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
[摘 要]轉變學習方式是切實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有力抓手。學習單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對學習方式的轉變,為課堂教學的變革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從目標指向、規劃流程、提升能力等幾個方面對學習單進行科學設計和運用,注重學習單的有用、有趣和有效,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成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閱讀教學;學習方式;學習單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20-02
學習單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課堂教學的變革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借助學習單這一有效的教學載體,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促進學生能力的不斷發展。
目前學習單的名稱五花八門,形式各具特色,如“自主學習單”“自主導學單”“前置學習單”“嘗試學習單”“合作學習單”等。本文論述的課堂作業“學習單”專指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有助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載體。筆者結合閱讀教學案例,從目標指向、規劃流程、提升能力等幾個方面對學習單的設計和運用提出看法,在操作實踐中總結出以學習單為媒介,讓有用、有趣、有效的學習單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那么,該如何有效地設計學習單?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學習單助推學生的學習呢?
一、學習單的有效設計
(一)把握教材,指向目標
1.明晰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設計學習單的首要前提,是課堂教學的起跳板,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保障。學習單的執行者是學生。因此,教師在目標設計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學情,目標確定時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著眼點,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生活積累和情感水平,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障礙點和發展點。
2.明白教材定位
高質量學習單的誕生,是基于教者對教學內容的深度解讀。倘若教者無法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設計學習單便無從下手,即便設計出也無法用。設計學習單,一定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際上是階段目標的落實過程。因此,每一次的學習任務不應是籠統、模糊的,甚至是割裂、肢解的,它應是教學目標的分解與落實,應是系統而有層次的。設計學習單就必須準確定位教材的體系特點,努力提高自己解讀文本和鉆研教材的能力。教師可以從研讀文本、廣泛閱讀、精心整合三個層面解讀教材。
3.明確教學目標
在設計學習單的時候,不僅要關注教材本身,根據課文的重點、難點確定目標,而且還要將課后習題作為目標設定的重要參考因素,寫清楚、寫具體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期待。如,讀準哪些字詞、理解哪些詞句、體味何種情感等,并特別注意要從學生的視角來描述學習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單,要重點突出、要點明確,并以學生為主體。學習單要讓學生讀得明白,清楚本節課究竟該完成什么學習任務。
4.明辨文本規律
語文教學離不開入情入境的體驗感悟,離不開品詞析句的理解鑒賞,離不開模仿運用的遷移。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針對文體的特征設計合理的學習單,是有效課堂的最大保障。
在自主討論、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把文本研究深透,把握了文本的規律。教師要根據文本特點制定出切合的學習目標,積極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想象,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規劃流程,助推學習
1.自主學習的路線圖
學習單在某種程度上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路線圖,指示著學習的方向、路線,規劃學生的學習流程。它不僅明確了學生學習的起點,而且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步驟、學習程度等都做了適度的安排和提示。學生合作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也是對文本解讀的過程。學習單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感悟;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合作交流。它能將知識生成、能力提升和個性發展蘊含其中,真正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2.合作探究的自助游
新課程強調要尊重差異、正視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特點,讓他們自主選擇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定位,讓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成為必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另外,學習單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理解掌握的程度,確定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在小組討論和匯報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自主選擇,從中獲得發展。學生對文本的個性體驗和獨特感悟,需要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分享;理解過程中他們容易產生分歧,需要通過交流來達成共識;面對豐富的內容,需要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參與和發展的機會,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究的基礎上,促使其閱讀能力得到發展。
二、學習單的運用策略
課堂上學習單用得越多,越感受到它的不簡單。學習單的設計、使用方式千變萬化。圍繞學習單,我們可以思考、學習、嘗試的還有很多。
(一)設計原則講“三有”
1.有用——“好鋼用在刀刃上”
學習單必須針對學生薄弱的學習環節和學習的重點難點而設計。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生活經驗、學習現狀和個性差異,結合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習內容、方法、途徑、程度等方面進行適當調節。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引領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切實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
2.有趣——“好玩才會繼續玩”
學習單的設計既不能太簡單,因為這樣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太難了,導致學生無從下手,學習任務無法開展,也失去意義。教師最好在自己研讀文章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創新設計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練習,提供給學生操練。學習單要努力體現趣味性,讓學生覺得學習好玩。在交流討論和匯報過程中,學生可結合有趣的事例、繪畫、圖片等來理解、突破文本中的重難點,將枯燥的學習內容寓于趣味的練習中,調動其思考的積極性。endprint
3.有效——“好用才能經常用”
通過合作解決學習單上的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及發現、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夠有所思考,學會一些學習的方法或者合作的技巧。這樣,他們就有一定的成就感,會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使自己對文本有所體悟。
(二)使用時間可“三分”
1.課前用
學習單可以用在課前。課前預習、自主學習時,教師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為基礎,依據教材設計課前預習單。學生通過對學習單的自主學習,激活思維,在課堂學習時能與教師的思想互相溝通,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2.課中用
閱讀教學有許多內容需要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以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明確合作探究的任務重點,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單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針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抓住重點,解決難點。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主合作閱讀,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以學習單為媒介,能探索更好的師生交流方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3.課后用
課后及時的復習和鞏固更為重要。由于閱讀課內容豐富,文本知識容量大,及時的整合、梳理能促進學生深化認識,掌握規律。但由于課堂上時間有限,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因此課后的自主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設計一些梯度性的學習單,讓學生復習鞏固。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時間,這樣將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計運用要“三精”
1.精心選擇學習內容
一份學習單不可能做到包羅萬象、面面俱到。在一課時的學習單中,要精心選擇一兩個學習內容來讓學生學習。所選擇的學習內容力求直指主要教學目標,直抵教學重難點,直達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直接指向教學活動的根本,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2.精心推敲學習要求
要精心推敲學習單中每一個學習活動的主題,給學生明確的指向。學習活動不宜繁雜,表述的語言力求言簡意賅,問題應具備引領性;同時,要給予學生明確的活動要求和指向,不宜出現泛化籠統的表述。
3.精心設計學習形式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吸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永久性“磁石”。學習單設計必須走出課本,走進學生繽紛的生活世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設計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師生共同討論;可以讓學習小組進行設計,然后遴選出優秀的方案。只有走近學生,走進他們的生活,學習單的設計才更加有效。
綜上所述,有效設計和運用學習單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一個有效支架和載體。運用課堂學習單能讓課堂學習聚焦化、學生思維顯性化、學習經歷過程化、語文能力可視化,充分發揮其導讀、導思、導疑、導練的功能,引導學生在充滿情趣的學習環境中,進行目標明確、有序可循的個性化學習。
(責編 韋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