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
【摘要】本文探索通過在美術類按大類招生的條件下開設《專業導論》 課程,解決專業分流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對此一構想中問題產生的原因、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措施,及意圖實現的目標進行了解讀,以期促進按大類招生工作的科學、有效實施。
【關鍵詞】大類招生 增設 探索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安工程大學校級教改課題《大類招生背景下<專業導論>課程建設與探索》部分成果,(課題編號:2016JG6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247-02
一、大類招生政策實行過程中顯現出的一些弊端。
具有相同學科基礎的專業實施按大類招生,基礎課程實現平臺化培養,是近年來諸多院校相近學科專業招生培養實踐中的發展趨勢。在經過一段時間平臺化培養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專業分流工作。對此、各學校均有相應的管理辦法。筆者所在學校近年來此項工作的實踐過程中,發現一些弊端待于我們進一步興利除弊,促進該項政策的科學實行。其中存在的問題既有學校里各專業發展不平衡的客觀因素,也有學生因為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選擇困難等問題。往往造成專業分流時學生志愿專業失衡,一些未能進入志愿專業的學生因此厭學,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出現。鑒于按大類招生,實現平臺化培養模式所體現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有針對性地解決政策實行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弊端是更有現實意義的思路。
二、通過設置《專業導論》課程,緩解因認知不足導致的矛盾。
相較于解決學校內各專業發展不平衡等此類需要長期建設才能解決的問題,從樹立學生正確的專業認知出發,將系統介紹專業的內涵與建立科學的專業學習方式結合起來,有針對性面向大類招生的學生開設《專業導論》課程無疑是更簡單有效的手段。課程的基本構架如下:
在大學一年級平臺化培養時期,通過在培養計劃中植入《專業導論》課程來解決這一問題。該課程設計成三個模塊,分別針對我學院開設的三個相關的專業,總學時設定為24學時,共1.5學分,每個專業執行8學時的課程教學任務,課程對執教教師有資質要求,應為系主任或資深教授。
課程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向學生系統介紹專業的內涵,介紹本專業的性質,學習的目標及將來的職業方向。二是引導學生如何科學地從事本專業的學習。
三、通過《專業導論》課程的開設,意圖實現的兩個目標。
1.幫助在大類招生條件下入學的新生有效構建專業認知。
目前、我校美術類專業在實施按大類招生培養的過程中,往往出現學生專業分流時嚴重的志愿不平衡,而學校教學資源配置是需要保持相對穩定的,往往很難全盤接收供求關系矛盾突出專業的志愿學生,這就形成了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前文所述各專業發展的客觀不平衡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對專業認知的模糊。學生在高中時期并沒有全面系統地學習相關專業,甚至沒有機會接觸到相關專業核心內容,在面臨專業選擇時只能往往憑借印象或簡單的喜好來做出選擇。
科學系統地介紹相關專業的特性及學習特性,引導學生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專業認知,形成較為清晰的專業意識,明確各專業的特點與內涵。這樣在隨后的專業分流中,不再僅憑模糊的印象來選擇將來要學習的專業,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專業,科學地規劃專業學習計劃。避免專業分流中各專業志愿人數嚴重失衡的問題,幫助學生調整因沒有分配到志愿專業而產生的抵觸情緒,扭轉因此而帶來的厭學、學習熱情不高等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心態。
2.培養專業意識,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專業學習方式。
大學的人才培養均以特定專業的人才需求為培養目標,知識的獲得方式,以能力構建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均與中學時期有著質的差別。且進入大學之后,學生的基本生活狀態也與中學時期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因此,不少學生均不同程度存在不適應的情況,需要盡早地調整生活及學習方式,以適應大學專業學習的要求。通過專業分流前的《專業導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較準確的專業認知,建立科學的專業學習方式。這對學生無疑是大有裨益的。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剛進入高校階段,即能同過正規的渠道,全面、概括地學習和了解相關專業的內涵和特點,幫助學生科學規劃專業學習進程,促進學生結合專業要求自主構建能力結構。
四、總結
通過開設《專業導論》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在專業分流時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志愿擁堵現象,同時,通過高水平專業教師的先期介入,幫助學生科學認知專業特性和內涵,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專業學習方法,合理地規劃專業學習進程,促進學生結合專業要求自主構建能力結構是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從問題的根本來說,解決這一矛盾關鍵在于專業設置的合理性與各專業發展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