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霞
【摘要】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師生接觸最為廣泛,最有活力,最富創意的一種文化。通過對普通校園手球文化建設制約因素的分析與建議,進一步闡述傳統文化的影響和認識上的局限性是其主觀因素,經濟基礎的相對薄弱和師資力量的相對匾乏是其客觀因素。旨在對校園手球文化建設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校園手球文化 制約因素 途徑 建議
【中圖分類號】G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189-02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對于人類的發展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中小學階段是個體在青少年發展過程中的黃金時期,中小學校園作為學生接觸各類異質文化的先鋒陣地,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有著責無旁貸的重擔。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青少年培養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徐一冰認為“強國之道,首重教育,教育之本,體育為先”。隨著《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在中小學階段的實施和推廣,構建和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已經成為廣大學校發展體育事業,創建和諧校園的必要手段和途徑。
一、校園手球文化建設
(一)校園手球文化
校園手球文化是手球運動所特有的育人功能、培養目標、價值觀念、管理特色、道德規范、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內容在校園內的集中體現,它涵蓋了手球運動在校園環境中的全部內容、形式、價值和特征,這是校園手球文化最為廣泛的概念。校園手球文化作為一種從屬于校園文化的亞文化,它既有校園文化的一般特征和主要性質,同時也具備了手球運動本身的個性化特點。校園手球文化依附在校園環境中生存,依賴于校園文化的主流,并受到校園文化大系統的制約和影響。這種文化形態并同于校園文化的發展和演變,但同時有著相對獨立的發展和運行規律。
(二)校園手球文化功能
手球運動是一項快速、連續、激烈的對抗性球類集體項目。學生在進行手球訓練或比賽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鍛煉其肌肉、活動其關節、增強其體魄。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開展手球課程教學班級的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協調能力方面的提高均優于普通學生。另一方面,手球運動又是一項“全民運動”,從豆蔻年華到弱冠之年,校園的各個角落都可以盛開手球之花,眾多的受眾人群使得手球能夠成為校園內一項深受學生喜愛的健身運動。校園體育文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擔負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種非強制性手段的教育,它不同于傳統的通過強制性手段的體育教學,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悄無聲息的將知識和技能傳授于學生。校園內推廣手球運動至今,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訓練、競賽等活動作為主要內容逐步建立起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手球氛圍。在這些活動當中,體育教師通過對知識技能的傳授使學生懂得如何利用手球運動進行自我鍛煉,并養成終身體育的行為意識和習慣。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希望能夠通過某種方式去宣泄和釋放自我的壓力,而學校通過手球運動的開展能夠積極有效的將學生引導到健康的軌道上,避免其接觸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三)手球文化建設
手球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在培養群體,特別是個人的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團隊精神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手球文化建設內容包括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專業訓練、運動競賽、課外體育活動等多方面,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加強校園手球文化建設,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終身體育”的理念,樹立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相適應的全面性健康要求,還要注重加強個人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二、制約校園手球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
(一)傳統觀念的影響
中國的手球文化還沒有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所以人們更意識不到手球項目的其他價值,更不用說用手球的運動精神激勵鼓舞人,發揚團結精神。這些觀念的嚴重后果是無論學生、教育工作者還是學校都懈怠于校園手球文化的推廣、研究和提高。因此,校園的教育規劃和指導方針應該做出調整和改進,應充分重視手球文化對學生身心健康和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意義,把校園手球文化建設提高到整體規劃層面。
(二)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
雖然我國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進行正規的體育教育,學生從中學到了很多體育知識和運動技巧,但現行高考制度主要考察學生文化知識,沒有體育知識和技巧的考察,在此背景下學校和學生不重視體育教學和學習,因此校園手球文化得不到更多人的了解。此外,家長認為受教育就是為了考大學和找工作的功利思想,對孩子優秀與否的評價標準就是成績優劣,在大學優秀與否的標準是是否獲得獎學金或獎學金的等級,忽視了子女體育的教育。
(三)基礎設施和資金投入不足
隨著校園手球的推廣,學生從事手球項目的人數激增,學校對訓練器材和場地的資金投入并沒有相應增加,導致無法正規有計劃的讓學生從事手球項目的教育。其次,與校園手球文化建設有關的圖像、宣傳材料缺乏,校園手球文化建設除了場館器械之外,還必須具有濃厚的手球文化氛圍,既顯示了校園的重視,又能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正所謂“天街小雨,潤物無聲”。
(四)師資結構不合理
教師在手球教學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是校園手球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一方面,教師是對學生起榜樣作用的文化傳授者,只有教師教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另一方面,教師本身就是校園手球文化的組成部分,他們的道德品質、專業素養對學生正確的引導起到重要作用。當前從事手球專業教育的教師短缺,校園手球文化氣氛不濃厚,導致校園手球文化無法普及與各個校園。其次,還存在專業修養太淺、文化素養不足等問題。
三、校園手球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手球運動校園開展模式向多元化拓展
體育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于廣大學生對于體育的需求和愛好,各種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作為體育課堂的延伸成為滿足他們需求的重要途徑。這種社會功能的轉型是由單純的體育教學向著多元文化功能方向拓展,使得更多學生能夠成為手球文化的受益人,并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大力發展手球課程建設是實現校園手球文化的基本形式
目前手球課程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為了手球文化在校園更好的發展,有必要從兩方面加以建設和改造。首先,教學理念轉型。在新的手球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學理念應由生物觀念向人文觀念轉變。其次,內容選擇轉型。我們需要做到將學校手球隊的競技性進行普及化,同時將普通學生手球教學競技化。
四、發展校園手球文化的建議
加大對硬件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各種校園手球文化規章制度并保障制度的實施,通過多種競賽與活動,加強校園手球文化氛圍營造,開展理論創新,為校園手球文化建設提供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愛華.論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環境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27.
[2]宋梅.健美操與校園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2.
[3]王愛玲;張鵬.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