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超
[摘 要]理答是教師教學智慧的一種表現。當前語文課堂中,教師的理答大多屬于應付式,缺乏具體針對性。用好理答,可以有效推促課堂的精彩生成。具體的策略有:借助激勵性理答,提升課堂熱度; 借助引導性理答,挖掘對話深度;借助延時性理答,拓展思考廣度。
[關鍵詞]語文課堂;理答;教學智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62-01
何謂理答,其實就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回答的一種反饋與評價。有效的理答能夠提升課堂實效,彰顯課堂精彩。遺憾的是,當前的理答大多屬于應付式,缺乏針對性。鑒于此,教師應結合實際,運用教學智慧,提高理答的實效性。
一、借助激勵性理答,提升課堂熱度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激勵性理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課堂熱度。教師需要根據課堂實際、學生應答情況采取不同的理答方式,及時發現學生回答的精彩,并給予肯定。另外,理答不僅僅是指言語性的,還有其他形式,比如神情、手勢等非言語性理答。其形式可以多樣,但關鍵是要給予學生肯定。
如《烏鴉喝水》這一課,在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初步預習后,有個學生在介紹“巖”這一生字時,神采飛揚地說:“你們看,‘巖上面是‘山,下面是‘石,我們可以出個謎語:‘山下有個石頭。這樣我們會記得更牢。”對此,筆者這樣進行理答:“你的想象力很豐富!老師還沒有想到呢。還有沒有更精彩的?”這樣一來,不僅這個學生非常高興,而且其他學生識字的興趣也會猛增。
案例中,有學生用猜謎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師在理答時給予其肯定,稱贊他想象力豐富。但僅停留于此,還遠遠不夠,畢竟理答不僅僅是肯定,還需要掀起課堂熱度,因而教師話鋒一轉,又激勵其他學生“有沒有更精彩的”,以便在更大范圍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遺憾的是,如果能夠在表情、手勢上給予激勵,配合理答,效果會更好。
二、借助引導性理答,挖掘對話深度
閱讀過程是多元對話的過程,對于整個課堂教學來說,對話是層層推進的。教師在其中需要充分利用理答,挖掘對話深度,使課堂閱讀向縱深推進。具體來說,這樣的理答有兩種,一種是追問式理答,即在學生回答相對膚淺的時候通過問題追加的形式引導他們深入思考;一種是轉問式理答,即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做評價,而是引導其他學生進行回答。
如《草船借箭》這一課,當學生通過初步閱讀理解文本大意后,教師提問:“曹操為什么會敗得那么慘?”有學生回答說:“曹操把船用鐵鏈一艘艘連起來,結果一艘燒著了,其余船也跟著倒霉……”對此,教師進一步追問:“不錯,這是曹操失敗的原因。我們再想一想,有沒有其他原因呢?”在教師進一步的引導下,有學生回答:“曹操盲目相信黃蓋,結果上當!”對此,教師可以這樣理答:“不錯,這也說明了周瑜的計策高明,我們再想一想,還有沒有?”這樣一連串的追問,把課堂教學引向了縱深。
通過引導性理答,可以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使學生的思維逐步深入,從而推促教學效果趨向預定的目標。案例中,針對《草船借箭》這一課,教師在理答中用“有沒有其他原因”來進行追問、誘導,推促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題,為課堂的精彩生成做好了鋪墊。不過,這里也需要注意,追問或者轉問都需要圍繞主線進行,要讓課堂教學呈現出一個整體,而不至于支離破碎。
三、借助延時性理答,拓展思維廣度
延時理答,顧名思義,即當學生回答后,教師不及時給予評價,而是給予一定的時間,允許學生延時回答,從而留給他們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延時理答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反問式理答與啟發式理答。
如《畫家與牧童》這一課,有學生對“畫家”一詞是這樣理解的:“畫家是指會畫畫的人。”對此,筆者就曾停頓幾分鐘,進行反問式理答:“我們班上很多同學都會畫畫,難道他們都是畫家嗎?”這樣一反問,學生很快就會明白,畫家不是指會畫畫的人,而是指畫畫得好的人,并且還要有一定的名氣。反問式理答,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把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這里的延時性理答與引導性理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時間上的把握。引導性理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延時性理答往往具有生成性。另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盡可能通過理答來啟發學生拓展思維的廣度,而不僅僅是向縱深推進。
總而言之,理答可以說是教師教學機智的一種表現。教師需要通過鉆研教材、認真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理答水平,從而運用理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劉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