要角色。蘇州每周,在蘇州火車西站,一趟裝載50個大集裝箱的蘇滿歐貨運專線都會準時發車。江蘇及周邊地區的高新技術產品,將沿著鐵路一路北上,從內蒙古滿洲里出境進入俄羅斯,并最終抵達波蘭華沙。因為較高的性價比,蘇滿歐專線受到企業的歡迎,人們將之稱為“鐵路絲綢之路”。試運行一年來,共發運4,248標箱,貨運量達2.3萬噸,貨值3.2億美元,成為蘇州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從歷史與現實、區位條件和發展基礎以及各類國家戰略規劃之間的相互聯系看,蘇州都曾經并仍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蘇州不能缺席,也不會缺席“一路一帶”建設。
但是,為了更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對蘇州目前與絲綢之路國家經濟合作交流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梳理,以便制定有針對并系統化的對策。目前,蘇州對絲路國家的投資金額較低,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區域合作的貿易創造效應較小,面臨同質化競爭;互聯互通設施落后,基礎薄弱,影響相互間的合作效率;對東南亞地區的市場了解不多,也缺乏合作經驗,溝通渠道不暢,對國內西部“一帶一路”經濟帶重點城市還缺乏影響輻射。因此,有必要對影響蘇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進行研究,以便制定相應對策,在政府層面進行引導,實現蘇州經濟的再一次騰飛。
目前,對蘇州參與“一路一帶”已經有多方面的實踐,例如蘇州海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推進“蘇滿歐”國際班列發展;蘇州在區域一體化方面,主要進行了以下探索:一是加快完善一體化的市場機制;二是推進政府層面的改革;三是切實加強各個層面發展規劃的有效銜接;四是努力爭取在重要領域取得率先突破;五是可以積極借鑒國內外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實質性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但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指南的發布,明確了各參與省份和城市的戰略發展方向,但對于蘇州這樣沒有在指南中明確具體發展戰略的城市,怎樣進行系統性戰略布局,積極主動的進行先行先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搶奪制高點,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蘇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要思想
(一)通過構建上海、蘇州與南通三地協同發展區,可促進三市資源共享、提升發展一體化水平;更好發揮對長三角地區的引領、輻射和帶動效應,對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帶動和對“一帶一路”的戰略支撐作用;有利于蘇州拓展大上海空間、放大上海引領功能和核心優勢,復制上海自貿區經驗、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格局。
(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蘇州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通過絲路國家蘇州產業園、絲路經濟帶沿線蘇州高科技產業園的設立,蘇州可以將自己的先進技術和產業優勢,向沿“帶”沿“路”的內地中心城市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進行輸送,讓他們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三)通過對上海自貿區溢出效應的承接,加強政策扶持引導,做到政策對接、聯通交通,做到快速反應,減少中間環節,構建蘇州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國際化的現代旅游服務業,通過蘇州供給測改革,將蘇州的優質新產品與文化輸送出去,發展國際化的大蘇州。endprint
四、蘇州參與“一帶一路”主要措施
(一)依托上海的金三角經濟協同發展區建設基礎。針對上海在國際化道路上的引領作用,在自貿區建設上的先進經驗,強大的港口、機場國際聯通功能,大力度的科技創新與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國際競爭的排頭兵,成為21世紀“一帶一路”的領軍者。因此為了蘇州國際化發展,需要進行上海引領“一帶一路”要素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研究蘇州對接上海溢出效應的基礎,并對蘇通經濟圈南通的經濟特點和發展態勢進行研究,以形成金三角經濟協同發展區合作構架。
(二)蘇州工業園區輻射效果及路徑研究。通過對工業園區運行經驗及國內外復制經驗的研究,并根據“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確定的中西部地區重點城市布局的重點,通過對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結構與特點進行研究,總結以新加坡合作發展的國際化之路,得出發展工業園區的可靠經驗,以便向西部推廣工業園區建園理念和方法,搶占“一帶一路”經濟帶的中心樞紐。
通過對印尼經濟改革現狀進行研究,以印尼為蘇州的合作重點,研究蘇州海外產業園運行保障機制,為蘇州產業園的成功運作打下基礎,為蘇州工業園區在海外輻射探索經驗。印尼是東盟的主要領導者,政治民主化改革后政局趨于穩定,近年來和中國的外交關系走向穩定友好,是中國對東南亞新政策的重心。印尼是東南亞第一、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勞動力豐富、市場規模大,剛步入半工業化國家,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發展潛力大;資源豐富和中國經濟的互補性很強。國家全力招商引資,力圖在21世紀中葉實現世界第六大經濟大國的宏偉目標。因此從經濟、外交、政治等角度考量,是蘇州實現工業園區復制比較好的選擇。主要研究建立工業園區的政府間合作、企業抱團發展、海外經營人才、企業境外經營相關服務進行研究,以提升“走出去”企業的國際整體競爭力,使海外園區順利發展。
(三)蘇州現代服務業創新研究
1、保稅區及港口與上海自貿區復制與對接融對策。蘇州有四個保稅區,并且離上海自貿區最近,通過對上海自貿區經驗和蘇州保稅區特點進行研究,得到快速復制自貿區的路徑和方法。同時,太倉港與張家港和上海自貿區是近鄰,對自貿區產生的“邊緣效應”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優越的港口優勢,利用太倉港與張家港的啟運港退稅政策,實現與上海自貿區的洋山港的無縫對接,研究太倉港對長江中上游地區的輻射功能,提升蘇州市港口對接“一帶一路”的能力。
2、蘇州金融國際化現狀與發展對策。以蘇州國際化金融中心為基礎,以蘇州工業園區試點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為起點,帶動外匯管理在海關特殊監管區的貨物貿易改革,擴大集中運營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的改革,為服務“一帶一路”經濟帶的企業提供外匯結算方式創新。主動對接,超前布局,積極爭取推廣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的成功經驗,放大既有金融改革的政策效應,形成完善的國際金融體系。加強為蘇州“走出去”企業和海外產業園提供保障。
3、蘇州國際化旅游發展對策。國際旅游業發展迅猛,勢頭強勁,經濟效益高,已經成了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例如,由于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不斷發展,國強民富,人民有了更多的收入用于旅游。前些年,中國人成為韓國旅游業的主力軍,使韓國各項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但這兩年,由于國際形勢的影響,中國人到韓國旅游的人數大幅減少,嚴重影響了韓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可以看出,發展國際旅游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需要給予重點發展和大力扶持。
蘇州旅游業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品牌效益的產業,蘇州旅游資源豐富,品種多樣,地方特色突出,因此蘇州旅游業應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但是,多年來蘇州旅游各條塊分割,沒有進行合理整合和配置旅游資源;蘇州的園林品牌在國內國際都有很好的品牌效應,但除了園林,蘇州還有很多名山大川,例如國內第三大淡水湖太湖,2/3為蘇州所有,蘇州沿太湖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和古村落,但一說到太湖,人們只知無錫,而不知蘇州。因此,蘇州要大力開發新的旅游資源和項目,整合新的旅游線路,進行品牌建設,加強對國內外的宣傳,借助“一帶一路”經濟帶的輻射作用,將蘇州的旅游產業向“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推廣,同時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互相交流文化,形成更高層次上的經濟產業,使蘇州的旅游服務業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構建國際化的旅游產業。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昊,王軍.上海自貿區發展進程中的金融改革與銀行業發展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4.6.
[2]高愛武.蘇州地區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探索與成效[J].金融縱橫,2014.10.
[3]王海蘊.三大支撐帶構造新方略[J].財經界,2015.4.
[4]劉宗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我國沿海城市和港口的發展[J].城市觀察,2014.6.
[5]張遠鵬,曹曉蕾,張莉.江蘇省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交流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