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怡 楊勉
摘要:針對聲音景觀在川西林盤中的田園意境進行了研究,分別論述了林、田、水、宅四個結構層次中的聲音景觀的田園意境和現狀,總結了川西林盤中聲音景觀發展至今的變化,對它的發作了展望。并對第二批確定的38個“成都市川西林盤保護利用示范點”之一的花園鎮筒春村林盤群進行了現場調研,對以此林盤為例的田園意境研究作了一些歸納與總結。
關鍵詞:聲音景觀;川西林盤;田園意境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01002
1川西林盤中聲音景觀的研究意義與背景
1.1研究背景
隨“美麗鄉村”建設的興起,成都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迅速,在全國的鄉村旅游發展城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成都出臺《成都市關于加快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實施意見》后,更是加快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腳步。鄉村擁有著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只有將諸多的資源合理運用,才能將鄉村旅游業從生態、經濟、社會等多重角度做到最好。
作為“全息景觀”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的聲音景觀,在鄉村旅游的景觀規劃設計中更是需要合理有效地將其運用在設計中,才能讓旅游者們更完整、更全面地體驗鄉村旅游的景觀效果[1]。在川西林盤整體環境中,包含了林、田、水、宅4種具有林盤代表性且有各自明顯特征的聲環境,在每種聲環境中又包含了諸多的聲要素[2],如風聲、雨聲、蟲鳴、鳥叫、流水、樹葉等自然聲;雞鳴、狗吠、吆喝、嬉鬧等生活聲;勞作、機械等人工聲。這些聲音在川西林盤中林、田、水、宅四類特定環境下,分別可組合營造出不同的田園意境,值得研究。
1.2研究意義
川西林盤發源于古蜀時期,成型于漫長的移民史時期,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川西農耕文化的精髓[3],擁有著十分豐富的聲音元素。農作物、家禽畜、竹樹花果,以及和風流水、飛鳥游魚、云霞星光等,都是田園中的有情物,都與人諧和,林盤的鄰里和家庭生活也充滿了溫馨與融洽,讓人感到自然的回歸與人性的美好[4]。無論是以上提到的稻田、林地、鳥雀、家禽畜、和風流水、青旗隨風飄揚、鄰里家庭生活等哪一種聲音元素,都具有豐富的景觀價值和良好的生態價值,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是川西林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極為寶貴且具有豐富景觀價值的聲音,也是民俗生態文化傳承與延續。通過研究去發現它們,保護它們,合理利用它們,是作為風景園林從業者有必要去做的事情。
2聲音景觀在川西林盤中的田園意境研究與現狀分析
川西林盤中,林、水、宅、田是其主要要素[3]。林盤景觀的生態多樣性讓聲音景觀也具有豐富的層次性。本文研究將聲音景觀的田園意境按林盤主要要素作為區域劃分,進行聲音景觀的田園意境與現狀研究,探索不同區域中聲音的意境體驗感知要素。
2.1“田”聲環境的田園意境與現狀
林盤外圍的農田是林盤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農業生產活動是林盤居民的主要活動。田間阡陌縱橫,灌溉渠沿路密布。川西平原地區主要農作物為小麥、水稻和油菜花,傳統的川西林盤的農田聲音景觀應有“風吹麥浪粼粼起,雨吻秧苗郁郁蔥”這樣的風聲、雨聲,給人們一種清新自然、平靜開闊的田園意境;也有 “忽如一夜南風響,遍地鐮聲機器隆” 這里的機器聲和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通過蛙聲,給人們以豐收熱鬧的田園意境;還有“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這樣的人語聲和“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牛鞭咤咤,田確確”這樣的布谷鳥叫、牛耕地聲和鋤頭鋤地聲,讓人們感受到辛勤勞作時原真質樸的田園意境。
花園鎮筒春村林盤群并不是自古以來寬闊平坦的農田,而是一片片整齊的苗圃,它們分區明確,是現時代發展的產物。也因此改變了林盤原始的農耕特有聲音景觀,遼闊無垠的田園意境也隨之消失。農田被苗木所取代,這樣的發展對于林盤居民們的生活可能有所改善,但原有的林盤結構較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傳統意義中川西林盤所傳承的歷史農耕文化發生了改變。就目前苗圃的聲音要素而言,缺失了牛鞭咤咤、風吹麥浪、雨吻秧苗這樣的田園意境,而其他的聲音要素依然可以通過合理的營造形成原有的田園意境。
2.2“林”聲環境的田園意境與現狀
林地是農田與建筑的界限,是建筑向外部環境過渡的媒介[5]。川西林盤的林中,人聲漸遠,蟲鳴鳥叫聲漸大,此起彼伏、不絕于耳。身處林中,能夠切身體會到“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幽靜意境;仔細聆聽鳥叫聲,體會“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的歡樂,伴有“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的清涼靜謐;靜思“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的蕭瑟悲涼,以及寂寂的“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這樣的聲景體驗使人處于四季異景的鄉村田園意境之中。
花園鎮筒春村林盤群中的原有的林地結構保存比較完善,結合現有的苗圃特點,生態環境依舊保護完好。林地中的鳥叫、蟲鳴、樹葉聲、風聲等聲音景觀要素豐富多彩,美妙動聽,能為人們在川西林盤中的聲音意境營造提供較好的設計資源,在建筑外部的國度媒介中營造出“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這般生態宜居的鄉野民宿意境之美,有規劃的布局,可以使得鄉野民宿四季異景,為人們提供自然之景不同時節的意境體驗。
2.3“水”聲環境的田園意境與現狀
林盤中水系是以灌溉渠的形象沿路蜿蜒在農田中,或是以溪流或池塘的形象分布在林地中。田間水渠“四方聯絡盡蛙聲”的蛙聲一片;溪流邊“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歡快悅耳,“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的寂寥孤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安謐淡然;池塘邊“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的生動活躍,“疏雨池塘見,微風襟袖知”時疏雨淅淅瀝瀝,微風沁人心脾,讓人神清氣爽,均有著田園意境的極佳體驗效果。
花園鎮筒春村林盤群中的水系形式多樣,布局完好,水渠、溪流、池塘皆有豐富的聲音景觀。有水系的林盤節點,水流過處水聲潺潺、林地處鳥叫幽幽、水邊草叢中蟲鳴窸窸窣窣、風吹樹葉莎莎作響、伴著河畔迎面而來的微風呼呼,這幾種好感度和協調度都被人們評價為前五的聲音[2],非常協調的在水系節點處,和著林盤的整個聲音環境,共同上演著一場聽覺的盛宴。endprint
2.4“宅”聲環境的田園意境與現狀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翠葉藏鶯,朱簾隔燕”這般的自然聲景觀;“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系列的生活聲景觀;屋舍內“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般的人工聲景觀;“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此類的歷史聲景觀均能夠應和著林盤宅地營造出十分豐富的聲音景觀效果。宅院的聲環境能夠將自然聲、生活聲、人工聲、歷史聲全面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真實質樸的農居生活與勞作的田園意境。
花園鎮筒春村林盤群中,傳統的宅院依然存在。圈養的禽畜,院中勞作的老人,院前碩果累累,屋后竹林掩映,擁有幾乎完整的宅院聲音景觀要素。要說與古樸的田園意境有所變化的要數“村南村北響繅車”這樣的壯年勞作聲卻是寥寥無幾。川西林盤的生產類型轉變,使得村落里更多的除了苗圃管理者,便是老人和小孩,更多的壯年均在外工作。老人獨自勞作時工具發出人工聲,雞犬相爭的吵鬧聲,更增加了孤獨感和蕭索感。本應熱鬧歡騰的生活空間變得安靜,田園意境也由歡樂幸福變成了隱世而居。
3結論
傳統的川西林盤的聲音景觀是豐富而和諧自然的,以林、田、水、宅為載體營造出來舒適宜人的田園意境。
就筆者調研的花園鎮筒春村林盤群來說,以“水”為單元結構的聲音元素保存相較最為完好,為林盤注入了生機活力,為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保證,因此以水為基調的聲音景觀也相當的完美;以“林”為單元結構的聲音元素因喬木和竹林生長旺盛,林中動物聲豐富,因此聲音景觀也能夠得到較好的展現;以“田”、“宅”為單位的林盤結構有所改變,其中田的變化最大,當初的農田發展為如今的樹木苗圃,以農耕文化為背景的農田聲音景觀不復存在,也沒了那種歡樂熱鬧、清新開闊的田園意境。宅院的使用人群越來越少,大多數年輕人因多方面因素搬離了林盤住宅,而林盤中竹林掩映、喬木屏障之下的宅院人煙稀少,原有的活力有所下降。
現今社會中倍感壓力和焦慮的都市人群正需要像川西林盤這樣寧靜舒適、放松身心的自然環境,只要我們對川西林盤自然結構多加保護與建設,充分利用川西林盤中的聲音景觀營造出的或寧靜怡人或原真淳樸的田園意境,一定能吸引人們回歸林盤,從而發揮川西林盤的價值,為更多的人提供優質的田園居所,享受大自然饋贈的田園風光,在田園意境中體會人生。
參考文獻:
[1]楊勉,謝科.論鄉村旅游發展中聲音景觀的必要性———以成都市為例[R].成都:四川旅游學院,2016:12.
[2]葛堅,卜箐華.關于城市公園聲景觀及其設計的探討[J].建筑學報,2003(3):58~60.
[3]蔡軍,陳其兵,胥曉剛,李世慶.川西林盤營建模式及植物選擇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5).
[4]方志戎.川西林盤文化要義[D].重慶:重慶大學,2012.
[5]李默.城市邊緣區鄉村聚落景觀設計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9.
[6]黃洋.基于川西林盤保護下的新農村聚落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