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羚
【摘要】移動開發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式主要以課程教學為主,缺少工作崗位和職業能力的針對性。為了適應行業和崗位需求,移動應用開發行業人才的培養需要進行深化課程改革。
【關鍵詞】移動端APP開發 互惠辦學模式 教學革新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人才需求研究,項目編號:2016GHB01022。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243-01
一、前言
移動終端開發是指以手機、PDA、UMPC等便攜終端為基礎,進行相應的開發工作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可以勝任的職業有移動終端軟件app設計與應用、移動終端UI設計、運營與維護等工作。
職業教育的本質是工學結合,培育服務型人才貢獻于社會。傳統的職業教育以理論化的單元學習為主,使被教育主體缺乏知識的整體應用以及將知識融入現實生產的綜合意識。但隨著新興產業的不斷加入以及社會人才需求模式的改變,企業對畢業生尤其是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能力要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移動設備應用開發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產生于智能型移動設備高度廣泛應用的時代,并且具有與信息技術行業相同的迅速發展、迅速變革更新的特性。因此,其相關崗位更需要能夠迅速融入工作、掌握前沿技能的移動端開發人才。
二、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辦學挑戰
根據調研的結果及用工企業反饋的信息,目前移動應用開發的人才需求成逐年遞增的趨勢。雖然面對的是巨大的就業市場,但根據企業技術部門對各高校輸送的畢業生的反饋信息,移動設備APP開發專業初入職場的畢業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差距:
(1)相關專業知識漏洞較多,業務知識欠缺嚴重,缺乏基本的分析問題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獨立上手工作;(2)項目經驗缺乏,部分領域幾乎空白;(3)責任心不強,做事懶惰,缺乏毅力,組織紀律性差,個別學生不服管理,性格粗暴;(4)價值取向有偏差,好高騖遠,對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不成熟,對自我認識不夠清楚;(5)外語(日語/英語)能力缺乏;(6)自我學習能力較差,缺乏對單元知識的統一組織能力;(7)所學知識不能融入技能執行領域,項目執行能力較差,與新型技術脫軌。
然而,大多數企業不愿花費過多的成本去培訓新入職的員工,它們往往更希望使用成熟型技術人才。因此,這對移動設備APP應用開發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需要高職院校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即積極聯合相關企業,互惠辦學,利用其提供的前沿的生產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現與企業就業無縫銜接。
三、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
高職院校在移動開發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原則,切實貼近移動應用開發行業最前沿的技術滲透。同時,要依據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原則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客觀情況,大力推進德育教育和職場規則教育,改善學生的價值觀,洗禮學生的靈魂,規矩學生的行止,使學生的德與智齊頭并進,同時滿足就業崗位和社會的實際需求。
專業能力方面需要具備的能力:(1)運用HTML5+CSS3+ JavaScrip特性構建移動端WebApp的能力;(2)iOS/Android 原生語言開發能力;(3)Android 端初級的業務研發能力;(4)熟練掌握Android框架及各種特性,熟悉面向對象編程;(5)掌握APP產品的推廣和營運方法。
高職院校應契合以上幾個方面,并結合自己的辦學宗旨,制定培養目標。即主要培養學生掌握移動互聯軟件開發的系統知識,培養學生具備移動軟件開發的架構能力,熟悉移動應用開發的模式和行業技術規范,能夠從事基于Android系統、ios系統的移動應用開發及游戲的邏輯編程設計等相關工作。
四、教學方面的優化與改革
教學改革的前提是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教師具有與時俱進的技術能力使培養實用型移動設備應用開發人才成為可能,教師應采取輪換教學制,即教學工作和服務企業穿插進行,教師在任課一年后可以進入企業參與項目執行,半年后可回歸校園的教學工作,如此往返穿插進行。
課程的結構和課程的設置必須經過大量的崗位職責和人才能力需求的調研工作。此外還需要結合學生的領悟能力以及性格特征。課程的設置要重點規劃本專業知識體系的整體應用,將項目引入課堂,將工作和學習進行融合統一。在教學模式上要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革,要為學生營造企業工作氛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被教學項目進程所推動,自覺去完成項目所必備的知識準備,強化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動性;教學內容要與科技最前線保持一致。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課程內容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APP功能構思、APP界面設計、移動軟件開發、移動端APP測試、APP部署實施、APP服務運營等方面。
此外,介入學生的課后生活也是必要的手段,鼓勵學生深入社會實踐,使其明確學習方向和目的,對職業規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
校企合作是目前職業教育的主流,可以輸送學生到信息服務行業及軟件基地進行頂崗實習,以便優化課堂教學與崗位實習的互補效應。為了完成這一目標,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共同運作。企業與學校實現互惠互利,企業工程師作為學生的校外導師指導學生的項目研發經驗。學校可以帶領學生以學習為前提為企業創造效益,獲得人生第一次的價值升華。
此外,職業院校培養能夠立刻融入企業工作的人才不能過于追求職業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引領。能夠快速適應社會不僅僅是考驗學生的工作技術能力,更需要考驗學生的人際能力以及社會能力。因此,職業教師應該將關注點一部分投入到此方面,在課程教學中將此方面進行逐步滲透。重塑學生的社會性格,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
五、結語
移動應用市場的迅速擴容為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人才輸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然而就業市場終究會達到飽和,隨著用戶體驗的提高,對移動終端應用的要求也隨之增高,繼續從事本行業的缺乏競爭力的人才會逐步被市場拋棄。因此,作為人才輸送企業,移動應用開發行業人才培養目標應按照“契合就業,滿足社會需求”的原則,優化本專業的知識體系結構、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人才培養模式應與時代接軌,共同革新。
參考文獻:
[1]謝欣.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行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 聲屏世界. 2011(08)
[2]溫曉宇.高職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 信息與電腦. 2016(02)
[3]張波.高職移動應用開發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