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張麗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是重點。小學生對于詞語的學習過程是形象化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入詞語的感性世界中,利用圖片輔助、情境輔助和媒體輔助,讓小學生的詞語學習更可感。
[關鍵詞]詞語教學;感性;圖片;情境;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60-01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但是很多語文教師在進行詞語教學時,只是讓學生讀詞語、寫詞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詞語學習的魅力呢?我認為,引導學生走入詞語的感性世界非常重要。
一、借助圖片輔助,凸顯詞語教學的形象性
當前,大多數語文教師在教詞語時是按照“讀一讀”“默一默”的模式進行,但這種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詞語。比如,有些詞語教學就需要圖片的配合,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學生理解起來也更為容易。
例如,在學習《學會查“無字詞典”》這一課時,我先為學生展示了這樣一幅圖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太陽公公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它皺著眉頭、紅著臉,還時不時地向大地噴吐火球。在太陽公公強大的火力攻勢下,大地上的花草都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好像要著火了一樣;在田地里辛苦勞作的人們也被汗水打濕了衣衫……接下來我向學生提問:“大家認為這樣的畫面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有的學生說可以用“驕陽似火”來形容,有的學生說用“烈日炎炎”……我對學生的回答都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以上案例中,我先展示了一幅“夏日烈焰圖”讓學生觀察,然后讓他們用詞語來形容這幅畫。這能使學生對詞語的含義有個清晰的認識,使他們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都更上一個新臺階。
二、借助情境輔助,凸顯詞語教學的生動性
在閱讀教學中,詞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前大都會讓學生提前預習,即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將新詞語的意思找出來,并將其摘錄在本子上。雖然這種預習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并不一定能完全明白資料所解釋的意思,這導致他們對詞語的理解也是囫圇吞棗。其實,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結合上下文的情境猜詞語的意思,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這樣的詞語教學比機械化的查資料要生動很多。
例如,在學習《小稻秧脫險記》這一課時,首先,我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猜想“氣勢洶洶”和“一擁而上”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學生們紛紛舉手,有的說“氣勢洶洶”形容氣勢非常強大,而“一擁而上”指的是大家一下子都圍了上去。這樣的解釋基本正確,我對他們進行了表揚。接下來,我和學生進行了一個角色扮演的小游戲。我扮演小稻秧,幾名學生扮演雜草,雜草將小稻秧團團圍住。
師:你們這群小雜草圍著我想做什么呀?
生:我們要你的營養,識相的就趕快交出來?。▽W生一邊兇惡地向我走來,一邊大聲吼道)
師:我也非常需要營養,而且我才長出來不久,正是需要營養的時候,我是不會把營養交給你們的!
這時候,我問學生,雜草們應該做什么?學生們紛紛表示雜草應該去搶營養。
于是,雜草們一擁而上,開始爭搶小稻秧的營養。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并沒有直接將詞語的意思灌輸給學生,而是先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猜想,然后為他們設置一個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感受詞語的“形”和“神”。這樣,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很自然地完成了詞語積累,也感受到了詞語其實是生動鮮活的。
三、借助媒體輔助,凸顯詞語教學的動態性
多媒體能將圖片、聲音、動畫結合到一起,給學生非常強烈的視覺震撼,這是語言教學所無法比擬的。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直觀思維的特點,巧妙地引入多媒體資源,將詞語以畫面的形式動態化地展現出來,進而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臺灣的蝴蝶谷》這一課時,其中有一個詞語是“茂盛”,這個詞很難從字面上來理解。于是,我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一幅花草長勢十分喜人的圖片。圖片中綠草蔥蔥,花團錦簇。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目不轉睛地欣賞著。有的學生從畫中看到了花草生長十分茁壯的樣子,有感而發:“這花草長得這么多,這么好,真是茂盛??!”有的學生說:“花草長得這么好看,這么繁茂,這就是茂盛?!睆膶W生們這些并不太規范的表達中,可以聽出他們已經理解了“茂盛”這個詞語。然后,我進行總結:“其實,‘茂盛就是花、草、樹木等植物生長得十分茁壯的意思。”我又因勢利導,讓學生用‘茂盛造句。有的學生說:“學校花壇里的鮮花長得很“茂盛”?!庇袑W生說:“玉米地里的玉米長得很茂盛。”還有的學生說:“苗圃里的樹苗長得很茂盛?!痹谠炀溥^程中,他們對“茂盛”一詞的理解達到了準確而深入。
總而言之,小學詞語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畫面、情境、多媒體等方式讓枯燥的詞語學習變得生動起來,進而呈現出精彩的課堂教學。
(責編 劉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