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華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066-01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文學語言訓練,我以為最要緊是訓練語感?!闭Z感是指對語言文學的敏銳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學直覺地,整體把握,可以說語感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核心因素。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語感訓練的意識很淺,因此,作文教學呼吁語感訓練。
一、教師要有語感訓練意識
做到作文教學中的語感訓練,首先教師應有強烈的語感訓練意識,對學生在作文中的語病有敏銳的發現能力,從而不失時機地訓練學生的語感。例如,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在糾正學生語病上就有獨到見解。一個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我寫許多文章還有發表在報紙雜志上的呢?!北砻嫔峡磥磉@句話通順、意思明白,其實不然。賈老師以敏銳語感發現了問題:1.“文章”都是寫出來,故“寫”字可以刪除;2.“文章”的概念較大,領導人的政論,作家的小說,科學家的學術報告都屬于“文章”,小學生寫的雖也屬“文章”,但確切地說,應稱“作文”或“習作”;3.“發表”一般指的是較重要的,有一定分量的文章登在報刊上,小學生作文被報刊選用,改為“刊登”較妥;4.“許多”與“不少”意思差不多,將“許多”改為“不少”,可表示謙虛。如此一改,原句變成“我的不少習作還刊登在報紙雜志上呢”。這樣一來,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語感的訓練。
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在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從低年級抓起。低年級主要抓口語的規范化訓練,其主要途徑:一是通過朗讀課文,用規范的書面語去改造,規范學生口語;二是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到三年級開始習作時,除了進行句段訓練外,還要特別關注學生書面語表達的規范要求。因為學生剛接觸作文,學習的語言滯后于思維的發展,無論是詞匯還是句子積累都還較貧乏,往往是心里想到了卻難找到適合的語言表達。因此,對作文的內容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只要學生把想要說的話寫清楚,寫明白就可以了。而在語言表達上則要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進行嚴格而有序的訓練,主要是語句通順語意連貫,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等,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正誤的感受力。到了高年級,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寫得規范,文通句順,語言表達基本功扎實。在此基礎上,再注重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選擇生動有趣的內容和題材來寫,并在語感訓練上提出新的要求。只要這樣從低年級抓起,才能更好地訓練學生語感,提高作文能力。
三、寫真話,說真話,道真情是語感訓練的基礎
在以前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命題的要求偏離了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需求,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成人腔較重,缺乏兒童特有的情趣。因為學生根本沒有與作文題目相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而且是不想寫硬要寫,只好東拼西湊,機械性照搬或模仿,有的根本寫不了幾個字就不知寫什么了。這樣的作文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嗎?不能。因為只有當學生有強烈的表達需要時,才能有效驅動內部語言機制,生成語言。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拔河比賽,我抓住這次機會,在比賽開始前讓學生注意觀察同學的動作、神態、語言。在自己的班里,我又適時地讓他們談了自己的感受,由于學生的親身體驗,他們在作文中寫出了真話,說了真事、道出了真情。還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為父母洗腳”的活動,我讓學生認真地去做,而且還要求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我們班有個叫劉佳琳的學生,在給媽媽洗過腳后,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才知道,媽媽的腳上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傷疤,那是有一次在給我做飯時不小心燙傷的,媽媽每天就是帶著這深深的傷疤為我操勞,而我竟然沒有發現,我真是不應該。從今以后,我要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好好學習……”學生們的一篇篇習作寫出了自己的真情。
四、注重修改作文時的語感訓練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從語感訓練的角度看,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念自己的作文,教師做及時的點撥。著名語文教育專家于永正老師就說“在讀中改,是最好的修改方法?!庇腥苏埥倘~圣陶,怎么改作文?葉老說“再念,再念,再念?!睂W生寫完作文,僅靠看是看不出毛病的,而一讀則能很快發現問題。例如有一個學生在朗讀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時,讀到“太陽出來了,太陽光照射著湖面閃閃發光?!睍r覺得有些別扭。就請我和全班同學幫她修改。有的同學改成:“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在湖面上,一片金光閃閃?!庇械耐瑢W改成:“太陽出來了,在陽光的照射下,湖面上閃閃發光?!边€有的干脆就改成“太陽出來了,湖面上閃閃發光。”當學生念自己的作文,感受到了語言表達上的問題,但動筆修改卻感到困難。這時老師和同學予以指導,相信他的語感也會隨之得到訓練。
在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感,他們的寫作能力也會隨之提高,這不就是事半功倍嗎?作文教學呼吁語感,原因也在于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