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珺
摘要:指出了無障礙景觀的設計理念,就是希望不論健康人還是殘障人,都能無障礙地享受同等的景觀空間。介紹了無障礙設計在景觀空間中人性化設計的表現,探討了色彩效應在無障礙景觀設施中的體現,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無障礙設;景觀空間;設計理念;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TU96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05702
1 引言
無障礙設計的設計理念,英文為barrier—free design,是20世紀初由西方建筑師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為殘障人士所提供的人性化設計。“無障礙”景觀的設計理念,就是希望不論健康人還是殘障人,都能無障礙地享受同等的景觀空間。當前無障礙設施設計已經成為景觀空間設計元素中極為重要的部分。隨著我國景觀空間設計水平的逐步提高,創造一個人性化關懷關愛的社會大環境是當前人們的共識。如何給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創造足夠多的景觀活動空間,讓這部分人群更易于使用各個景觀空間是當下每個景觀設計師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無障礙景觀設計理念的引入是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進步,也成為評價景觀設計人性化的一條重要標志。
2無障礙設計在景觀空間中人性化設
計的表現
2.1 無障礙設計在景觀空間中的人性化表現
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的人群種類特征及對景觀空間感受方面的不同對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要求也不同。無障礙設計意味著向這類人群提供一種可能,即要讓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和正常居民一樣觀賞景觀。這就要求無障礙景觀設計一定要嚴格遵循一定的設計標準及規范,強化無障礙專用公廁,人行道、綠地、坡道、扶手、盲道、標識信息設計、城市綠地、廣場等設計規范及標準。方便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使用的無障礙環境設施設計,形成一個完善的無障礙服務系統,使這類人群能夠不受約束地持續的使用景觀空間。
2.2 無障礙設計在景觀空間中的文化性表現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性,景觀空間設計師在設計無障礙設施時還應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產生的不同的文化。根據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點處理好景觀的環境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的關系。使無障礙景觀設施設計完成后既能滿足此類人群的工作、生活、學習等物質性需求,同時又能滿足文化認同感和地域感的心理需求,更進一步的體現對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人群的心理關懷。
2.3 無障礙設計在景觀空間中的功能設計原則
當前許多景觀設計師在無障礙景觀空間內更多的將殘疾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納入到設計考慮范圍之內,設計方便他們進出的景觀空間環境。設計師開始嘗試設計能滿足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日常生活需要的設施的功能和外觀。
無障礙景觀內的設施系統的車行系統和人行系統都是相對獨立的,人行系統的整體標準高于車行系統,這樣能更好地滿足安全的需要。其次,盲道,語音提示等組成的盲人步行系統能使盲人到達景觀空間內正常人所能到達的任何地方。另外,設計師依照場地、造價,使用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對室內外的高差問題做了綜合的調整,以150為最佳坡度、120為基本坡度的原則對各幢建筑的出入口進行控制。為了無障礙設計與當地地形及應用系統相適應,在設施的配備方面根據自然環境的特點采用了斜坡,實現與高度的地形連接。無障礙標識系統應沿人行路徑分布排列布置,構成無障礙標識引導系統。在道路的主要出入口還應設有無障礙休息區。無障礙標識牌的布置應于其他標識牌相協調,同時也處于視覺中心。有的景觀公共設施中還特地為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準備專用區域。比如單體建筑中必須設有一部可達各樓層門戶的專用無障礙電梯,電梯中配備設備齊全的方便的無障礙設施及電子呼救設備。公共廁所內部設置專用的殘疾人及孕婦兒童專用區域。衛生間浴池部分修建便于入浴的臺階,浴池旁安裝專門扶手。在很多景觀空間中設計了為輪椅停放的空間,方便殘疾人等顧客的隨時取用。在服務設施方面的考慮要特別為此類人群考慮周全。基于老年人的坐息空間規劃與設計,無障礙設計的座椅不宜在風口位置,通常選擇在大樹下、公共建筑的廊檐下、建筑物的出入口附近、小區內交通流線的交集處等。應有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充足而溫暖和煦的陽光。在無障礙設計的空間里,殘障人士可以用視覺、聽覺來感受他人,如兒童玩耍、行人來往、人群聚集、優美景色等,形成生動流暢的視覺動線效果。
2.4 無障礙景觀空間區域的可達性原則
無障礙景觀設計沿道路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休息處,可以鼓勵老年人或殘障人士參與大自然戶外活動,有坡度的道路對于此類人群的出行尤其重要。座椅區域要有良好的可達性,應該連接一條建設良好、有硬質鋪地的道路,并設置在拓寬的道路邊,不要用臺階連接。由于草地上的座椅很難到達,特別是使用輪椅或助步器的人,所以,不要在公共空間的草地上設置座椅。座椅區域應該結合景觀種植設計來考慮,周邊的無障礙景觀設施應該被用來營造更好的人性化交流空間。鋪裝變化或者色彩搭配的變化,應能更好地突出無障礙景觀空間區域的可達性。
3 色彩效應在無障礙景觀設施中的體現
色彩效應是指色彩具有一種物理特性,當它作用于人時,不同的色彩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并影響人的情感心理、思維方式和性格情趣等。不同的色彩能對人產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作用。色彩不僅在藝術上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應用與景觀空間中,可以起到過渡空間和舒緩心理的良好作用。人對環境需求各不相同,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對周圍的環境與常人有所區別。例如景觀設施的尺度、色彩、光環境等等,都會隨著這類人群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改變而發生變化。色彩效應會造成人生理上的反應,進而影響人的心理、情緒和精神狀態,使人產生不同心理變化。為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設計的景觀空間環境中,色彩的效應應該受到景觀設計師的足夠重視。如淡藍色對人有穩定情緒、使人平靜;綠色環境可使人心情平靜;粉紅色帶給人愉快,年輕的感覺。此外,當人長期處于某種單一色彩的環境中,會產生諸多的生理不適,如心情煩躁、眼睛疲勞、情緒低落或亢奮等。因此,在不同功能的空間使用相應的色彩可以起到調節行為障礙人群的情緒和心理的作用。如果在無障礙景觀設施環境中適當使用柔和的中性暖色調,可以使這類人群得到較好的心理上的放松和休息。色彩效應在無障礙景觀設施中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
4 結語
人對自然環境有著最本能的需求。人類來自于自然界,從心理上仍然保留了對接近自然的渴望與習慣。行為障礙人群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尤其是在遠離了自然的城市建筑景觀環境中,就更需要引入自然景觀空間元素,使景觀空間環境富有人性化,為整個空間環境增添生氣,增添一份自然氣息和人性的關懷。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在這一國家規范標準中,對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要求提出了標準詳盡的規范標準,在這一標準的政策導向下,無障礙景觀設施能更好的服務這類人群,體現了無障礙景觀設施的人性化關懷,提高行為障礙人群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娜.景觀小品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1).
[2] 郭去塵,曹燦景.景觀設計基礎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7).
[3] 北京筑語圖書工作室.中國景觀設計年刊[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7).
[4] 曉斌著.現代設計速查手冊[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5] (日)高橋儀平,陶新中譯.無障礙建筑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6] 余蓉,黃琳妍.設計心理學(Design Psychology).[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10).
[7] 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環境規劃與設計[M].重慶: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