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冉
[提要]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數據,首先統計新生代農民工的跨區域工作情況和工作變動次數兩方面的勞動力流動情況,然后對勞動力流動狀況對收入的影響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分析發現,跨區域工作情況對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工作變動次數跟收入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但是通過統計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工作變動次數3~4次最有利于工資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力流動;跨區域工作;工作變動次數;工資性收入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0月26日
本文所用數據來源于筆者在2016年寒假期間對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江村鎮王營行政村進行的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問卷調查,共發放253份問卷,收回問卷231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19份。本文所用數據均來自于此219份問卷調查。
河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人口較多,周口市位于河南省的東南部,在整個河南省的經濟狀況處在下游。扶溝縣作為周口市的一個縣,其鄉鎮企業較少,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基本只靠農業收入,因此農民外出務工的比例很高。其中扶溝縣江村鎮王營村是一個典型的外出務工比例較高的村,因此選取該村作為本問卷調查的對象。
一、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力流動狀況
限于調查的難度,本文僅用新生代農民工的跨區域工作情況、工作變動次數情況和行業變換情況這三個方面來代表其勞動力流動狀況。在跨區域工作方面,本問卷將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區域劃分為在本市工作、本省跨市工作和跨省工作三大類,并按不同的學歷水平來分別考察其跨區域工作情況。
在工作變動次數方面,本問卷將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變動次數情況劃分為變動0次、1~2次、3~4次、5~6次、6次以上五類。
在行業變換方面,本問卷將新生代農民工所處的行業劃分為九大類,分別是加工制造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維修及其他服務業,房地產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其他行業,通過引入概念行業轉換率和未轉換率來分析新一代農民工群體的行業變換狀況。
(一)跨區域工作情況。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的跨區域工作情況后發現,整體來說,跨省工作的新生代農民工的比例最高,為49.7%,其次是本省跨市的新生代農民工,比例為32.9%,在本市工作的新生代農民工比例最低為17.4%。詳見表1。(表1)
表1中相應的百分比是通過將對應的人數與調查總數做比得出的結果。整體觀察表1的統計結果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其在本市、本省跨市和跨省三個區域工作的比例分布呈現出遞增的規律。
(二)工作變動次數。根據此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工作變動1~2次的最多,共有88人,占比為40.2%,其次是工作變動3~4次,共有70人,占比為32.0%,這兩類人群占大多數,總共達到調查對象總數的72.2%。工作變動0次的有20人,占比9.1%,工作變動5~6次的有36人,占比16.4%,工作變動6次以上的有15人,占比6.8%。(表2)
表2中所得百分比是由相應的人數跟調查對象總數作比得來的。假如把變動次數在3次及以上的視為工作變動頻繁的話,通過統計發現工作變動頻繁的比例為55.2%,工作變動不頻繁的比例為44.8%,兩類人群基本持衡,工作變動頻繁的人群僅占10.4%的優勢。假如把工作變動次數在5次及以上視為變動頻繁的話,工作變動頻繁的比例僅為23.2%,工作變動不頻繁的比例為76.8%,可見新生代農民工中頻繁變動工作的人群非常少。假如把工作變動頻繁的次數定為6次以上的話,工作變動頻繁的比例僅為6.8%,可見,新生代農民工工作變動頻繁的人群更少。將新生代農民工工作變動次數分布情況作成餅圖如圖1所示。(圖1)
二、勞動力流動狀況對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性收入的影響分析
本論文用跨區域工作情況、工作變動次數情況和行業變換情況這三個指標來代表勞動力流動狀況,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分別分析這三個指標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
(一)跨區域工作情況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本文將新生代農民工的跨區域工作情況分為在本市工作、本省跨市工作和跨省工作。根據問卷調查發現,在本市工作、本省跨市工作和跨省工作的樣本數量分別為38人、72人、109人。調查其在所從事工作中獲得的工資性收入后發現,在本市工作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水平處在3,000~4,000元的比例最高為44.7%,5,000元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非常少,只占13.2%。在本省跨市工作的新生代農民工人群中其工資水平處在4,000~5,000元的最多,占到52.8%,工資水平在4,000元以上的總共占76.4%,但是6,000元以上的人群比較少,只占9.7%。跨省工作的人群中,工資水平占比最高的水平段也是4,000~5,000元,但是5,000元以上的比例也很高,占46.7%。(表3)
為了更直觀地觀察分析跨區域工作下的不同工資水平,作柱形圖,如圖2所示。從中可以發現,當工資水平在4,000元以上時,本市工作、本省跨市工作和跨省工作人群所占各自人群比例的高低趨勢大體上是呈現上升的趨勢,只有4,000~5,000元這個工資水平段下本省跨市工作的比例稍高于跨省工作的比例。而當工資水平在4,000元以下時,這個趨勢剛好相反。可見,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水平隨著工作區域在本市、本省跨市、跨省的變化而呈現遞增的趨勢,所以跨區域工作對工資水平的提高有明顯的正向影響。(圖2)
(二)工作變動次數對工資性收入的影響。根據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發現,工資水平沒有處在1,000~2,000元的,總體來看,工資水平在6,000元以上的占少數。橫向觀察表4發現,工作變動次數為0的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水平處在3,000~4,000元的比例最高為75.0%,工作變動1~2次的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水平處在4,000~5,000元的比例最高為48.9%,工作變動3~4次的新生代農民工工資水平處在5,000~6,000元的比例最高為54.3%,隨著工作變動次數的逐步提高,眾數組的工資水平逐漸下降。可見,新生代農民工要想提高自己的工資水平,工作變動次數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工作變動3~4次最佳。詳見表4。(表4)
三、結論
本問卷設計將跨區域工作情況、工作變動次數兩個因素作為代表勞動力流動狀況的兩個指標。通過統計分析發現,跨區域工作情況對工資性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收入隨著工作區域在本市工作、本省跨市工作、跨省工作的變換呈現遞增的關系。工作變動次數對收入的影響不存在線性關系,工作變動3~4次對提高工資水平最有利。
主要參考文獻:
[1]王金營.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徐輝,甘曉燕.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與收入的相關性研究[J].調研世界,2013.2.
[3]樂章,劉蘋蘋.人力資本與收入水平——關于外出務工農民的一個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2.
[4]魏婧華,羅湛,翁貞林.人力資本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及收入水平的影響——基于9省市的調查數據[J].經濟研究導刊,2013.9.
[5]丁雪兒等.人力資本、就業狀況對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流動的影響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