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建設課程群改變課程改革中單兵作戰的模式,強調課程建設的輻射作用和關聯效應,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課程群建設強化課程之間的融合、交叉和關聯性,凸顯若干門課程為共同培養目標的服務特征,突出各門課程所蘊含的知識和能力定位。課程群打破課程之間的壁壘,從專業培養目標層次的角度把握課程內容的分配、實施、保障和技能的實現,以“就業面”作為培養目標,滿足當前社會對工程應用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課程群 工程應用 農業電氣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227-02
目前,我國電力工業正處在重要的歷史發展階段,電氣工程人才在我國供不應求。隨著電氣化產業的迅猛發展,電力人才的需求形勢也將越來越旺盛。目前關于電力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突出矛盾就是高校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并不能完全適應企業崗位的需求,企業招聘學生后,往往需要長期培訓才能勝任企業工作的需要。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所學不能所用”,缺乏實際應用能力這種情況的出現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以單門課程建設和教學為中心,忽略了課程之間的聯系,造成了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相互孤立的,也就不能培養出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本文通過制定課程群劃分標準,深入分析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中每門課程的性質、相互關系以及課程間內容的銜接,按基礎理論類、變電工程設計的實現類、設備運行維護應用類為序,構建一個課程間相互連接的遞進式的課程群體系。以農電專業為例構建“變電工程課程群”開展探索與研究,該課程群對農電專業學生的變電工程設計知識與能力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點”形成“面”,呈現給學生出具有應用性、系統性的課程體系。
一、課程群體系建設的理論研究
課程群體系的建設研究,是高校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是推動專業課程體系全面優化整合[1],深化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2]。本文通過以農業電氣化專業為例進行課程群的建設研究,建立基于農電專業課程群教學和師資團隊體系。
本文中的“課程群”界定:課程群建設旨在探索以課程群為核心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形成較為鮮明的教改特色和課程優勢,在優化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完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所要求的學生的認知結構。本文的研究實施能起到農電專業的教學質量并輻射其他專業教改的目的,重點進行課程的整體規劃,以課程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為點,課程的聯系為線, 課程的綜合應用為面,創建課程群構建標準并劃分課程群。圍繞課程群知識體系與教學大綱設計、理論和實踐課程內容優化整合、課程群師資團隊建設、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建設研究[3]。
二、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的契合點
通過課程群建設找到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的契合點[4],探索課程群構建的指標體系科學劃分課程群,創建課程群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及實踐教學體系[5],形成課程群師資團隊建設模型。
采用逐級遞進的方法,創建課程群。具體方法如下:
(1)課程群的劃分策略及標準研究——建立科學的課程群劃分標準,構建課程群;(2)課程群教學大綱設計——建立“變電工程課程群”教學大綱;(3)課程群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在專業建設團隊的背景下,組建以課程群為單位的課程群團隊,建立課程群師資團隊建設模型;(4)課程群教學與實踐內容的優化整合研究——對課程群內相關課程的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對整個課群進行整體規劃,突出每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強調課程的關聯性,避免課程之間內容的重復。建立適合能力與技能培養的“變電工程課程群實踐平臺”;(5)創新課程群教學方法與手段研究——創新形成有效的以課程群教學為背景的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通過創建課程群劃分的策略及標準;提出以課程基礎知識為點,課程的聯系為線,課程的綜合應用為面,構建課程群。以課程群為單位整合課程內容、建設綜合實訓項目,建立課程群教學大綱和實踐大綱;以課程群為單位培育教學團隊,開展課程群建設的教學、教研和科研活動。
三、農業電氣化專業課程群建設的實施過程
1.研究步驟
(1)課程群的劃分策略及標準研究。通過分析課程的性質、相互關系以及課程間內容的銜接,按基礎理論類、變電工程設計的實現類、設備運行維護應用類為序,構建一個課程間相互連接的遞進式的課程群體系。
(2)課程群教學大綱設計。圍繞課程群體系編寫課程群教學大綱,以能力應用為主線將課程群內課程的知識點進行編排。
(3)課程群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在專業建設團隊的背景下,擬組建以課程群為單位的課程群團隊。以課程群團隊為基礎進行教學、科研項目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引入課程群教學中。
(4)課程群教學與實踐內容的優化整合研究。在課程組織上,對整個課群進行整體規劃,突出每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強調課程的關聯性,避免課程之間內容的重復。
(5)創新課程群教學方法與手段研究。教師將項目導向教學法引入課程教學,并利用實際工程案例去闡述抽象的理論,將抽象理論再一次回歸到現實,以彌補學生由于工程設計經驗的欠缺而導致的感性認識不足,幫助學生將課程中的理論認識統一到現實生活中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效果。
2.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通過對省內外課題資源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文獻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掌握省內外課題資源研究的動態,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
(2)調查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有計劃、有步驟地收集和分析相關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
(3)行動研究法:本課題運用行動研究法研究如何系統科學地解決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探索開發、建設、利用校外資源的途徑、方法和措施,在具體的工作中,行動者參與研究,研究者參與實踐,并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4)經驗總結法: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培養的每一批次青年教師的培養前后跟蹤分析研究,通過對其在教學、科研中的情況,做出培養質量報告,逐步改進培養中的問題。
四、結論
通過建設課程群改變課程改革中單兵作戰的模式,強調課程建設的輻射作用和關聯效應,保證了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也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課程群建設強化課程之間的融合、交叉和關聯性,凸顯若干門課程為共同培養目標的服務特征,突出各門課程所蘊含的知識和能力定位。課程群打破課程之間的壁壘,從專業培養目標層次的角度把握課程內容的分配、實施、保障和技能的實現,以“就業面”作為培養目標,滿足了當前社會對工程應用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嘉才等.課群及其質量檢查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增刊):71-75.
[2]郭必裕.課程群建設與課程體系建設的對比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5(4).
[3]龍春陽.課程群建設: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科學,2010(2):139-141.
[4]白迪.基于“項目導向”《供電設備》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研究與實踐.中國電力教育.2013(10).
[5]章兢,傅曉軍.談基于課程或課程群的教學團隊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