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雯
按照國家有關出口退稅政策,石油企業運至境外銷售的原材料、設備、施工機械等,經過報關在貨物離境后,可憑相關憑證向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在規定的期限內申報退稅。根據現行規定,出口貨物退稅的稅種主要是消費稅和增值稅,相應的稅款是在國內的生產、流通等環節已經繳納的消費稅和增值稅,關于退稅稅率,消費稅按法定稅率執行,增值稅有5檔,分別為5%、8%、11%、13%、17%,平均約為12%左右。隨著石油企業海外承包工程的不斷增多,相應材料、設備等的出口退稅業務也日益增多,因此石油企業應進行出口退稅的合理安排。
一、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
石油的開采、提煉、加工需要耗費大量能源,是明顯的高污染、高耗能的資源型產業,在產生大量污染的同時,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和周邊環境。截至目前,石油公司歷史上的重污染事件,例如年埃克森在阿拉斯加的漏油事件和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為人類和世界石油行業敲響了警鐘。石油泄漏的污染是很難治理的,各國在發展石油工業的同時,必須考慮和承擔其帶來的巨大風險。同時,石油化工產品也高度依賴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
目前,中國正處于由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發展模式向低污染、低耗能的集約模式轉變階段,出口退稅作為國家的重要出口補貼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企業出口的積極性,因此適時降低、取消或調整石油行業的出口退稅,抑制或鼓勵石化產品的出口是國家政策的必然要求。另外,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有利于緩解財政緊張。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政策能夠大大減少國家的財政支出,緩解日益增長的財政赤字。近年來,財政每年對出口企業的退稅額都很高,如果不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財政狀況必將繼續惡化,阻礙宏觀經濟的運行。2016年11月,國家又下發文件提高了成品油(柴油、汽油、航煤)等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增至17%。這表明經過十年后,成品油通過進料加工出口的增值稅恢復了全額退稅。
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石化行業的影響
2005年以來,為了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產品出口,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由于石油行業下游粗放的發展方式,石油行業首先受到影響。2007年7月,國家調整了出口退稅的政策,較大程度地降低了出口退稅率,尤其是對于石油行業影響巨大。據統計,2007年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導致石油行業利潤減少約80億元人民幣。經過這次調整,石化行業有1,031種商品被降低了出口退稅率或取消了出口退稅,占全行業總出口貨物的80.6%。2007年的石化行業出口額與2006年基本持平,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使得行業利潤下降12.5億美元。
2007年8月,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石化行業進出口總額2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7.9%,但增幅比上年下降18.5%。其中進口額196.3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出口額9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6%,環比下降18.2%,增幅下降十分明顯。2007年1至8月,石化行業進出口總額2,14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增幅比上年下降0.8%。其中,進口額1,394.9億美元,同比增長17.4%,出口額650.5億美元,同比增長33.9%,貿易逆差不斷增大。8月份全國石化行業貿易逆差106億美元,同比增長9.4%,1至8月份貿易逆差累計734.4億美元,同比增加5.9%,2007年8月,我國原油進口量1,403.7萬噸,同比增長18.7%,增幅比上個月下降明顯,比上年同期降低16.2%,原油出口量29.6萬噸,同比減少59.3%。2007年1至8月份,我國原油進口累計11,054.1萬噸,同比增長15.3%。8月份成品油進口53.1萬噸,同比減少14%,成品油出口82.6萬噸,同比增長26.5%,增幅比上個月增加7.7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再次出現反彈。1至8月份,我國成品油進口累計382.9萬噸,同比增長1%,成品油出口累計731.5萬噸,同比增長39.4%。
當前,國內成品油的市場供求發生較大改變,例如,柴油的供給大于需求,因此可以鼓勵出口柴油,通過退稅提高企業利潤。近年來,成品油的消費稅日益增長,在低油價下其比例越來越大,消費稅影響生產企業的效應明顯,所以僅依靠增值稅完全退稅對生產企業的提升效果可能有限,并且目前并未提及消費稅如何退稅才能鼓勵出口。由于國際油價持續低迷,2015年2月,國家發改委頒布《關于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放開了地方煉油廠的原油進口權,以此提高煉油企業的產量。經濟增速的放緩,導致國內運輸、物流、工礦等行業的開工不如以前年份,所以對柴油的需求打壓明顯。相對于柴油需求的放緩,航煤和汽油的需求仍持續增長,隨著我國私家車普及的加快,私家車龐大的保有量為汽油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環保的重視日益增強,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力度也在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汽油需求的增長造成了阻礙。海關總署的數據表明,2016年1至9月我國出口柴油累計1,079.22萬噸,同比增長148.14%,出口汽油達693.11萬噸,同比增長72.26%,柴油和汽油的出口均有明顯增長,對于緩解國內的成品油過剩具有一定效果,未來依靠出口成品油仍然是緩解資源過剩的有效手段。
來料加工目前在出口汽油的占比約88.89%,出口柴油的占比約87.07%,但這種方式可以完全免稅;進料加工占比不到10%,成品油增值稅即使實現完全退稅,但消費稅不會有任何改善,從整體上看,將成品油等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7%的政策調整措施對于進料加工企業的稅收環境改善是有限的。煉化行業在中國將不斷發展壯大,國內的供需博弈也將繼續,決定了成品油的后期出口將長期在高位徘徊。隨著成品油市場的逐步開放,出廠價格和國際上接軌以后,我國的成品油“走出去”戰略也會更加順暢。南美、美國、歐洲和中東地區都有柴汽油出口貿易,隨著我國對成品油質量提升的重視,開拓歐美高端市場也許并非難事。
三、石油化工企業應對舉措
(一)優化石化行業出口結構。我國的石油、化工企業競爭力不強,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大部分為低附加值的。目前,國內企業的石化產品質量和種類均不能滿足國際高端市場的需求,優質的石化產品比重太低,高耗能、粗加工、低附加值的產品比重太高,導致出口貨物的結構脫節,不僅讓企業失去了獲得更大利潤的機會,而且給外國消費者留下中國制造質量低下的印象。新形勢下,石化行業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改變出口低附加值產品的狀況,出口企業為了更大利潤,面對當前的退稅政策調整,必將推動石化產品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
(二)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通國際市場。增強品牌意識,利用品牌戰略,使民族品牌振興為世界品牌。把握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利用內銷和外銷相結合的策略,首先大力發展國內市場,最大限度拓展國內市場的銷售份額,保證產品內銷的比例有所提高。同時,鼓勵優秀企業“走出去”,打開國際市場,積極宣傳自身的品牌效應,積極實施營銷戰略,將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企業銷售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不斷拓展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業務空間。
(三)轉變發展模式。2007年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在一段時期內將給企業的出口帶來很大壓力,不僅降低企業利潤,而且提高企業運營成本。然而長遠來看,將使企業朝著可持續經營的方向發展。此后,石油化工企業必將大幅減少高污染、高能耗產品的出口,增加產品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產品的出口,帶動石化行業結構的調整和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也會促進全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一直不斷攀升,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對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各石油企業都加大了對國際油氣項目的投入力度,去海外尋找石油工程項目的隊伍越來越多,要出口的材料、設備等物資的總量越來越大。因此,利用國家的稅收政策合理辦理出口貨物的退稅申請,維護企業自身的正當權益越來越受到重視。
主要參考文獻:
[1]白重恩,王鑫,鐘笑寒.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中國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季刊),2011.3.
[2]張秋菊,蔣迪娜.出口退稅率的調整與出口穩定增長——基于中國工業行業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12.1.
[3]周琢,陳鈞浩.出口退稅和匯率變動對中國出口企業利潤率的影響[J].世界經濟,2016.12.
[4]王麗崯.合理調整出口退稅促進企業出口[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