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周明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安徽 合肥 650001)
電改環境下基于大數據平臺的輸配電價分析研究與應用
王筠,周明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安徽 合肥 650001)
“十二五”以來,國家電網公司以建設“一強三優”為發展目標,堅持落實“三抓一創”的工作思路。通過SG186和SG-ERP兩大工程建設,歷經了發展規劃階段、試點推廣階段、深化應用階段及“五大”建設階段,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公司經過過去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已積累了可供企業經營分析、深度挖掘和預測的海量數據。財務信息化將輸配電價分析應用項目列入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動財務集約化進一步提質、增效、升級,實現與“兩個一流”相匹配的卓越財務績效。
大數據;輸配電價;數據分析;技術架構
“十二五”以來,國家電網公司以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為目標,明確“三抓一創”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四化”管理和推進“兩個轉變”。通過SG186和SG-ERP兩大工程建設,歷經了發展規劃階段、試點推廣階段、深化應用階段及“五大”建設階段,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公司經過過去十多年信息化建設,已積累了可供企業經營分析、深度挖掘和預測的海量數據,財務信息化將輸配電價分析試點應用建設項目列入信息通信新技術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動財務集約化進一步提質、增效、升級,實現與“兩個一流”相匹配的卓越財務績效。2015年,總部財務部提出信息實時反映、過程實時控制、結果實時監督的財務信息化總體工作目標,價格處進一步提出為適應電力體制改革、公司經營模式變化及領導三個實時的財務信息化工作要求,而建立靈活、高效的電價分析模塊的需求。
安徽公司2010年在“信息化建設”管理中率先探索啟動電價分析系統建設,通過構建電價“三抓三創”體系(即抓集成、抓標準、抓機制;創新分析方法、創新展現方式,創新應用機制),實現電價分析“三防三控”目標(即防范經營風險、防范監管風險、防范操作風險;增強電價分析[1-2]管控能力、監控能力、防控能力)。后隨著國網電價集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及公司內外部經營形勢、監管力度趨緊,對電價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本著“深度分析、注重實效”的原則,創新電價分析方法與展現形式,2014年,開發建成“一度三中心”電價分析模型,2015年以縣公司“子改分”改制為契機,71家縣公司全面實現營財一體化上線運行,實現電價分析系統橫向業務集成、縱向傳導的省市縣三級的電價分析體系。2016年,安徽公司緊密結合業務實際與管理需求,制訂融合推進方案,創新開展建立“一管、三控、雙提升”電價分析體系,通過界面優化、拓展功能、深化顆粒度等方面提升平臺應用能力,全面完成國網公司電價分析模塊試點建設目標,提升輸配電價改革輔助決策能力。2017年安徽電力公司積極探索新技術,主動開展大數據[3-4]分析研究,基于前期輸配電價分析模塊工作成果,制訂翔實的工作方案,組織各方專家進行研發測試,于2017年2月在國網大數據平臺上遷移大數據的輸配電價數據,開發輸配電價分析模型,利用大數據平臺高效的存儲能力和快速的計算能力,成功展示輸配電價分析結果。
電價管理是電力企業的核心,安徽省電力公司電價管理模塊已實現與營銷系統、SAP系統的集成,擁有較完備的購售電基礎數據和業務數據,管理粒度已細化至電費用戶和發電機組。安徽公司立足實際,積極探索,依托大數據平臺,部署開展電價分析管理項目研究與應用工作,深度進行電價分析,科學支撐領導決策系統。安徽電力公司2016年在建設電費分析模塊功能的同時開始大數據方案設計,信通公司組織各方專家進行多輪評審,確定設計技術架構如圖1.

圖1 集中部署前技術路線圖
安徽電力正在進行ERP集中部署項目,安徽信通超前謀劃設計論述了集中部署后技術架構如圖2.

圖2 集中部署后技術路線圖
數據源:電價數據包括銷售側、上網側和輸配電3個主題,其中,銷售側數據來源于財務管控與營銷系統的接口,由管控營財一體化工具采集,存放于營財一體化采集數據庫中;上網側和輸配電來源于交易系統,通過單據形式存儲于財務管控數據庫中。在大數據平臺建立輸配電價的項目,在該項目下建立管控和營財庫的數據源,管控和營財庫的表加起來共計3萬多張,營財庫每月增加7張數據字典表。目前已在大數據平臺庫中新建405張數據表,數據存儲量已達18 G。分析主題:目前已全部完成基于大數據平臺的輸配電價分析6大分析主題及48個明細分析功能點研發部署工作;電價執行綜述、銷售側分析、上網側分析、輸配電價分析、收費政策分析和自助查詢。
理順財務管控與交易平臺、營銷系統購輸配售交易數據的邏輯關系,優化銷售側到戶明細存儲結構,提升到戶采集效率,實現電價分析數據的“快”“全”“準”,支撐電價分析基于最小顆粒度的電價類別、行業等多維度分析。綜合運用預算比、同比、環比、趨勢分析、結構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有利于管理者全面快速掌握全局,對異動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提高決策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相關測算模型,合理預測電價變動趨勢,助力公司發展,促使電價指標與公司經營指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強化電網企業對電價政策的實時分析和模擬測算,助力公司經營發展。
分析比對賬務數據、單據數據、報表數據,揭露日常電價管理工作的不足,及時對風險點進行預警,助力實現電價業務過程處理、電價財務記錄、電價管理報表的精細化管理。分析售電收入因素、購電成本因素、預算執行偏差因素等,為管理者優化電量結構、提升總體電價水平、精細預算考核、創造盈利空間提供輔助支持,實現盈利空間最大化。
通過基于大數據平臺的輸配電價分析模塊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減輕電價管理決策層、操作層人員負擔,從紛繁復雜的電價數據中快速定位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作出有利的決策。所獲成效具體如下:①數據共享,多維分析,工作效率顯著提升。數據共享融合改變了財務人員電價數據的獲取方式,大大減少每月的數據人工校對工作量,提升數據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多維度分析體系,基于不同層級管理視角,將應用架構劃分為省、市、縣3個層級,滿足不同層次人員工作需求,促使系統應用效率提升。②功能全面,掌握動態,嚴控各項指標。通過電價分析系統的賬、表、單比對,及時揭露日常電價管理工作的不足,對風險點進行預警,推動前端業務規范處理,提升電價精細化管理水平。2016年3季度,公司電價偏差率始終在國網系統中處于A段,效益提升顯著。③政策研究,精準測算,助力公司經營發展。建立輔助分析系統,立足實際數據,建立模型,合理預測電價變動趨勢,助力公司發展。積極開展電價政策研究,結合安徽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電價運行模型預測模型,強化電網企業對電價政策的實時分析和模擬測算,精準測算,助力公司經營發展。④厚基融合,薄端處理,助力提升電價水平。電價分析管理系統立足公司實際,助力公司經營發展,自2015年起,筆者公司輸配電價水平穩步提升,預計每年新增利潤空間6億元左右。
通過電價數據結構優化和數據質量專項治理,構建輸配電價分析的數據基礎和前提;實現基于大數據平臺的電價關鍵指標分析,實現電價指標的實時在線監控;建立多項電價專項分析主題、固化常用分析功能,使得電價業務分析常態化;建立健全輸配電價分析測算基礎及模型,固化輸配電價測算模型,實現平均輸配電價測算。從而建立靈活、高效的輸配電價分析管理模塊,設計適合各級電價業務人員使用的輸配電價分析模型,推動和支撐電價業務管理,實現輸配電價改革的管理目標。
[1]梁杰.電力營銷管理中電費電價分析方法的探討[J].決策與信息,2013,2(6):123-125.
[2]王瑩瑩.電力營銷管理中的電費電價分析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4,2(8):199-201.
[3]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27(6):647-657.
[4]王元卓,靳小龍,程學旗.網絡大數據: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學報,2013,36(6):1125-1138.
〔編輯:劉曉芳〕
F274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3.117
2095-6835(2017)23-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