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偉峰
摘要:介紹了茶產業的重要性,分析了出現低效茶地的原因,從套種方式,整地、施肥,政策引導,搭建網絡大市場等方面提出了應對措施,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低效茶地;套種;土壤改良;生態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08902
1基本情況
1.1縣域概況
1.1.1地理位置
景東縣位于云南省西部,普洱市北部,瀾滄江以東、哀牢山以西。地理位置為東經100°24′~101°15′,北緯23°57′~24°50′之間。南北跨度73 km,東西跨度61 km。
1.1.2氣候
景東縣地處北回歸線迤北附近,氣候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境內山高谷深,江河縱橫,海拔高差懸殊,地形地貌復雜,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四季氣候不分明,無明顯冬季;降水豐沛,雨量集中;雨熱同季;立體氣候明顯。
1.2社會經濟概況
根據《景東縣統計年鑒》(2015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57850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224128萬元,占38.74%;第二產業172687萬元,占29.85%;第三產業181691萬元,占31.41%;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4811萬元,按產業分:農業產值:155169萬元,占40.32%,林業產值83230萬元,占21.63%,牧業產值130965萬元,占34.03%,漁業產值7948萬元,占2.0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499萬元,占1.95%。
2茶產業重要性分析
2.1茶產業經濟發展地位
云茶產業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產業,全省涉茶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4[1]。而云南省的茶葉主要產區分布于大理、臨滄、普洱、西雙版納一線,其中普洱由于地理位置和水熱條件的關系,大部分縣大面積種植茶葉、咖啡等經濟作物,茶葉產業更被定為普洱市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其經濟地位不容小覷。經調查發現,景東縣茶葉主要產區位于大街鎮、安定鎮、大朝山東鎮、文井鎮、花山鎮,其中,大街鎮茶地集中連片程度高,茶葉交易市場流通量大,茶葉初、精加工工廠充足。大街鎮作為景東縣茶葉最大的一個產區,根據2016年二調數據得知,茶地面積為3378 hm2(表1),占大街鎮國土總面積的17.9%。大街鎮農戶基本戶戶有茶地,戶戶種茶,鮮、干茶葉每天的交易量以噸為單位計算。由于,大街鎮森林資源主要以天然林和人工促進更新的林分為主,并沒有太多集中連片的人工林,人工商品林可以產生的經濟效益其實并不顯著,所以,茶葉產業對大街鎮的GD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來說可謂是出類拔萃。
2.2茶葉產業文化標簽
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的發展,把茶產業定為普洱市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積極打造聞名世界的國際品牌和“曼妙普洱、養生天堂”的城市品牌[2]。大街鎮作為一個產茶大鎮,將茶葉作為一個推廣自己、發展自己的有理助力點,打造“茶鄉大街”的知名鄉鎮,使茶產業真正成為興民富民的優勢特色產業。
3出現低效茶地的原因分析
3.1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意識的不斷提升,養生和綠色的飲食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喝茶方面,喝好茶、喝老茶、喝生態茶逐漸成為主流的觀點,這種觀點的形成自然而然的對大街鎮這種連片經營、集體管理的小齡臺地茶的市場需求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導致一些茶農喪失了經營的動力,選擇外出務工,或者放棄不管理,這就形成了一部分沒有產量的或者產量低下茶地。
3.2經濟因素
通過走訪得知,由于近年來茶葉價格逐年走低,同時一些茶地較多的農戶想要一天內完成采摘必須雇傭采茶工人,采收成本接近甚至大于賣出時的總價,導致出現部分農戶不愿意采收、閑置茶地的現象,造成茶地產值降低甚至出現零產值、負產值的低效茶地。以2016年的走訪結果來看,一個采茶工人一天的工資是40元,一天的最大采量約為15 kg鮮茶,通過殺青、曬干以后重量約為2.5 kg,干茶葉的價格是14~18元/kg,最終利潤微乎其微。
3.3人為因素
土地問題一直都是農林產業永恒的問題,在茶產業全面發展、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下,不可避免的會對土地造成一些破壞,從而致使土地發生退化的現象。大街鎮很大一部分低效茶地是由于施加過度的除草劑,過量的無機肥,這樣造成了土壤板結、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壤酸堿度的改變,從而降低了茶地的產量和質量,變成了低效茶地。
4應對措施分析
4.1通過套種的方式
4.1.1套種經濟樹種
核桃位列世界四大干果之首,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良好的醫療保健效果[4]。根據2016年二調數據得知,核桃林面積2683.9 hm2,在這些核桃林中種有茶樹的占總面積的80%。從產期來講,高品質的茶葉產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初,梅雨時節以前,而核桃的產期正好是每年的9月以后中秋時節,這兩種作物的套種讓整塊地在全年有收成,全年創收獲。同時,核桃提供了遮蔭、避風的作用,不僅為茶葉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還可以保持水土,有效的對抗土壤板結的現象。
4.1.2套種農產品
林木和蔬菜間作種植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模式。普洱市主要推廣和發展的林下蔬菜種植有刺五加、香椿、甜菜、刺包菜、樹頭菜等種類[3]。針對大街鎮低效茶地,套種這類農作物,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豐富市場流通貨物種類,同時通過套種不同物種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化學結構,更有效的防蟲抗害,有效提升茶地產量和茶葉質量。
4.2整地、施肥
整地是通過翻耕,將壓實板結的表層土壤連同地表雜草、殘茬、蟲卵、草籽、綠肥等一起埋到溝底,起到松碎土壤,改善耕層結構,促進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相互協調,消滅雜草和病蟲。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街鎮茶地的土壤板結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數是由于施了過量的無機肥、除草劑等農肥、農藥造成的。針對這一現象,可以采取耕整地,同時施加綠肥、廄肥的方式來進行土壤的改良,從而達到茶葉的豐產、優產。endprint
4.3轉向生態茶園發展模式
森林旅游是普洱市發展最快、效益最高的林下經濟模式之一[3]。轉向生態茶園的發展模式,首先是要恢復茶地周邊植被、涵蓄水分,增進水土保持;二是生成物種多樣性,增加茶葉抗病蟲能力,減少病蟲害和農藥的使用,減少茶葉“農殘”。三是提高茶葉產能,提升茶青質量[5]。對于大街茶葉的發展,轉向生態茶園的發展模式,不只是向符合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同時,可以打造一個“林中茶園、生態茶葉、田園大街”的休閑旅游品牌。以生態茶帶動旅游,再以旅游帶動生態茶葉的發展,從而讓大街的茶葉走向全國。
4.4政策引導和發展
政府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主力推手,茶葉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加強領導,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可將茶葉產業發展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負責統一研究、部署產業發展相關事項[6]。加強科技支撐投入,對當地茶農提供必要的科技、技術培訓及服務;信貸及貼息投入,有利于提高當地農戶種茶的積極性,從而更利于形成茶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各部門可以制定具體目標,進行產業、技術幫扶,建立考核激勵制度,把茶葉產業化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核目標;出臺優惠政策,落實惠農政策,促進茶葉產業發展。
4.5搭建網絡大市場
在這個互聯網帶動物流網的全新時代,應高度重視網絡帶來的強大推廣能力和消費能力,搭建并完善茶業信息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做好宣傳、交流、交易等工作,通過網絡平臺提升大街茶葉的知名度。同時,制定嚴格的篩選標準,讓大街茶葉產業不止規模化更要規范化,讓品牌優質化,這樣才能讓品牌站穩并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讓產業騰飛。
參考文獻:
[1]江鳳瓊,梁名志,王立波.云南茶葉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6):7335~7336.
[2]楊顯鴻.普洱市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茶葉,2012(4)11~12.
[3]許俊萍,李江,王磊,等.普洱市林下經濟發展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4,41(1):120~124.
[4]施彬.云南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西部林業科學,2006,35(2):137~141.
[5]廖瓊滿,林雅娟.淺談安溪縣茶產業發展特點與生態茶園建設成效[J].茶葉科技技術,2011(2):12~14.
[6]丁永平,李正銀.魯甸縣花椒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7,42(1):130~132.
Abstract:Pu′er is a city in Yunnan Province which is famous for tea.Tea is not only a mark of Pu′er but also an assignable power in the Pu`er′s GDP grown.Jingdong is a county of Pu′er.Tea is theone of main industry in there and Dajie is a town of Jingdong,which is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For Dajies,tea is a life style rather than an income.As time goes by,the problem islow yield.In the survey,we found some improvementscoming from local people,such asintercropping,soil improvement,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so on.The measures from the locals isindeed effective.In future,we should use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measures,especially the measure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nagement.
Key words: GDP; improve measures; low yield;intercropping; soil improvement; ecological managemen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