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波 薛思奇
從跨文化視角分析《桃太郎》和《西游記》
王勝波 薛思奇
本文介紹了跨文化交流的內容和重要性,對比分析了《西游記》和《桃太郎》的內容及社會影響,并通過其中代表人物“桃太郎”“孫悟空”“唐三藏”的異同來探究兩國國民的性格,最終從跨文化角度闡述了兩國文化的差異。
跨文化 《西游記》 《桃太郎》
民間傳說不僅體現了民間文化,更是融合了民間智慧、藝術等民眾生活的縮影,它傳達著不同的習俗、風土人情等。中日兩國雖比鄰而居,但因地域社會等因素,文學作品上也自然有共通和不同。《桃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西游記》也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文學著作,本文擬從跨文化角度來分析二者,借此探索中日文化的差異,加深對兩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
所謂跨文化交流,廣義上是指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種族或不同文化的人之間的交流。即: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就算同為中國人,也可能因性別、年齡、職業、籍貫等諸多不同而文化有異。
伴隨全球化的推進,中日兩國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的交流機會不斷增加,跨文化交流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在中國國內,開設日語專業的大學激增,日語學習者也在增加。應國際形勢,日語教育,跨文化相互理解和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變得尤為重要,雖然日語學習者變多了,但也會因不夠了解日本文化和觀念,與日本人交談時無法準確把握對方的意思,甚至產生文化摩擦、觀念沖突和誤解。由此可見,語言本身并不能解決跨文化之間的問題。想要順利的交流,除了彼此尊重,更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因此跨文化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一)桃太郎和孫悟空的對比
《桃太郎》在日本家喻戶曉,很多學習日語的外國人也都知道,這和《西游記》相似,《西游記》在中國也是廣為人知的。而且,《西游記》中孫悟空從石頭里蹦出來和日本的桃太郎從大桃子中誕生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孫悟空與猴子們共同生活占山為王,又自封齊天大圣激怒玉帝與天兵天將對戰又大鬧天宮最終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作為唐僧的大徒弟一同取經,一路艱難險阻最終修得正果封為斗戰勝佛。但與個人主義意識強烈唯我獨尊的孫悟空相比,桃太郎更具日本色彩,對人也親切禮貌。他邀請狗、猴子、雞一起去往鬼島與妖怪對戰,這與被迫服從師父唐僧去取經的孫悟空很不一樣。孫悟空是政治階級的爪牙,唯命是從,而桃太郎則懂得反抗,更有正義感。
(二)桃太郎與玄奘的對比
歷史上,桃太郎(原型吉備津彥命)和玄奘都是真實存在的。小說中,桃太郎邀請狗、猴子、雞一起鬼島討伐,玄奘率領猴子、豬、水怪共同天竺求經,這也很相似。
對比桃太郎和玄奘,他們能體現出中日兩國文化的差異,中國崇文,日本重武。古代中國皇帝上朝理政時,文館位于上,武官位于下。日本最初也崇尚文,但隨著國力發展,棄文崇武趨勢漸明。玄奘為國家安定百姓安生遂帶領三名弟子歷盡艱辛取得真經,是以文救國。桃太郎也為了國泰民安與三位伙伴跋山涉水殺盡鬼怪,是以武救國。
(一)桃太郎與日本性格
身材矮小的日本人很喜歡相撲這種巨人的運動。《桃太郎》中有這樣的說明,桃太郎是個身體很好的孩子。據心理學家分析,弱小的人很向往變強大。桃太郎看起來很弱,實則力大無窮又極其勇敢,打敗了看起來很強大的敵人,這正是日本人想要克服弱小超越自身的具體表現。再有,日本的自然條件很嚴峻,生產力也不高,如果不能齊心協力是無法生存的。《桃太郎》中桃太郎與三個伙伴一起打敗敵人正是強調了團結合作的重要。在日本,重視集體主義,隱藏個人主義,個體服從集體被視為是理所應當的。而《桃太郎》中則忽略了桃太郎的三個同伴,可以說是對桃太郎個人的描寫,這是隱藏在日本集體主義中個人主義的外化。此外,桃太郎武力打敗敵人,也體現了日本人崇武的一面。
(二)孫悟空與中國性格
《西游記》中,孫悟空法力無邊,能七十二變,一躍十萬八千里,他的如意金箍棒伸縮自如,自稱齊天大圣。他的勇敢樂觀、不懼權勢正是典型的中國人性格。孫悟空武藝高強,取經路上降妖除魔,他又機靈勇敢可卻必須聽命師父玄奘。這是古代統治者宣傳的集體主義的最高境界:為集體利益而忽略個人利益。還有,表觀上,孫悟空以武制敵,將妖魔鬼怪趕盡殺絕,深入研究卻能發現,他其實是中國人崇文性格的典型代表。
總而言之,從跨文化的角度來對比《西游記》與《桃太郎》兩部作品,能看出《西游記》中孫悟空體現的個人主義和《桃太郎》中桃太郎的日本色彩。孫悟空代表了勇敢樂觀、不懼權勢的中國人性格,桃太郎不畏強敵以弱勝強也是日本以小勝大的具體化。孫悟空犧牲個人利益折射了中國古代重視集體利益的觀念,桃太郎討伐鬼怪大獲成功則展現了個人主義。《桃太郎》重武推武是典型的日本性格,《西游記》則體現了中國人崇文重文的一面。
[1]李筱平.文化を超えて—中日の異文化間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魏雅榕.桃太郎故事與孫悟空故事新探—通過故事比較研究文化表象下的文化內核[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4(2).
[3]宋協毅.《桃太郎故事》新探—從文化史與跨文化交際的視角出發[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4(01).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大學)