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茜
【摘要】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對老年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從我院于2013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眾多老年心絞痛患者中抽取70例作為本次研究樣本,并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傳統組與創新組)進行區別性護理。結果 兩組患者在配合治療依從性以及血脂變化情況的相關數據中均存在統計學差異(創新組優于傳統組,P<0.05)其中,兩者配合治療的總依從率分別為97.14%(創新組)和71.43%(傳統組)。結論 在對老年心絞痛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輔以循證護理,可顯著提升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并優化其血脂水平,值得借鑒。
【關鍵詞】循證護理 心絞痛 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223-01
醫學界將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且以心前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稱為心絞痛。從綜合的角度來看,該疾病的病因病理復雜多變,臨床認為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其主要病理改變。本文就循證護理對老年心絞痛患者治療依從性與效果的影響節能性探究,現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嚴格遵照自愿和隨機原則選擇70例從2013年5月~2016年7月于我院接受診治的老年心絞痛患者,并將其按接受護理意愿的不同分別分為傳統組和創新組,每組各35例。其中,傳統組女患者有11例,男患者有24例;年齡為60~80歲,平均年齡為(68.49±3.27)歲;不穩定型心絞痛13例,穩定型心絞痛12例,混合型心絞痛10例。創新組女患者有12例,男患者有23例;年齡為61~79歲,平均年齡為(68.44±3.25)歲;不穩定型心絞痛12例,穩定型心絞痛12例,混合型心絞痛11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其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二)護理方法
1.明確循證問題
臨時成立循證護理小組(一般由10名左右主管護師及護師共同組成),而后由小組成員結合專業知識技能與臨床工作經驗以及其他相關資料開展護理討論會議,以明確循證護理問題。
2.循證護理實踐
壓瘡循證護理:因老年心絞痛患者綜合身體素質較差且需臥床靜養,從而以導致生成壓瘡,因此,護理人員應全面分析可能引發壓瘡的各種因素,以制定和實施針對性的預防方案:引導患者家屬定時定期為患者進行按摩,并確保其皮膚的清潔性,同時引導患者掌握提臀收腹等簡單的運動技巧。
深靜脈血栓循證護理:由于患者需長期臥床靜養,期肢體活動在身體尚未痊愈前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其下肢部位無法得到應有的鍛煉,導致下肢部位血液瘀滯,最終形成深靜脈血栓。
(三)觀察指標
由本院臨床觀察小組就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實際表現來評估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十分配合:患者積極主動配合各項醫護工作,無任何不滿情緒;基本配合:患者基本愿意配合醫護工作,偶爾伴有不滿情緒;不配合:患者十分排斥醫護工作,伴有極大的不滿情緒),并同時就其血脂水平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四)統計學處理
將所有研究數據整理后錄入至SPSS20.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深入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通過t進行檢驗,并利用卡方值x2對比計數資料,若最終結果顯示P<0.05,則可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傳統組與創新組患者接受差異性護理后在配合治療依從性以及血脂變化情況的相關數據中均存在顯著性統計學差異(后者均優于前者,P<0.05)。其中傳統組患者配合治療的總依從率為71.43%,創新組患者配合治療的總依從率為97.14%。下列表1為兩者經不同護理后的血脂水平變化詳情:
三、討論
心絞痛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屬于心腦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綜合征之一。臨床多以黃芪注射液等藥物作為治療該疾病的常規措施,盡管能夠暫時改善患者的臨床不良癥狀和通常,但綜合療效卻并不可觀。由此可見,除了對心絞痛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之外,相應的護理亦很有必要,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歐陽雪濤.淺談循證護理對老年心絞痛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01):224.
[2]王靜.探究循證護理對老年心絞痛患者醫囑依從性及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1):80-81.
[3]李戩輝.循證護理對老年心絞痛患者醫囑依從性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3(3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